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456750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华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处理,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方法 针对50例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程度的不同分别选用正柴胡饮冲剂、新癀片、消炎痛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体温均能够较快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通过不同的药物选用,达到了退烧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发热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癌的最佳方法之一,其在中晚期肝癌抑瘤、减瘤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有的长达一月以上,且最高超过40 ℃。对2008年5月~2010年12月50例肝癌术后发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癌患者64例,年龄28~74岁,平均52岁,男40例,女24例。原发性肝癌50例,转移性肝癌14例。均经B超、CT或MRI确诊。术后1~3 d出现发热症状50例(78.16%),其中体温<38 ℃的6例,38 ℃~39 ℃的34例,>39 ℃的有10例。
1.2 介入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选股动脉入路穿刺,置入5F血管鞘,选用5F的RH管或5F的Cobra和5F的Yasiro导管等选择性行腹腔干动脉造影,超选择肿瘤供血血管,灌注DDP、MMC、5-Fu等化疗药物,同时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绵等以堵塞病变血管,减少肿瘤血供。术后给予补液、抗菌、保肝、利尿,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1.3 术后发热治疗方法 体温低于38 ℃的患者,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并给予正柴胡饮颗粒每次1袋(10 g/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体温在38 ℃~39 ℃之间的用新癀片2~3片,口服,每日3次。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患者,予以消炎痛栓50~100 mg肛栓治疗。
2 结果
体温<38 ℃的6例患者予以正柴胡饮颗粒口服,均在1 d内恢复正常均无明显出汗症状;体温在38 ℃~39 ℃之间的34例患者,选用新癀片口服,体温在1~3 d后逐渐降至正常,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10例患者,选用消炎痛栓加新癀片治疗,均在1~2 h内达到退热效果,但有反复现象,继续坚持用药均在1~3 d内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出汗明显。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血供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极少由门静脉供血,肝动脉栓塞可阻断肿瘤的供血,使肿瘤坏死、缩小甚至消失,而正常肝组织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一起注入肝动脉,即可栓塞肿瘤组织血管末梢分支,阻断血供,又可缓慢释放化疗药物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可显著降低体循环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毒性。但是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常见发生栓塞术后综合征,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1]。发热是肝癌栓塞治疗后最常见的症状。韩鹏飞等[2]统计1998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发表的肝癌介入相关文献,以meta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其中以发热最高为80.2%,与本研究结果相近[2]。
本组患者均在术后1~3 d发热,主要由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癌局部达到高浓度化疗药物有效地杀灭癌细胞,同时较大剂量的碘化油使肿瘤毛细血管床得到较为完全的栓塞,导致肿瘤供血受阻,肿瘤组织坏死物吸收入血所致。发热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并降低患者对再次介入治疗的信心而拒绝继续治疗。体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失调。因此,必须要对发热进行处理。
笔者选用正柴胡饮颗粒为明代张景岳为治疗风寒外感所立之方,由柴胡、防风、赤芍、陈皮、生姜、甘草等药组成。具有退热不发汗,退热不伤脾胃,不损伤正气,退热作用稳定等特点[3]。运用于患者退烧效果良好,无明显出汗症状。
新癀片是在传统古方片仔癀基础上改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研究发现,新癀片有明确的退热和镇痛效果[4~5]。运用于中低发热的退烧,效果好,出汗低,并且还可缓解患者介入术后的腹痛等不适症状。
对于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患者,高烧对患者人体危害较大,必须尽快把体温降下来,选用非甾体炎抗炎药如消炎痛栓,效果理想,但是出汗很严重,一定嘱咐患者多饮水,及时换洗衣服,避免受凉。
参 考 文 献
[1] 杨金祖,杨金坤.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2004,38(9):12.
[2] 韩鹏飞,张劲松.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常见近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0):517-519.
[3] 秦志丰,李相勇.正柴胡饮冲剂治疗恶性肿瘤发热30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0,19:589.
[4] 窦永江,林明雄,张印.新癀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评价.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3):230-233.
[5] 廖春红,万翠华,唐霞珠.口服新癀片降温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03,4(3):111-112.
