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MBA目标是培养优秀职业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领导者,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大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者能力素质所涵盖的内容,进而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理念、社会责任教育理念等作为MBA的培养理念,最后探究了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课程体系设置。
关键词:MBA教育 领导者 能力素质结构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90-02
中国目前十几个专业硕士项目中,MBA因其规模、毕业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金融危机以来,无论企业、社会还是学者自身都不同程度地对MBA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批评,如教材西方化、录取科举化、教学灌输化,再如MBA学员缺乏软的能力、缺乏商业道德、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等。鉴于此,很多学者都在思考,对MBA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由于MBA本质上是一个职业学位,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因此,明确MBA的培养目标是MBA教育改革的前提,中外部分大学MBA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培养单位由于其价值观念,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等诸多方面不同,对培养目标有不同的阐述,但MBA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领导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共识。MBA目标定位于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进言之,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或商业领袖应成为MBA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具备领导者能力素质就应成为MBA的培养导向。
1 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
能力素质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的提出“冰山模型”形象地反映能力素质的构成。该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属于显性能力素质;而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等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属于隐性能力素质。知识和技能是外在表现,而动机、价值观等隐性能力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能力素质,并在更深层次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图1所示)。
要建立以领导者能力素质为平台的MBA的培养体系,首先要明确领导者能力素质涵盖的内容。MBA教育是一种综合管理教育,目的在于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实证研究2结论表明,合格的MBA必备的领导者能力素质至少应包括两大方面素质,本文称之为软素质和硬技能,更进一步细化为良好的商业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和竞争观、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敏锐的市场分析和科学的决策能力等(见表2)。
可见,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MBA所应具备的多种条件的综合,它是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概念,在这一框架中,隐性能力素质与显性能力素质共同作用,影响个体行为,它们的组合便构成领导者的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决定了MBA培养理念及课程设置等。
2 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导向下的MBA培养理念
我国MBA教育在走过了“引进学习”的第一个十年和“消化吸收”的第二个十年后,正在迈入“开拓创新”的第三阶段。同时,世界一些著名商学院也在对MBA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斯坦福大学改革特点是强调软技能、全球化和个性化;耶鲁大学则打破了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格局,强调多学科的整合性;我国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启动了MBA项目改革,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公布并实施新版MBA培养方案,掀起了MBA改革思辨的浪潮。纵观上述培养方案,改革共同点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所以,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的MBA教育的培养理念着重体现在培养领导者的品格等软素养、培养学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等,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贯穿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自我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MBA学员本身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学习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基础训练和管理综合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实战、案例分析及移动课堂等多维化互动手段建构“演进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MBA学员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执行力、决策力及战略能力,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知行合一。“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954)曾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2.2 拓展国际化视野的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领导者要参照国际标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MBA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和抗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走在世界潮流前面的创造性能力、全球性管理能力、跨文化协调能力、能够担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的职责。MBA的国际化可以通过海外合作、海外交流、海外交换学习、海外实习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国际认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当然,在树立国际化概念的同时必须平衡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化是趋势,但是应该更多通过国际化来推动我国MBA教育,立足我国本土经济实践和商业的发展,熟悉国外的运行规则,又能够和本土的运行体系相结合。只有既重视MBA学员的国际视野,又重视培养他们解决中国实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MBA毕业生。
2.3 注重创新精神培育的理念
创新是企业经营业绩及发展潜力的决定力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称为企业家型的管理者。作为企业家的后备军,MBA学员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是MBA培养方案的重心,使他们善于敏锐地观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周密论证,提出可行方案并付诸实施。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惯性。 2.4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理念
安然等系列丑闻发生以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针对频繁出现的因企业家缺失社会责任感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反思过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股东价值,忽略社会其它群体利益的问题,纷纷开始重视对学员企业责任及道德伦理的教育。而三鹿毒奶粉、国美黄光裕及国内一些重大矿难事故等事件的发生,同样表明中国企业也在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责任挑战,我国MBA教育有必要吸取上述等事件的深刻教训,重视对未来商界领袖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因为它不仅关乎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环境维护,还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MBA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职责。
3 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MBA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MBA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则直接关系到MBA的培养质量。MBA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领导者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不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教育。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需要充分体现且满足社会对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具体结构性需求,体现职业性、务实性、综合性的特征,注重培养MBA学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多的体现出提升软素养、扎实硬技能的要求,采用模块化植入模式,强化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注重综合性、贯通性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渗透,以实现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
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的MBA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提高能力、塑造气质的教育,重在培养MBA学员的领导者品格,形成企业家的思维习惯,成为未来的商业领袖。本文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初步构建其培养理念及课程模块,关于详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4.
[2] 刘刚.MBA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基于对MBA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25-28.
[3] 黄志忠,熊焰韧.哪种模式的MBA项目能够培养出色的经理人[J].管理世界,2010(8):130-138.
[4] 范英杰,于红.MBA研究生的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2(10):118-120.
[5] 文豪.哈佛与芝加哥大学的MBA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50.
[6] 清华大学新版MBA培养方案,2009.
[7] 上海财经大学2011版MBA培养方案,2011.
[8] 中国人民大学2012版MBA培养方案,2012.
