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小档案
刘晶波,黑龙江黑河人。
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博士学位。
2000年7~10月在日本神户大学与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2001年3月~2002年7月在美国Purdue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4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从事合作研究。
2005年6月~2006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进修。
目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重点学科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教育方向负责人,兼任第六届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研究。近3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一部,译著一部,主编全国高校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教育部奖励一次。
春暖花开的时候,总会有郊区的农民挑着担子来到幼儿园门口卖小动物,小鸡、小鸭、小白兔啦,个个都毛茸茸、柔嫩嫩的,不要说孩子喜欢得不得了,就是大人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内心涌动着喜欢。
那一天,核桃一直在旁边软磨硬缠:“求你了,妈妈!我就想要小白兔!你就给我买一只吧!”加上“给孩子买一只吧,又不贵”的竭力劝说,再加上因为专业背景而获得的一些关于“饲养小动物有益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责任心”等观念,我终于下了决心,置养兔子可能遇到的种种麻烦于不顾,将一只装在蓝色笼子里的小白兔放在了核桃的手上。
那一天对于核桃来说,真的就像过节一样!
核桃抱着兔笼坐在自行车后面,开始喋喋不休地跟兔子说话:“嘿嘿,小白兔,你可真好看!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小哇!你的毛好细呀……我带你去我们家,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我们家的……”一进小区的院子,核桃就高举着兔笼,大声地向遇到的每一个熟人炫耀:“小白兔!我妈妈才给我买的!”推开房门,她来不及换鞋就直奔阳台,“让小兔子住在阳台上,这里阳光多!”“姥姥,你帮我找个大纸箱吧,小白兔待在笼子里太不舒服了!”“爸爸,你帮我把纸箱上的洞粘起来,要不我的小白白(她在尝试过很多名字以后最终敲定的)会跑出去的!”“瓜瓜,你只能像姐姐这样轻轻地摸它,不能那么使劲儿抓小白白的耳朵!……不能抓!你再抓我就把纸箱放到柜子上去,叫你够不着!”“阿姨,还有胡萝卜吗?小白白饿了。”……
就这样,小白兔成了我们家最受关注的一个成员。早晨一睁开眼睛,核桃就会奔向阳台,看看小白白醒了没有,问早、问好之后还要再讲上一大堆话,直到多遍催促后才回房间穿衣服;晚上,从幼儿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姥姥:“姥姥,你喂小白白吃东西了吗?”吃晚饭的时候,小白白会连同纸箱一起被安排在餐桌附近的椅子上。因为小白白,家里比以前更经常地吃胡萝卜、大白菜、生菜,大有“全家人的伙食都参照兔子的标准”的味道;每日的清洁工作更是必然地加入了打扫兔子窝一项。而且,小白白带来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
本来,我们家就是一个比较“招小孩儿的地方”(姥姥语,意为别人家的孩子愿意到我们家来玩儿),晚饭后或节假日,家里有四个小孩一起玩属正常局面。有了小白白以后,这种局面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隔壁的、再隔壁的,楼下的、楼上的,小自刚刚会走的,大到小学四年级的,都不约而同地聚在算不上宽敞的客厅里,围绕着小白白生成一个又一个活动主题(学前教育专业术语)……
“我们把笼子打开,看看小白白会不会自己跑出来!”一个孩子建议道。
门被打开了,几个小脑袋瓜齐刷刷地躲到了沙发后面,屏住呼吸,盯着小白白。小白白似乎并不理解别人对它的热情期待,一点儿也没有想动的意思。沙发后的小脑袋瓜们“熬”不住了,一个个走上前去指挥。
“小白白,门在这边,你从这儿就可以出来!”一个用手比画着告诉小白白。
“来,小白白,从这儿出来。”另一个拿了片菜叶在笼子门口引导。
“小白白,你就从这儿出来一下!”又一个拽住小白白后背上的毛朝笼子门口拖。
“它不会自己出来的!就把它拿出来吧!”又一个干脆将小白白硬生生抓出了笼子。
受了惊吓的小白白在地板上停顿了两秒钟后,“嗖”地窜到了钢琴下面。
这下可热闹了!
衣架、鸡毛掸子、扫把、拖把、吸尘器的杆子……家里凡是有些长度的、可操握的东西全被找了出来。几个孩子围着钢琴或趴下、或跪着,各自挥舞着选中的“工具”大呼小叫:“小白白,出来!”“出来,出来,小白白!”……经不住围剿的小白白找准时机,“嗖”地一下逃离钢琴钻到了沙发下面,“战场”随之转移至沙发。接下来,是电视柜下面、五斗柜下面。最后,机灵的小白白逃进了厨房。我赶紧关上了厨房的门。“不能再追了!再追小白白会被你们吓坏的!让它安静一会儿,它自己会出来的。你们也休息一下,洗洗手,新买的芒果非常非常甜!”
