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而忽视了教师的人身安全。本文从一名行为、成绩、纪律都位于前茅的中学生,演化成为“恶意伤害”的制造者为例,谈谈班主任在预防和处理这类案例时应做到四心灵。
[关键词]偶发事件 恶意伤害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63-01
在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怎么会发生这些不可思议事件呢?经过深入了解,可知多是由于班主任的工作不到位、忽视一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引起事情的突变,因而以此谈谈班主任在预防和处理这类事件时应要做到的四个方面:
一、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碰撞心灵
心理学认为倾听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愿意畅所欲言并且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案例中的班级里学生有话闷在心里亟需要倾诉,处于一种矛盾、冲突、无助的境地,他们对英语任课老师有一种“恨之入骨”的仇恨情绪。这时,班主任没当一回事,没心思倾听学生之苦,结果便是学生们“借机行事”,闹出这么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意伤害”老师事件。事发前,如果这位班主任用心灵去专注于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效地传递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切,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进而学生愿意讨论自己的问题。
有时,倾听常常比问话更有效。事发后,是班主任的问话令他们感到压力与紧张。老师被“冤摔”事件发生后,这位班主任先不闻不问这件事,后是责怪,导致一个学生都不透露,一个都不肯说谁做的,谁也不敢承认,全班包庇着。此时如果这位班主任能细心地体察学生的烦恼和忧虑,做出即时性的、诚恳的情感反应,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可以信任而且是认真、有反应的倾听时,学生会很愿意说出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坦诚表白。同时,如果这位班主任能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倾诉,全面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也不会给被“冤摔”任课老师一个“学生们说是无意的不是恶意的”“学生玩笑开大了”的答复。
二、做一个有理智的调解者——浸染心灵
常与学生接触、谈话、进行批评教育的任课老师,也会有和学生产生不愉快、矛盾的时候。不可否认,教师认为是恰当的言行有时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小事难以化解,酿成大事。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味地批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理智的调解者,进行深入了解并与任课老师交流,并在学生面前多说任课老师的优点,在任课老师面前说学生的情况,开家长会、活动班会多让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给学生与任课老师交流的机会,加深师生情感,浸染师生的心灵。一件与班主任毫无关系的事件往往也能起到缓冲作用,事半功倍。这位班主任事发前后与任课老师交流甚少,在家长面前还说:“你们家孩子对老师玩笑开大了”。导致学生没彻底认识到这次错误,学生家长还抱怨这位班主任没把凳子拿出去。以上案例中正是这位班主任处理不当,既损害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权威,又影响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做一个有果断的审判者——睿智心灵
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在情绪失控时定会有不当言辞,往往事情搞得很大,弄得两败俱伤,班主任自己也会陷入被动。学生最佩服的班主任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睿智果断审判了,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这时的班主任心态要平和,讲究些策略,根据形势和了解的情况清楚判断好,千万不要乱下结论。班主任要有理智,有的时候也可以以静制动,仔细观察,掌握隐蔽但是还是存在的证据,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处理起来的时候也游刃有余。同时,班主任必须战胜自己的弱点,放下架子,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班主任应做一个有果断的审判者,能随机应变善于发现,不断反思,采取措施,把问题迅速降温或圆满解决。可事例中这位班主任把事件当耳边风、袖手旁观,与他无关,事情发生四五天没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问题。导致全校师生议论纷纷,学生无法学习,老师无心上课。
四、做一个有思想的引路者——照亮心灵
作为一个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特别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引路者,应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进行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从而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班主任要从心理上对学生有包容心,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一次身心的受伤,都不能造成班主任对学生的偏见,班主任应加倍信心地帮助及期待他的进步。像案例中的班级,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对老师有极其不满情绪的个别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开导,既不过分计较,也不过分急躁,用理去说服,用情去感化,用爱去温暖,达到照亮学生的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魏茂盛.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偶发事件 恶意伤害 心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63-01
在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属于正常现象。怎么会发生这些不可思议事件呢?经过深入了解,可知多是由于班主任的工作不到位、忽视一些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引起事情的突变,因而以此谈谈班主任在预防和处理这类事件时应要做到的四个方面:
一、做一个有反应的倾听者——碰撞心灵
心理学认为倾听的目的在于使当事人愿意畅所欲言并且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案例中的班级里学生有话闷在心里亟需要倾诉,处于一种矛盾、冲突、无助的境地,他们对英语任课老师有一种“恨之入骨”的仇恨情绪。这时,班主任没当一回事,没心思倾听学生之苦,结果便是学生们“借机行事”,闹出这么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意伤害”老师事件。事发前,如果这位班主任用心灵去专注于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效地传递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切,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进而学生愿意讨论自己的问题。
有时,倾听常常比问话更有效。事发后,是班主任的问话令他们感到压力与紧张。老师被“冤摔”事件发生后,这位班主任先不闻不问这件事,后是责怪,导致一个学生都不透露,一个都不肯说谁做的,谁也不敢承认,全班包庇着。此时如果这位班主任能细心地体察学生的烦恼和忧虑,做出即时性的、诚恳的情感反应,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可以信任而且是认真、有反应的倾听时,学生会很愿意说出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坦诚表白。同时,如果这位班主任能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倾诉,全面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也不会给被“冤摔”任课老师一个“学生们说是无意的不是恶意的”“学生玩笑开大了”的答复。
二、做一个有理智的调解者——浸染心灵
常与学生接触、谈话、进行批评教育的任课老师,也会有和学生产生不愉快、矛盾的时候。不可否认,教师认为是恰当的言行有时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小事难以化解,酿成大事。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味地批评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当理智的调解者,进行深入了解并与任课老师交流,并在学生面前多说任课老师的优点,在任课老师面前说学生的情况,开家长会、活动班会多让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给学生与任课老师交流的机会,加深师生情感,浸染师生的心灵。一件与班主任毫无关系的事件往往也能起到缓冲作用,事半功倍。这位班主任事发前后与任课老师交流甚少,在家长面前还说:“你们家孩子对老师玩笑开大了”。导致学生没彻底认识到这次错误,学生家长还抱怨这位班主任没把凳子拿出去。以上案例中正是这位班主任处理不当,既损害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权威,又影响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做一个有果断的审判者——睿智心灵
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在情绪失控时定会有不当言辞,往往事情搞得很大,弄得两败俱伤,班主任自己也会陷入被动。学生最佩服的班主任是什么类型的?让学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师的睿智果断审判了,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这时的班主任心态要平和,讲究些策略,根据形势和了解的情况清楚判断好,千万不要乱下结论。班主任要有理智,有的时候也可以以静制动,仔细观察,掌握隐蔽但是还是存在的证据,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处理起来的时候也游刃有余。同时,班主任必须战胜自己的弱点,放下架子,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班主任应做一个有果断的审判者,能随机应变善于发现,不断反思,采取措施,把问题迅速降温或圆满解决。可事例中这位班主任把事件当耳边风、袖手旁观,与他无关,事情发生四五天没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问题。导致全校师生议论纷纷,学生无法学习,老师无心上课。
四、做一个有思想的引路者——照亮心灵
作为一个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特别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引路者,应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进行充满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从而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班主任要从心理上对学生有包容心,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一次身心的受伤,都不能造成班主任对学生的偏见,班主任应加倍信心地帮助及期待他的进步。像案例中的班级,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对老师有极其不满情绪的个别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及时开导,既不过分计较,也不过分急躁,用理去说服,用情去感化,用爱去温暖,达到照亮学生的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魏茂盛.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