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用语里的“四导”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教师让位于学生,教师的课堂用语就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有的是海阔天空式,学生走上讲台,学生随意讲,教师随意答,课堂碎片化;有的是蜻蜓点水式,教学浅尝辄止,课堂上不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何借助有限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伴随着老师的巧妙引导走向深刻,让语文课在新课改中不丢失语文味,这成了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必修一课。下面试从导入用语、范读用语、问题用语、评价用语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导语唤醒
  在多媒体技术普及的课堂上,老师们导课时常使用展图片、看视频、放录音等导课元素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确实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但也会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导语本身就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教师采用或幽默风趣,或铿锵有力,或娓娓道来,或形象生动,或指令明确的语言,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教学的深入打好铺垫。
  如张发春老师的课例《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导语: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我们都比较熟悉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比起可贵的生命和美好的爱情,引领我们一直向前的还有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自由”!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再为“自由”奔走呼告。马丁·路德·金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一个斗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呼唤自由和正义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导语设计,从内容上看紧扣了文本内容中的“自由”、“正义”与“梦想”,紧贴教学内容,入课很快;从技巧上看,从学生熟悉的诗句说起,把握了学情,起到了温故知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从表达上看,激情澎湃,言语中充满了对自由和正义的渴望,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作为教学中“导”的主体,要用自身的知识和智慧引导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最直接、简洁的方式就是语言。语文老师应该从上课的第一句话开始就锤炼语言,力争让每一句话都能传达出文字的魅力,文学的芬芳,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导读共情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求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必须倾注感情,讲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来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的自主展示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有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的失语。课堂上老师的范读就变成了录音跟读、小组读、齐读、学生读。有位学生曾经这样描写语文老师的朗读对她的影响①。
  只见他稍一酝酿,深呼吸,便沉下脸来朗读。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瞧他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哦,这也许叫“吟哦”吧!我禁不住也想笑……
  渐渐地,他越吟越带感情,越来越凄切……这时,黙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恻的神情。我不断咬着牙,不让泪水涌出。
  这位老师的范读已经成功唤醒了沉睡的文字,也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情感因子,成为了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当老师开始范读时,学生会听得特别认真,会迫不及待地跟读。老师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声音去浸润每一个字句,用音量、音调、语速的变化去演绎每一处细微的情感变化,用抑扬顿挫、疏密相间、饱含情感的朗读去感染学生,就能引导学生爱上朗读,让学生在朗读声中走近作者的心灵,走进文本的深处。
  三、善问导思
  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尤其是问题用语应该具备启发性,凝练、深刻,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启而能发”,教师就得在备课中关注教学重点和学生兴趣点的衔接处,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出有深入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执教《山居秋暝》一课,可以提出两个问题。
  1.王维晚年的创作好用“空”字入诗。请谈谈你对“空”字的理解。
  2.为什么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这两个问题是这节课的核心,着重于引导学生探究王维的内心世界和王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这是学生在初读诗歌时体味不到的地方,也是这首诗的精妙之处。这个问题问在了学生的疑难处,问在了文本的精要处,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又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知识,让老师走出传统课堂“满堂灌”和生本课堂“不作为”的误区。
  此外,问题的口头表述也讲究语言艺术,提问时要注意语气的舒缓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甚至在关键的地方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提出问题时给出一个“问题关键词”,如上述问题里的“空”和“诗中有画”,这样既简化了过程,又强化了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考方向和课堂指引。
  四、巧评导学
  新课改倡导多元解读,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老师不再轻易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多用“很好”“不错”“你说的很对”等模糊笼统的语句进行评价,这类评价语可称为表扬式评价语。面对表扬式评价,学生虽然得到了肯定,但具体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并未明确,问题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思维不再导向深入,学生心里也没有荡起涟漪。
  美教育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了三类鼓励式评价语:一是描述性鼓励,用“我看到……注意到……发现……”的句式清晰描述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二是感谢性鼓励,用“我很欣赏…… 很感谢你……”的句式感谢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三是赋能性鼓励,用“我相信你…… 我知道你会……”的句式真诚地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下面借阮老师指导朗读《雨霖铃》的教学片段加以阐述。
  师:你認为应该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
  生:普通话要标准一点,不标准就要抑扬顿挫,感情要充沛。
  师:我听到这位同学说要注意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声音要响亮,有感情,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总结得很好。(描述性鼓励)
  师:鉴赏古诗词时,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哪位同学先来试一试?(一位男生朗读,带方言口音,班上哄笑。)
  师:我们同学虽然带有一点口音,但是节奏把握得很好,而且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感谢你给大家带来了挑战自我的勇气。大家给他掌声!(感谢性鼓励)
  师:有喜欢读它的女生吗?(一女生读)大家认为读得怎样?(生点评)