几个满头大汗的孩子悻悻作罢……
第二天,在领教了小白白擅长奔跑与躲藏的本事后,核桃和她的朋友们着手在客厅里安排了一场“真人版”的“龟兔赛跑”。小乌龟是一年前姥姥买的,一直养在一只宽口的缸子里,只有在换水时小乌龟才会短暂地离开缸子一会儿。所以,当核桃把它拿出来与小白白并排放在地板上的时候,小乌龟只是努力地把头往回缩,丝毫见不到图画书上所呈现出来的坚毅而昂扬地向前爬行的神情。小白白则又重蹈前一天的策略,快速“闪人”,一次次地被抓放在起跑线上,一次次地逃离……
“龟兔赛跑”之后是教小白白滑滑梯。孩子们用家里装修时剩下的一块木板搭了个滑梯,把小白白放上去,然后在旁边“一二三”地鼓励加示范……
“滑滑梯”之后是给小白白称体重,学着大人的样子,先称一下自己的重量,而后抱着小白白站上去一起称,然后再减去自己的重量……
关于小白白的活动每天都在变着花样继续着,他们是那样的投入、开心,以至于每次让他们停下来都要花很大力气,“再玩10分钟!”“还有最后5分钟!”“1分钟到!”“必须结束了,不能再等了!”每次活动过后,房间里都会乱得像一大锅八宝粥。
坦率地说,孩子们围绕着小白白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很有童趣、很有创意,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我一定会很愿意地看着他们乐此不疲地玩下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体会他们的奇思妙想。但是作为家长、教育者,情形就复杂了。虽然活动是孩子自己的,但活动中孩子之间冲突的调节、针对孩子与兔子的安全保护工作却必须由我们大人来做。那天教小白白滑滑梯的时候,如果不是核桃爸爸及时出手,小白白就一定会从高处跌下来,虽不至于“光荣”但受伤是一定的。还有,活动结束后的收拾与整理工作也让人感到麻烦。时间一长,抱怨和牢骚便逐渐增多、增强。于是,一系列企图改变现状的办法相继被提起,“不能每天都请朋友来家里,一周一次,最多两次。”“早些吃完晚饭,带小白白去外面平台上玩!”“把小白白借给乐乐养几天,他已经说过好几次想带小白白去他家了。”“把小白白送到宝船公园的兔子之家吧,那里有它的朋友,又不远,我们周末去看它。” ……
办法都不错,但是执行起来总是遭遇阻力。当然,说到底还是当大人的心软、不够坚决。我一直很后悔,那一次都已经把小白白带到公园了,却还是经不住核桃的恳求,心一软,又把它带了回来。如果当时狠狠心,就把小白白留在那里,它应该不会死,核桃应该不会受那么大的伤害。不过,如果不是经历了小白白的死,我也很难会真切地明白什么叫隐形的翅膀。
刘晶波,黑龙江黑河人。
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博士学位。
2000年7~10月在日本神户大学与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2001年3月~2002年7月在美国Purdue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4年10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从事合作研究。
2005年6月~2006年1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进修。
目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前教育重点学科儿童社会性发展与道德教育方向负责人,兼任第六届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社会学研究。近3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一部,译著一部,主编全国高校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教育部奖励一次。
春暖花开的时候,总会有郊区的农民挑着担子来到幼儿园门口卖小动物,小鸡、小鸭、小白兔啦,个个都毛茸茸、柔嫩嫩的,不要说孩子喜欢得不得了,就是大人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内心涌动着喜欢。
那一天,核桃一直在旁边软磨硬缠:“求你了,妈妈!我就想要小白兔!你就给我买一只吧!”加上“给孩子买一只吧,又不贵”的竭力劝说,再加上因为专业背景而获得的一些关于“饲养小动物有益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责任心”等观念,我终于下了决心,置养兔子可能遇到的种种麻烦于不顾,将一只装在蓝色笼子里的小白兔放在了核桃的手上。
那一天对于核桃来说,真的就像过节一样!
