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思维及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表现在了语言当中。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适应目标语隐喻性的概念体系与思维方式,否则就会在语言理解与产出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隐喻能力也影响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地道性。本文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长期忽略对隐喻能力的培养会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隐喻能力 概念体系 地道性 石化现象
1.简介
两千多年来,人们就在研究隐喻。在过去,隐喻主要是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得获得了认同。正如Lakoff和Johnson (Lakoff&Johson 1980)在《我们赖以生活的隐喻 》一书中写道: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其不仅仅在语言里面使用,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
隐喻在生活与语言中无所不在,原因在于人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但不同语言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是有差异的。就英语来讲,本族语使用者语言中使用隐喻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本身的概念结构不同,隐喻的使用便构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就有必要研究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提高其整体的英语能力。
2.隐喻能力
Littlemore(2001)提出了隐喻智商,认为它是人的综合智商的一个方面,对语言学习有重要作用。隐喻能力可理解为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映射能力,即其能像本族语言使用者那样,以一种事物来认知另一种事物的能力。这种语言映射能力很重要,因为语言与思维本身就是隐喻性的。由于不同的文化间隐喻使用差别很大,所以隐喻还附带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掌握隐喻的使用就越显得困难。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得到很大重视,但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却经常被忽略。王寅(2004)认为应该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隐喻能力等同对待,认为它们对语言学习同等重要。因为隐喻不能单单看作是语言问题,应该看作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学习隐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培养隐喻能力可以增进语言学习,提高语言的流利表达能力与地道性。
3.隐喻能力与语言理解
通常认为隐喻能力高的学习者可以比隐喻能力低的学习者能更准确更迅速的理解目标语言,因为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语言的概念体系本身就是隐喻性的。国外学生经常搞错了老师表达的意思,因为隐喻总是使他们联想到不必要的甚至错误的信息。这种误解是由于语言不同的概念体系引起的。
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隐喻时,学生总是从母语中找相似的隐喻来理解。但往往这种貌似相似的隐喻,在概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概念体系的差别导致了学生对于隐喻的误解。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隐喻的理解错误无关紧要,只是属于语言技能欠缺而已。实际上,研究这些错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正确理解这些隐喻,学习者必须学会本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修辞知识,或许能在表面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然后他们却不能理解隐喻表达的真正意义。我们认为外语学习者如果缺乏隐喻能力,就会经常误解了外语中的隐喻表达,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4.隐喻能力与语言产出
Danesi(1993:489)注意到,即便是学生的语言产出中没有错误,但还是不地道:学生在用目标语说话时,语言形式是属于目标语,但他们是在用本族语的概念系统来思维。也就是说,他们是用目标语的词汇与结构作为他们本身母语概念的表达工具。
学生们还经常滥用词汇的字面意义而很少使用其隐喻含义,原因就在于字面意义通常在概念结构方面要比隐喻含义简单,而学生们也对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不熟悉。姜孟(2006)研究过这类现象,称之为隐性不地道现象。他把学习者目标语使用的不地道现象去分为显性不地道与隐性不地道,区分的关键标准就在于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有多大的影响力。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概念体系造成的差异上。
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应当用英语思维,但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要用英语语言本身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隐喻性质的,学习者也必须要学习这种隐喻的思维方式。语言充满了隐喻,概念体系与思维方式本身也是隐喻性的(Lakoff1980),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也就可以看作是其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学习者的隐喻能力随着他们中介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于提高其语言技能至关重要。长期忽略隐喻能力的培养,则会导致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产生。
5.隐喻能力与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由于语言与思维的隐喻性,学习一种语言就需要学习这种隐喻性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这对于学习者来讲,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其语言能力始终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根据Selinker(Selinker and Lamendells, 1978: 187)的说法,语言的石化现象指在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达到目标语之前,永久性的停止了发展,不管学习者付出多少努力,或接受多少的正确语言引导,却始终得不到进步,停滞不前的现象。石化现象不仅仅指语言学习者在语法,发音等方面出现的停滞不前,也包括在语言使用的地道性方面始终没有进步,Selinker 就界定石化现象为中介语停止发展成为目标语。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学习者缺乏目标语的隐喻能力是导致石化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语言学习者忽视隐喻能力的发展,只要能满足部分的交际需要,就不再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地道,总是想当然的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来表达,在语言学习中,始终受母语概念体系的制约。还有许多的学习者,因为不太确定,甚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隐喻表达。这种在隐喻学习中的特殊困难源于母语与目标语在概念体系方面的差异。要做到跳出母语的概念体系,融入另一种不同的概念体系,即用另一种方式来认知世界,困难很大,所以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石化现象也就很自然了。
6.结论
通过前面关于隐喻能力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高低制约了其整体语言能力与语言技巧的提高,学习者必须注意培养其隐喻能力才能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地道性。因为过去一直对隐喻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没有认识到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导致了长期对隐喻能力培养的忽略。现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就要求充分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培养隐喻能力与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同对待,把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 Schachter, J, & Robinett, B.W.(eds). 1983.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Related Aspects.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Fernando, C. 2000/1996. Idioms and Idiomatic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关键词]隐喻能力 概念体系 地道性 石化现象
