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施氮量;氨挥发;春小麦;青贮玉米;复播体系
新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作物生长,然而在新疆北部地区,小麦收获后,有大约90~105 d 的生育期没有利用,浪费了相应的光热资源[1],属于典型的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青贮玉米,利用剩余时间,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也可以增加产量和收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素是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2],对于植物生命活动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氮肥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农田对氮肥的投入加大,土壤氮素开始出现盈余,并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农业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氮肥的投入,但是氮肥施入后,会以各种形式损失,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是氨挥发[3-4]。尿素是最普遍的氮肥,它进入土壤后迅速转化为NH 4-N和NO-3-N,除了被作物吸收外,还会以其他形式进入大气和水体。
氨挥發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氨挥发损失,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因农田施用氮肥造成的氨挥发可占整个氨排放总量的33%[5],这与我国氮肥高投入及高损失有关[6-8]。为此,研究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土壤氨的挥发规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损失,充分发挥氮肥生产的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施氮量,采用密闭式法研究春小麦-青贮玉米的土壤氨气挥发规律,以期为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7年3—10月在新疆天业集团试验地进行(85.94°E,44.27°N),该试验地平均海拔412 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65 h,≥10 ℃积温为 3 463.5 ℃,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7 mm,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为170 d,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该地区地下水位≥8 m,土质属中壤土,0~100 cm 土层平均容重为1.52 g/cm3。速效氮含量为4235 mg/kg、速效磷含量为4.87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6.10 mg/kg,有机质含量为32 g/kg。
1.2 试验设计
前茬春小麦设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w0、Nw1、Nw2),后茬青贮玉米在前茬Nw1基础上设3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 kg/hm2,分别记作Nc0、Nc1、Nc2),其中20%基施,80%追施,氮肥用尿素(含氮量46%),不同施肥水平见表1。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为 15 m2。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根据基本苗 550万株/hm2、15 cm等行距播种,滴灌带是按照1管4行配置;后茬青贮玉米选用的品种是新饲玉13号,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按照18.5 cm株距、60 cm 等行距种植,沿用前茬的滴灌带,采用1管1行配置。滴灌时间和滴灌量分别见表2、表3。其他肥水管理同大田。
1.3 取样时期和方法
1.3.1 取样时期 分别在前茬春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后茬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取样。
1.3.2 氨挥发取样 监测田间土壤的氨挥发采用密闭室法[9]。密闭室采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圆筒状,内径13 cm,高28 cm,随机置于自滴灌带始第2行和第3行之间,在圆筒内用铁架台架起蒸发皿,顶部密封,使用稀硫酸吸收挥发的氨,稀硫酸溶液浓度为0.01 mol/L,加入20 mL到蒸发皿中。在每个小区随机布置3个氨挥发监测装置,氨挥发的动态监测时间为6 d,在每天08:00—09:00加入稀硫酸溶液,第2天相同时间将蒸发皿中的稀硫酸倒出,装入新的稀硫酸,转入到带塞的三角瓶中并带回实验室待测。
1.3.3 土壤取样 用土钻法采集密闭室附近 20 cm 土层的土样,并重复3次。
1.4 氮挥发测定指标及方法
(1)氨挥发的测定采用1.0 mol/L KCl溶液浸提,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10]。(2)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3)土壤NH 4-N采用 2 mol/L KCl(水土比 5 mL ∶ 1 g)浸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5 计算公式
1.5.1 氨挥发质量浓度的计算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制的2.5 μg/mL NH 4-N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y=0.032 8x 0.048 5(r2=0.996 6),根据标准曲线求氨挥发质量浓度。
1.5.2 土壤NH 4-N含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土壤NH 4-N含量(mg/kg)=[p(N)×V×D]/m。
式中:p(N)为查标准曲线而得测定液中NH 4-N质量浓度(mg/L);V为浸提液体积(mL);D为浸出液稀释倍数,不稀释则D=1;m为土壤质量(g)[10]。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SigmaPlot 12.5等统计软件进行其他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茬春小麦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施入氮肥后,不同处理土壤氨气挥发量(以NH 4-N质量浓度计,下同)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增幅明显高于Nw1。Nw1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在施肥后1 d至3 d持续增长到最大值 6.14 mg/L,然后降低并趋于平稳。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从施肥后1 d至2 d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15.07 mg/L,比同一时间的Nw1处理高145.24 %,然后降低到平稳状态。4 d后Nw1和 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没有太大差异,不同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刚施氮后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约18 %),3个处理随时间的增加,其降低速率一致,施肥5 d后土壤含水量Nw1>Nw0>Nw2,但差别不大。从图3可以看出,施肥后 1 d 3个处理土壤NH 4-N含量达到最大值,按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Nw2、Nw1、Nw0;施肥3 d后,不同处理土壤中NH 4-N含量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 2.2 后茬青贮玉米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不同处理土壤中氨气挥发的动态变化见图4,不同处理的土壤中氨挥发在施肥后1 d达到最大值,大小顺序为Nc1
