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自然是一门包含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课程。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学科基础知识水平,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探索,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标准,我把自然课堂教学分为三种课型,即观察课、实验课、整合课,并坚持做到运用不同的资源与手段上好三种课。
  
  一、发掘乡土资源上好观察课
  
  观察是自然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自然观察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因此,我始终留意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它们代替图片、标本进行教学。如教学《花的构造》时,把学生带到野外。采集一些白菜花、油菜花、桃花等,然后让学生对花进行观察并归类统计,看看这几种花在构造上分为几部分。学生很快将花拆分为四个部分,并且每一部分的统计数字很清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油菜花、白菜花、桃花都是由雄蕊、雌蕊、花瓣、花萼四部分组成的,像这样由四部分构成的花叫完全花,而缺少一至二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又如教学《养蝌蚪》时,我把学生带到池塘边去观察蝌蚪,让学生了解青蛙的发展过程: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缩短—变成青蛙。这样充分发掘生活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仅培养了学生整体和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而且直观、具体、有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器具材料上好实验课
  
  自然课,必须要坚持做实验。实验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自然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养成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分析的习惯,不能完全依赖书本去寻找结论,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教学《轮轴》一课,学生对轮轴这种机械的构造感知很快,但对轮轴的作用和省力规律却很难想像。为上好这堂课,课前我找到了一个自来水闸筏,并且找到一大一小两个拧头。课堂上,让学生徒手和用两个大小不同的拧头打开与关闭闸筏,感知自己在力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同时提出问题:造成用力大小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实验后,学生马上能说出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并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这样教学,学生既能较易理解知识,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记。又如《水的浮力》是一堂典型的物理课,在上这堂课之前,学生们一致认为“轻”的物体会上浮,“重”的物体会下沉。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一架天平和重量相同的一块木块、一块铁块、一块铁皮,同时让学生在教室里面准备一盆水。上课时,我找了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按我的要求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围观。首先。我请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都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如学生们所说的一样,铁“重”下沉,木“轻”上浮。接着,我又让另一位学生将这三种物体从水中取出放在天平上称一称,看看它们重量上有没有区别.结果是一样重(木块吸水后稍重)。这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又指导学生再做一个实验:把铁皮卷成碗状放入水中,再将铁块放入水中。这两种物体的材质相同,结果是铁皮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中。实验证明,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它自身的材料和重量没有关系。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它们所受到水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从而使学生对水的浮力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三、发挥多媒体功能上好整合课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学科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逼真、系统地动态呈现瞬变的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清晰地表现出事物的缓慢变化和快速进程。要突破这些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和“模拟”功能进行教学。如教学《果实的形式》一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通常需要几周实验后才能认识到,南瓜的雌蕊只有通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果实。想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呈现这一全部过程。就可以制作播放果实形成的模拟动画课件:1.南瓜花粉从雄蕊通过昆虫或风力落到雌蕊的柱头上;2.花粉管萌发向下延伸直达子房;3.花粉中的精细胞与子房中的卵在胚珠中结合;4.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胚珠形成种子。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总结出需要几周实验才能认识到的南瓜果实与种子形成的详细过程。再如教学《血液循环器官》一课,实验和讲解都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人体血液循环的“庐山真面目”,而借助多媒体强大的“透视”功能,就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体内复杂的血液循环过程。制作播放人体血液循环动画课件如下:A.左心室收缩,将心室内的血液压进体动脉而进入毛细血管;B.血液在毛细血管中进行交换后经过体静脉进入右心室;C.右心室收缩将回收的血液输入右心房而进入肺;D.血液在肺中补充氧气后通过肺静脉到达左心房。课件的播放,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人体内血液循环所经过的器官和过程。
  总之,教无定法,艺无止境。针对自然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们的共同心愿。
其他文献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化而实现的,即儿童在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通过同化功能,将探索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通过顺化功能,不断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乐高教育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论的理念基础上,根据儿童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效果而设计了“4C”教学模式,即:联系(connect)、建构(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
《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与要求,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活动来开展教学,并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从提高“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活动内容的实用性    品德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所设计的活动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养成,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空间。  孔子曾对水作这样的论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全国校内外儿童美术作品选登
捕食的蜘蛛    张楷轩(5岁 记号笔 彩铅 线描画)  辅导教师:张晓娟  福建省泉州市丹笛艺术教育机构  专家点评  通过小作者的文字我们明白了他的意图:一只饥饿的蜘蛛爬在蜘蛛网中间,一边织网,一边焦急地等待着食物。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蜘蛛的心情,不免让人产生一丝同情。构图上,网状黑色的线条、蓝色的背景和黄色的蜘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要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再丰富一些,将故事情节再深入一
“字符”借形想象  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字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字符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借用字符的形态分割出千变万化的块面,整合语言与美术活动,我们可以开展借“字”想象系列美术活动,让孩子感受古今中外的字符,创作具有意义和个性的美术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感受字符的魅力,感受借“字”想象的创作乐趣吧!  一、我的名字真好看  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大班幼
蒸笼变变变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据此,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创设真实化、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用成长记录袋等形式,采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父母双向互动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意识的增强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 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    口语交际教学“必须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探索性数学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在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之中通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的学习方式。这个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在问题情境之中学习,学习所利用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学习的方法以学生独立的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学习活动达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的目的。    一、網络环境下
活动目标  1. 能夠仔细观察建筑物,截取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局部,描绘出来。  2. 能够注意控制手部力度,画出流畅的线条。  3. 体验不同的作画材料,感受线描画和其他材料结合带来的绘画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0.5mm黑色签字笔、A5大小的圆角木板(前期用滴管和黄、橙、棕水粉颜料晕色)、收集幼儿旅游中见过的建筑物照片。  经验准备:  1. 活动开始前,幼儿已经有过大量的写生活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