1.简介
两千多年来,人们就在研究隐喻。在过去,隐喻主要是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得获得了认同。正如Lakoff和Johnson (Lakoff&Johson 1980)在《我们赖以生活的隐喻 》一书中写道: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其不仅仅在语言里面使用,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
隐喻在生活与语言中无所不在,原因在于人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但不同语言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是有差异的。就英语来讲,本族语使用者语言中使用隐喻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本身的概念结构不同,隐喻的使用便构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就有必要研究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提高其整体的英语能力。
2.隐喻能力
Littlemore(2001)提出了隐喻智商,认为它是人的综合智商的一个方面,对语言学习有重要作用。隐喻能力可理解为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映射能力,即其能像本族语言使用者那样,以一种事物来认知另一种事物的能力。这种语言映射能力很重要,因为语言与思维本身就是隐喻性的。由于不同的文化间隐喻使用差别很大,所以隐喻还附带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讲,掌握隐喻的使用就越显得困难。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得到很大重视,但是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却经常被忽略。王寅(2004)认为应该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隐喻能力等同对待,认为它们对语言学习同等重要。因为隐喻不能单单看作是语言问题,应该看作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学习隐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培养隐喻能力可以增进语言学习,提高语言的流利表达能力与地道性。
3.隐喻能力与语言理解
通常认为隐喻能力高的学习者可以比隐喻能力低的学习者能更准确更迅速的理解目标语言,因为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语言的概念体系本身就是隐喻性的。国外学生经常搞错了老师表达的意思,因为隐喻总是使他们联想到不必要的甚至错误的信息。这种误解是由于语言不同的概念体系引起的。
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隐喻时,学生总是从母语中找相似的隐喻来理解。但往往这种貌似相似的隐喻,在概念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概念体系的差别导致了学生对于隐喻的误解。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隐喻的理解错误无关紧要,只是属于语言技能欠缺而已。实际上,研究这些错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正确理解这些隐喻,学习者必须学会本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学习修辞知识,或许能在表面上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然后他们却不能理解隐喻表达的真正意义。我们认为外语学习者如果缺乏隐喻能力,就会经常误解了外语中的隐喻表达,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4.隐喻能力与语言产出
Danesi(1993:489)注意到,即便是学生的语言产出中没有错误,但还是不地道:学生在用目标语说话时,语言形式是属于目标语,但他们是在用本族语的概念系统来思维。也就是说,他们是用目标语的词汇与结构作为他们本身母语概念的表达工具。
学生们还经常滥用词汇的字面意义而很少使用其隐喻含义,原因就在于字面意义通常在概念结构方面要比隐喻含义简单,而学生们也对目标语言的概念体系不熟悉。姜孟(2006)研究过这类现象,称之为隐性不地道现象。他把学习者目标语使用的不地道现象去分为显性不地道与隐性不地道,区分的关键标准就在于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有多大的影响力。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概念体系造成的差异上。
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应当用英语思维,但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要用英语语言本身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隐喻性质的,学习者也必须要学习这种隐喻的思维方式。语言充满了隐喻,概念体系与思维方式本身也是隐喻性的(Lakoff1980),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也就可以看作是其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学习者的隐喻能力随着他们中介语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对于提高其语言技能至关重要。长期忽略隐喻能力的培养,则会导致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产生。
5.隐喻能力与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由于语言与思维的隐喻性,学习一种语言就需要学习这种隐喻性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这对于学习者来讲,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其语言能力始终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根据Selinker(Selinker and Lamendells, 1978: 187)的说法,语言的石化现象指在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达到目标语之前,永久性的停止了发展,不管学习者付出多少努力,或接受多少的正确语言引导,却始终得不到进步,停滞不前的现象。石化现象不仅仅指语言学习者在语法,发音等方面出现的停滞不前,也包括在语言使用的地道性方面始终没有进步,Selinker 就界定石化现象为中介语停止发展成为目标语。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学习者缺乏目标语的隐喻能力是导致石化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语言学习者忽视隐喻能力的发展,只要能满足部分的交际需要,就不再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地道,总是想当然的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概念体系来表达,在语言学习中,始终受母语概念体系的制约。还有许多的学习者,因为不太确定,甚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隐喻表达。这种在隐喻学习中的特殊困难源于母语与目标语在概念体系方面的差异。要做到跳出母语的概念体系,融入另一种不同的概念体系,即用另一种方式来认知世界,困难很大,所以在语言学习中出现石化现象也就很自然了。
6.结论
通过前面关于隐喻能力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高低制约了其整体语言能力与语言技巧的提高,学习者必须注意培养其隐喻能力才能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地道性。因为过去一直对隐喻不正确的认识,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方式,没有认识到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导致了长期对隐喻能力培养的忽略。现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就要求充分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应该把培养隐喻能力与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同对待,把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Corder, 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 Schachter, J, & Robinett, B.W.(eds). 1983.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Related Aspects.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Fernando, C. 2000/1996. Idioms and Idiomatic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