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学生的应有知识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搞筋疲力尽的“题海战术”,而是靠正确的方式、方法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精选例题 数学教学 数学解题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解题练习,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灵活的,只有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在完成一定数量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可以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一、精选例题,一例多说,发挥其引路作用
典型题,具有代表性,能联贯全局,运用面广,起主导作用。课本上的例题是经过认真筛选后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探究性。因此,一定要抓好例题的教学。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展开讨论,挖掘引申,加工改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却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是重视解题,实则是忽略对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大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理解基本概念,弄清题目的实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得到一道题目后,首先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数学语言有三种,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解题中,要学会将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以便深刻理解命题的含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叩开解题的大门。在解题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组合和加工,搞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要求的解,把问题搞清楚后,解题才能得心应手。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解题中不考虑周密就會顾此失彼,妨碍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认识巩固,找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联系已学的相关知识,再构思解题思路方法,平时多积累不同类型的解题经验,才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三、多向探索,积累技巧,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了排除学生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另外教会学生注意解题技巧积累,一些难度中上的题目,一般需要一些处理过程才可应用书本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例如几何中的辅助线问题通常结合定理进行,运用不同定理解题的技巧也不同。又如代数中学生若不理解并熟记一些解题技巧,即使概念、定理、公式学得再熟,也难以用得上,这只能解一些较为基础的题。因此要想做好难题、技巧题,记好笔记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加深对各种题型的认识。
四、渗透思想,注重方法,寻求解题途径
解题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通常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利用综合法解题,考虑问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未知;而利用分析法则从未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探索由已知向未知的道路,这两种方法一般在题目的条件较少,难度较低时运用,对于较为复杂综合性的题目,我们应学会分析综合法,同时从已知及未知条件出发寻求解题途径,即所谓的分析综合法。解题是有方法的,但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我们不应死记各种类型题的解法,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善于分析各种问题的特点,能从题目的特点出发,探索解题的方法,从而积累解题经验。另外解题中要加强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也是培养解题能力的重要一面。
五、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
自信才能自强。在考试中,总是看到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有好多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能力是一回事,态度与信心又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能显现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学生,也同样要去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能讲授。不敢去做稍微复杂一点的题,有些题甚至只是叙述多一点,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
[关键词]精选例题 数学教学 数学解题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解题练习,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灵活的,只有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在完成一定数量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可以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一、精选例题,一例多说,发挥其引路作用
典型题,具有代表性,能联贯全局,运用面广,起主导作用。课本上的例题是经过认真筛选后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探究性。因此,一定要抓好例题的教学。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展开讨论,挖掘引申,加工改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却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是重视解题,实则是忽略对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囿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大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笔者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理解基本概念,弄清题目的实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得到一道题目后,首先是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与前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数学语言有三种,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解题中,要学会将一种语言“翻译”成为另一种语言,以便深刻理解命题的含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叩开解题的大门。在解题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组合和加工,搞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要求的解,把问题搞清楚后,解题才能得心应手。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解题中不考虑周密就會顾此失彼,妨碍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认识巩固,找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联系已学的相关知识,再构思解题思路方法,平时多积累不同类型的解题经验,才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三、多向探索,积累技巧,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了排除学生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另外教会学生注意解题技巧积累,一些难度中上的题目,一般需要一些处理过程才可应用书本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例如几何中的辅助线问题通常结合定理进行,运用不同定理解题的技巧也不同。又如代数中学生若不理解并熟记一些解题技巧,即使概念、定理、公式学得再熟,也难以用得上,这只能解一些较为基础的题。因此要想做好难题、技巧题,记好笔记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加深对各种题型的认识。
四、渗透思想,注重方法,寻求解题途径
解题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通常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利用综合法解题,考虑问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未知;而利用分析法则从未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探索由已知向未知的道路,这两种方法一般在题目的条件较少,难度较低时运用,对于较为复杂综合性的题目,我们应学会分析综合法,同时从已知及未知条件出发寻求解题途径,即所谓的分析综合法。解题是有方法的,但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我们不应死记各种类型题的解法,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善于分析各种问题的特点,能从题目的特点出发,探索解题的方法,从而积累解题经验。另外解题中要加强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数学思想的渗透。为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也是培养解题能力的重要一面。
五、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
自信才能自强。在考试中,总是看到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有好多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能力是一回事,态度与信心又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能显现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学生,也同样要去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能讲授。不敢去做稍微复杂一点的题,有些题甚至只是叙述多一点,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