新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作物生长,然而在新疆北部地区,小麦收获后,有大约90~105 d 的生育期没有利用,浪费了相应的光热资源[1],属于典型的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青贮玉米,利用剩余时间,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也可以增加产量和收益,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氮素是非常重要的必需营养元素[2],对于植物生命活动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氮肥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农田对氮肥的投入加大,土壤氮素开始出现盈余,并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发展农业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氮肥的投入,但是氮肥施入后,会以各种形式损失,氮肥气态损失的重要途径是氨挥发[3-4]。尿素是最普遍的氮肥,它进入土壤后迅速转化为NH 4-N和NO-3-N,除了被作物吸收外,还会以其他形式进入大气和水体。
氨挥發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氨挥发损失,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因农田施用氮肥造成的氨挥发可占整个氨排放总量的33%[5],这与我国氮肥高投入及高损失有关[6-8]。为此,研究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土壤氨的挥发规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损失,充分发挥氮肥生产的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施氮量,采用密闭式法研究春小麦-青贮玉米的土壤氨气挥发规律,以期为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7年3—10月在新疆天业集团试验地进行(85.94°E,44.27°N),该试验地平均海拔412 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65 h,≥10 ℃积温为 3 463.5 ℃,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07 mm,昼夜温差大,无霜期为170 d,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该地区地下水位≥8 m,土质属中壤土,0~100 cm 土层平均容重为1.52 g/cm3。速效氮含量为4235 mg/kg、速效磷含量为4.87 mg/kg,速效钾含量为216.10 mg/kg,有机质含量为32 g/kg。
1.2 试验设计
前茬春小麦设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w0、Nw1、Nw2),后茬青贮玉米在前茬Nw1基础上设3个施氮量处理(0、150、225 kg/hm2,分别记作Nc0、Nc1、Nc2),其中20%基施,80%追施,氮肥用尿素(含氮量46%),不同施肥水平见表1。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面积为 15 m2。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根据基本苗 550万株/hm2、15 cm等行距播种,滴灌带是按照1管4行配置;后茬青贮玉米选用的品种是新饲玉13号,在小麦收获后免耕复播,按照18.5 cm株距、60 cm 等行距种植,沿用前茬的滴灌带,采用1管1行配置。滴灌时间和滴灌量分别见表2、表3。其他肥水管理同大田。
1.3 取样时期和方法
1.3.1 取样时期 分别在前茬春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后茬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取样。
1.3.2 氨挥发取样 监测田间土壤的氨挥发采用密闭室法[9]。密闭室采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圆筒状,内径13 cm,高28 cm,随机置于自滴灌带始第2行和第3行之间,在圆筒内用铁架台架起蒸发皿,顶部密封,使用稀硫酸吸收挥发的氨,稀硫酸溶液浓度为0.01 mol/L,加入20 mL到蒸发皿中。在每个小区随机布置3个氨挥发监测装置,氨挥发的动态监测时间为6 d,在每天08:00—09:00加入稀硫酸溶液,第2天相同时间将蒸发皿中的稀硫酸倒出,装入新的稀硫酸,转入到带塞的三角瓶中并带回实验室待测。
1.3.3 土壤取样 用土钻法采集密闭室附近 20 cm 土层的土样,并重复3次。
1.4 氮挥发测定指标及方法
(1)氨挥发的测定采用1.0 mol/L KCl溶液浸提,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10]。(2)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3)土壤NH 4-N采用 2 mol/L KCl(水土比 5 mL ∶ 1 g)浸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5 计算公式
1.5.1 氨挥发质量浓度的计算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配制的2.5 μg/mL NH 4-N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y=0.032 8x 0.048 5(r2=0.996 6),根据标准曲线求氨挥发质量浓度。
1.5.2 土壤NH 4-N含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土壤NH 4-N含量(mg/kg)=[p(N)×V×D]/m。
式中:p(N)为查标准曲线而得测定液中NH 4-N质量浓度(mg/L);V为浸提液体积(mL);D为浸出液稀释倍数,不稀释则D=1;m为土壤质量(g)[10]。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SigmaPlot 12.5等统计软件进行其他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茬春小麦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从图1可以看出,施入氮肥后,不同处理土壤氨气挥发量(以NH 4-N质量浓度计,下同)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增幅明显高于Nw1。Nw1处理的氨气挥发量在施肥后1 d至3 d持续增长到最大值 6.14 mg/L,然后降低并趋于平稳。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从施肥后1 d至2 d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15.07 mg/L,比同一时间的Nw1处理高145.24 %,然后降低到平稳状态。4 d后Nw1和 Nw2处理的氨气挥发量没有太大差异,不同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刚施氮后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约18 %),3个处理随时间的增加,其降低速率一致,施肥5 d后土壤含水量Nw1>Nw0>Nw2,但差别不大。从图3可以看出,施肥后 1 d 3个处理土壤NH 4-N含量达到最大值,按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Nw2、Nw1、Nw0;施肥3 d后,不同处理土壤中NH 4-N含量明显下降,后趋于平缓。 2.2 后茬青贮玉米土壤中氨气的挥发规律
青贮玉米开花期至吐丝期不同处理土壤中氨气挥发的动态变化见图4,不同处理的土壤中氨挥发在施肥后1 d达到最大值,大小顺序为N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