核桃抱着兔笼坐在自行车后面,开始喋喋不休地跟兔子说话:“嘿嘿,小白兔,你可真好看!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小哇!你的毛好细呀……我带你去我们家,我保证你一定会喜欢我们家的……”一进小区的院子,核桃就高举着兔笼,大声地向遇到的每一个熟人炫耀:“小白兔!我妈妈才给我买的!”推开房门,她来不及换鞋就直奔阳台,“让小兔子住在阳台上,这里阳光多!”“姥姥,你帮我找个大纸箱吧,小白兔待在笼子里太不舒服了!”“爸爸,你帮我把纸箱上的洞粘起来,要不我的小白白(她在尝试过很多名字以后最终敲定的)会跑出去的!”“瓜瓜,你只能像姐姐这样轻轻地摸它,不能那么使劲儿抓小白白的耳朵!……不能抓!你再抓我就把纸箱放到柜子上去,叫你够不着!”“阿姨,还有胡萝卜吗?小白白饿了。”……
就这样,小白兔成了我们家最受关注的一个成员。早晨一睁开眼睛,核桃就会奔向阳台,看看小白白醒了没有,问早、问好之后还要再讲上一大堆话,直到多遍催促后才回房间穿衣服;晚上,从幼儿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姥姥:“姥姥,你喂小白白吃东西了吗?”吃晚饭的时候,小白白会连同纸箱一起被安排在餐桌附近的椅子上。因为小白白,家里比以前更经常地吃胡萝卜、大白菜、生菜,大有“全家人的伙食都参照兔子的标准”的味道;每日的清洁工作更是必然地加入了打扫兔子窝一项。而且,小白白带来的变化还远不止这些。
本来,我们家就是一个比较“招小孩儿的地方”(姥姥语,意为别人家的孩子愿意到我们家来玩儿),晚饭后或节假日,家里有四个小孩一起玩属正常局面。有了小白白以后,这种局面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隔壁的、再隔壁的,楼下的、楼上的,小自刚刚会走的,大到小学四年级的,都不约而同地聚在算不上宽敞的客厅里,围绕着小白白生成一个又一个活动主题(学前教育专业术语)……
“我们把笼子打开,看看小白白会不会自己跑出来!”一个孩子建议道。
门被打开了,几个小脑袋瓜齐刷刷地躲到了沙发后面,屏住呼吸,盯着小白白。小白白似乎并不理解别人对它的热情期待,一点儿也没有想动的意思。沙发后的小脑袋瓜们“熬”不住了,一个个走上前去指挥。
“小白白,门在这边,你从这儿就可以出来!”一个用手比画着告诉小白白。
“来,小白白,从这儿出来。”另一个拿了片菜叶在笼子门口引导。
“小白白,你就从这儿出来一下!”又一个拽住小白白后背上的毛朝笼子门口拖。
“它不会自己出来的!就把它拿出来吧!”又一个干脆将小白白硬生生抓出了笼子。
受了惊吓的小白白在地板上停顿了两秒钟后,“嗖”地窜到了钢琴下面。
这下可热闹了!
衣架、鸡毛掸子、扫把、拖把、吸尘器的杆子……家里凡是有些长度的、可操握的东西全被找了出来。几个孩子围着钢琴或趴下、或跪着,各自挥舞着选中的“工具”大呼小叫:“小白白,出来!”“出来,出来,小白白!”……经不住围剿的小白白找准时机,“嗖”地一下逃离钢琴钻到了沙发下面,“战场”随之转移至沙发。接下来,是电视柜下面、五斗柜下面。最后,机灵的小白白逃进了厨房。我赶紧关上了厨房的门。“不能再追了!再追小白白会被你们吓坏的!让它安静一会儿,它自己会出来的。你们也休息一下,洗洗手,新买的芒果非常非常甜!”
几个满头大汗的孩子悻悻作罢……
第二天,在领教了小白白擅长奔跑与躲藏的本事后,核桃和她的朋友们着手在客厅里安排了一场“真人版”的“龟兔赛跑”。小乌龟是一年前姥姥买的,一直养在一只宽口的缸子里,只有在换水时小乌龟才会短暂地离开缸子一会儿。所以,当核桃把它拿出来与小白白并排放在地板上的时候,小乌龟只是努力地把头往回缩,丝毫见不到图画书上所呈现出来的坚毅而昂扬地向前爬行的神情。小白白则又重蹈前一天的策略,快速“闪人”,一次次地被抓放在起跑线上,一次次地逃离……
“龟兔赛跑”之后是教小白白滑滑梯。孩子们用家里装修时剩下的一块木板搭了个滑梯,把小白白放上去,然后在旁边“一二三”地鼓励加示范……
“滑滑梯”之后是给小白白称体重,学着大人的样子,先称一下自己的重量,而后抱着小白白站上去一起称,然后再减去自己的重量……
关于小白白的活动每天都在变着花样继续着,他们是那样的投入、开心,以至于每次让他们停下来都要花很大力气,“再玩10分钟!”“还有最后5分钟!”“1分钟到!”“必须结束了,不能再等了!”每次活动过后,房间里都会乱得像一大锅八宝粥。
坦率地说,孩子们围绕着小白白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很有童趣、很有创意,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我一定会很愿意地看着他们乐此不疲地玩下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体会他们的奇思妙想。但是作为家长、教育者,情形就复杂了。虽然活动是孩子自己的,但活动中孩子之间冲突的调节、针对孩子与兔子的安全保护工作却必须由我们大人来做。那天教小白白滑滑梯的时候,如果不是核桃爸爸及时出手,小白白就一定会从高处跌下来,虽不至于“光荣”但受伤是一定的。还有,活动结束后的收拾与整理工作也让人感到麻烦。时间一长,抱怨和牢骚便逐渐增多、增强。于是,一系列企图改变现状的办法相继被提起,“不能每天都请朋友来家里,一周一次,最多两次。”“早些吃完晚饭,带小白白去外面平台上玩!”“把小白白借给乐乐养几天,他已经说过好几次想带小白白去他家了。”“把小白白送到宝船公园的兔子之家吧,那里有它的朋友,又不远,我们周末去看它。” ……
办法都不错,但是执行起来总是遭遇阻力。当然,说到底还是当大人的心软、不够坚决。我一直很后悔,那一次都已经把小白白带到公园了,却还是经不住核桃的恳求,心一软,又把它带了回来。如果当时狠狠心,就把小白白留在那里,它应该不会死,核桃应该不会受那么大的伤害。不过,如果不是经历了小白白的死,我也很难会真切地明白什么叫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