(收稿日期:2011-02-21)
(本文编辑:郎威)
通讯作者:王华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处理,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方法 针对50例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程度的不同分别选用正柴胡饮冲剂、新癀片、消炎痛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用药后体温均能够较快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通过不同的药物选用,达到了退烧效果,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发热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癌的最佳方法之一,其在中晚期肝癌抑瘤、减瘤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经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有的长达一月以上,且最高超过40 ℃。对2008年5月~2010年12月50例肝癌术后发热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癌患者64例,年龄28~74岁,平均52岁,男40例,女24例。原发性肝癌50例,转移性肝癌14例。均经B超、CT或MRI确诊。术后1~3 d出现发热症状50例(78.16%),其中体温<38 ℃的6例,38 ℃~39 ℃的34例,>39 ℃的有10例。
1.2 介入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选股动脉入路穿刺,置入5F血管鞘,选用5F的RH管或5F的Cobra和5F的Yasiro导管等选择性行腹腔干动脉造影,超选择肿瘤供血血管,灌注DDP、MMC、5-Fu等化疗药物,同时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绵等以堵塞病变血管,减少肿瘤血供。术后给予补液、抗菌、保肝、利尿,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1.3 术后发热治疗方法 体温低于38 ℃的患者,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并给予正柴胡饮颗粒每次1袋(10 g/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体温在38 ℃~39 ℃之间的用新癀片2~3片,口服,每日3次。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患者,予以消炎痛栓50~100 mg肛栓治疗。
2 结果
体温<38 ℃的6例患者予以正柴胡饮颗粒口服,均在1 d内恢复正常均无明显出汗症状;体温在38 ℃~39 ℃之间的34例患者,选用新癀片口服,体温在1~3 d后逐渐降至正常,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10例患者,选用消炎痛栓加新癀片治疗,均在1~2 h内达到退热效果,但有反复现象,继续坚持用药均在1~3 d内体温恢复正常,但患者出汗明显。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血供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极少由门静脉供血,肝动脉栓塞可阻断肿瘤的供血,使肿瘤坏死、缩小甚至消失,而正常肝组织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一起注入肝动脉,即可栓塞肿瘤组织血管末梢分支,阻断血供,又可缓慢释放化疗药物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可显著降低体循环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毒性。但是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常见发生栓塞术后综合征,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1]。发热是肝癌栓塞治疗后最常见的症状。韩鹏飞等[2]统计1998年1月~2006年12月国内发表的肝癌介入相关文献,以meta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其中以发热最高为80.2%,与本研究结果相近[2]。
本组患者均在术后1~3 d发热,主要由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癌局部达到高浓度化疗药物有效地杀灭癌细胞,同时较大剂量的碘化油使肿瘤毛细血管床得到较为完全的栓塞,导致肿瘤供血受阻,肿瘤组织坏死物吸收入血所致。发热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并降低患者对再次介入治疗的信心而拒绝继续治疗。体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失调。因此,必须要对发热进行处理。
笔者选用正柴胡饮颗粒为明代张景岳为治疗风寒外感所立之方,由柴胡、防风、赤芍、陈皮、生姜、甘草等药组成。具有退热不发汗,退热不伤脾胃,不损伤正气,退热作用稳定等特点[3]。运用于患者退烧效果良好,无明显出汗症状。
新癀片是在传统古方片仔癀基础上改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研究发现,新癀片有明确的退热和镇痛效果[4~5]。运用于中低发热的退烧,效果好,出汗低,并且还可缓解患者介入术后的腹痛等不适症状。
对于大于39 ℃甚至超过40 ℃的患者,高烧对患者人体危害较大,必须尽快把体温降下来,选用非甾体炎抗炎药如消炎痛栓,效果理想,但是出汗很严重,一定嘱咐患者多饮水,及时换洗衣服,避免受凉。
参 考 文 献
[1] 杨金祖,杨金坤.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2004,38(9):12.
[2] 韩鹏飞,张劲松.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常见近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0):517-519.
[3] 秦志丰,李相勇.正柴胡饮冲剂治疗恶性肿瘤发热30例疗效观察.山东中医杂志,2000,19:589.
[4] 窦永江,林明雄,张印.新癀片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评价.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3):230-233.
[5] 廖春红,万翠华,唐霞珠.口服新癀片降温的效果观察.实用临床医学,2003,4(3):111-112.
(收稿日期:2011-02-21)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