  师:你是大家心目中的朗诵高手,读得很有感情。最后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后半句节奏再慢一点就更有味道了。最后一句,再来一次,我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赋能性鼓励)
  生再读。(师生鼓掌)
  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就综合运用了描述性鼓励、感谢性鼓励和赋能性鼓励,这既能激励学生,又引导学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此外,对优秀学生,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指出其不足之处;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宜先指出不足再对其做得好的地方大力表扬。“虽然……,但是……很好”,这样的评价语比起“虽然……很好,但是……不好”更具鼓励性。评价语的激励性,可以使学生重拾信心,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其内驱力,进行深入探究,达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教学语言并非一种技术,而是一门艺术。精练干净而带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自主性;反之,零碎模糊、随意马虎的语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遏制学生的表达欲和思维发展。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对老师有限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用有感染力的导入语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用富于情感的范读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运用精练的问题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用巧妙的评价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既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又不失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23.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养、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不能仅依靠一味的说教与灌输,而应该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良好道德习惯的魅力,让学生受到自主性的感染与引导。本文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从营造美的环境氛围、开展美的教育课程等角度入手,探讨应该如何开展高效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校本课程  德育教育是从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开
本报综合消息 7月16至21日,2019年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活动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中、初中、小学及高职校的共17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东莞市学子在活动中成绩斐然,再创佳绩,所制作的7件作品全部通过,斩获了6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摘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笔者通过二十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及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策略:1.榜样感染,以身作则;2.持之以恒,反复训练;3.激励评价,树优培差;4.家校合力,纠正坏习。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榜样感染;反复训练;树优培差;家校合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
【摘要】正确看待中职写作学习的作用,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训练,避免把文章学习与写作训练切分开,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积极表达的习惯,增強自己就业从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写作;阅读教学;写作训练  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中职生专业技能各种吹捧,很多中职生心中出现了专业科要认真学习,基础科可学可不学的观念。曾经听过一个学生说,只要把专业技能学好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问题学生比率却呈上升趋势。在中小学生中,除学习懒散,纪律涣散者普遍存在外,寻衅滋事,偷盗抢劫,甚至自杀等严重案件亦时有所闻。此种情况,困扰着不少教师,苦恼了不少家长,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学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去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呢?本文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摘要】语文课程较之与历史、地理等直接呈现课程教学内容等科目,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语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换言之,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纯粹的物理性结合,而是一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化学性整合。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教语文”与“育素养”的统一,才能实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教语文;育素养;教学价值;人文性
本报综合消息 8月16日,南国书香节首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文化自信·青春读书课”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媒体记者参加。  活动中,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汤贞敏研究员介绍了在全民阅读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优秀读物“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丛书”和《文化自信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生读本》。《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于今年6月1日实施,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法制化、规
“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建立留守儿童成长动态档案,增设心理、安全、生理卫生、生活能力等适龄培训内容,组织留守儿童于假期前往其父母打工地参观学习等一系列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高洁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让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为探索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师范学院毕业至今,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对小学生
【摘要】充分把握孩子爱玩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体育中得到锻炼?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1.文献研究法:从考察题目的历史意义出发;2.实验研究法:通过找个别班级进行试验达到一定的效果后全面铺开;3.比较研究法:通过同级异班不同教学进行对比。通过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游戏教学学生由原来老师要求参与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随之改善,更能充分展现小学体育课堂的快乐与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预习的过程是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尝试性地学习新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不同,再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深入预习。  一、常规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