注释
① 详细的实证过程见《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MBA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
关键词:MBA教育 领导者 能力素质结构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90-02
中国目前十几个专业硕士项目中,MBA因其规模、毕业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金融危机以来,无论企业、社会还是学者自身都不同程度地对MBA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批评,如教材西方化、录取科举化、教学灌输化,再如MBA学员缺乏软的能力、缺乏商业道德、缺乏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等。鉴于此,很多学者都在思考,对MBA培养方案进行改革。由于MBA本质上是一个职业学位,其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因此,明确MBA的培养目标是MBA教育改革的前提,中外部分大学MBA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培养单位由于其价值观念,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等诸多方面不同,对培养目标有不同的阐述,但MBA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领导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已成为共识。MBA目标定位于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进言之,培养未来的领导者或商业领袖应成为MBA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具备领导者能力素质就应成为MBA的培养导向。
1 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
能力素质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的提出“冰山模型”形象地反映能力素质的构成。该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属于显性能力素质;而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等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属于隐性能力素质。知识和技能是外在表现,而动机、价值观等隐性能力素质支撑着个体的显性能力素质,并在更深层次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图1所示)。
要建立以领导者能力素质为平台的MBA的培养体系,首先要明确领导者能力素质涵盖的内容。MBA教育是一种综合管理教育,目的在于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实证研究2结论表明,合格的MBA必备的领导者能力素质至少应包括两大方面素质,本文称之为软素质和硬技能,更进一步细化为良好的商业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和竞争观、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敏锐的市场分析和科学的决策能力等(见表2)。
可见,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MBA所应具备的多种条件的综合,它是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的概念,在这一框架中,隐性能力素质与显性能力素质共同作用,影响个体行为,它们的组合便构成领导者的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决定了MBA培养理念及课程设置等。
2 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导向下的MBA培养理念
我国MBA教育在走过了“引进学习”的第一个十年和“消化吸收”的第二个十年后,正在迈入“开拓创新”的第三阶段。同时,世界一些著名商学院也在对MBA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斯坦福大学改革特点是强调软技能、全球化和个性化;耶鲁大学则打破了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格局,强调多学科的整合性;我国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启动了MBA项目改革,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公布并实施新版MBA培养方案,掀起了MBA改革思辨的浪潮。纵观上述培养方案,改革共同点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所以,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的MBA教育的培养理念着重体现在培养领导者的品格等软素养、培养学员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等,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贯穿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自我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MBA学员本身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强烈的学习发展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基础训练和管理综合训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模拟实战、案例分析及移动课堂等多维化互动手段建构“演进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MBA学员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执行力、决策力及战略能力,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知行合一。“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954)曾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2.2 拓展国际化视野的理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领导者要参照国际标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要求MBA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和抗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走在世界潮流前面的创造性能力、全球性管理能力、跨文化协调能力、能够担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的职责。MBA的国际化可以通过海外合作、海外交流、海外交换学习、海外实习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国际认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当然,在树立国际化概念的同时必须平衡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国际化是趋势,但是应该更多通过国际化来推动我国MBA教育,立足我国本土经济实践和商业的发展,熟悉国外的运行规则,又能够和本土的运行体系相结合。只有既重视MBA学员的国际视野,又重视培养他们解决中国实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MBA毕业生。
2.3 注重创新精神培育的理念
创新是企业经营业绩及发展潜力的决定力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者称为企业家型的管理者。作为企业家的后备军,MBA学员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是MBA培养方案的重心,使他们善于敏锐地观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新颖的推测和设想,进行周密论证,提出可行方案并付诸实施。通过思维训练,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惯性。 2.4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理念
安然等系列丑闻发生以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针对频繁出现的因企业家缺失社会责任感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反思过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股东价值,忽略社会其它群体利益的问题,纷纷开始重视对学员企业责任及道德伦理的教育。而三鹿毒奶粉、国美黄光裕及国内一些重大矿难事故等事件的发生,同样表明中国企业也在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责任挑战,我国MBA教育有必要吸取上述等事件的深刻教训,重视对未来商界领袖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因为它不仅关乎其所在企业的经营环境维护,还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MBA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职责。
3 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MBA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MBA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则直接关系到MBA的培养质量。MBA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领导者素质的管理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不是以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教育。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需要充分体现且满足社会对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具体结构性需求,体现职业性、务实性、综合性的特征,注重培养MBA学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多的体现出提升软素养、扎实硬技能的要求,采用模块化植入模式,强化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注重综合性、贯通性以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渗透,以实现领导者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具体课程设置见表3。
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的MBA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是提高能力、塑造气质的教育,重在培养MBA学员的领导者品格,形成企业家的思维习惯,成为未来的商业领袖。本文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初步构建其培养理念及课程模块,关于详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4.
[2] 刘刚.MBA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基于对MBA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25-28.
[3] 黄志忠,熊焰韧.哪种模式的MBA项目能够培养出色的经理人[J].管理世界,2010(8):130-138.
[4] 范英杰,于红.MBA研究生的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2(10):118-120.
[5] 文豪.哈佛与芝加哥大学的MBA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50.
[6] 清华大学新版MBA培养方案,2009.
[7] 上海财经大学2011版MBA培养方案,2011.
[8] 中国人民大学2012版MBA培养方案,2012.
注释
① 详细的实证过程见《基于领导者能力素质结构模型的MBA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