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时的导入方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ask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想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利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来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导入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69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为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率,让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导入方法则是教学的首要环节。现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谈谈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情绪导入法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学时,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深情的导入语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讲授《抗日战争》内容时,曾设计过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提到12月13日,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南京遭受了浩劫,日本侵略者疯狂杀戮手无寸铁的民众和投降士兵三十万人,这样惨绝人寰的罪行确是不被日本政府承认的。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日军的残暴,也体味到民族的血泪和惨痛的教训。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由于导入时非常动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似乎有了一种厚重的使命感,深受感染。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很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要求同学们回顾“丝绸之路”的路线,接着教师说:“‘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让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通过这条商路到达了世界各国,那么你知道中国在两汉时期有哪些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吗?”由此导入新课。再如,学习《北宋的政治》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也是武将出现专权,最终走向灭亡,由此导入新课。
  三、图片导入法
  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是图片导入法。从图片的内容看,可以呈现的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遗迹等等,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用在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内容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相对单调的复习导入,以历史人物秦始皇导入本课,使本课内容更具人情味。在新课开始时,以幻灯片呈现了秦始皇的图片并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秦始皇。这个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作了哪些重要贡献?”这样既可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了解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再如,讲《宋代经济的发展》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这样方式导入,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会激发学习兴趣。
  四、虚拟人物法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虚拟人物并设置启发性问题、悬念式问题,这样让学生從一开始就置身于历史情景中,就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中,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段历史短剧,学生们穿越时空,来到了战国,亲身感受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笔者设计了其中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进入一位农民的家里,发现该农民家中有田地,生活富庶,问后才得知,原来战国时期已经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了。由此设问:战国时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土地自由买卖呢?由此导入。这样设计导入,让学生从情景中感知历史史实,缩小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也使这样一堂抽象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五、歌曲导入法
  课堂导入应遵循坚持兴趣激发原则,而歌曲本身具有的艺术性及时代性,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要历史课堂高效,歌曲导入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提问:歌词中提到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由此导入新课。再如,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内容时,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跟着一起合唱,调动了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方式,既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中的基本要求。
  六、诗词导入法
  很多古诗词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可以营造活跃欢畅的气氛,提起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以丰满的情感投入课堂学习。如讲述盛唐气象时,学生齐读多媒体中刘禹锡的《百花行》,简单讲解后指出唐朝盛世,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再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带领学生进入宏阔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
  七、影视作品导入法
  历史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为了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而生动,有机地运用影视作品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的真实现象,增强了历史的生动性。如在讲南昌起义时,可播放《建军大业》的片段,提问:“这部影片的上映为了纪念哪一件事?”“对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先播放《甲午风云》中的历史片段,指导学生思考:清政府组建了强大的北洋舰队,为什么战败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让问题紧扣学生的心弦后,进入新课学习效果会很好。
  八、传统节日及纪念日导入法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将纪念日或传统节日作为考题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节日的重要性。国内外历史上有很多意义非凡的日子,把他们作为新课导入的引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纪念这一天。如中国历史上,用五四青年节引入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学习;7月1日建党节引入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学习;用7月7日中国人对抗日战争纪念日引入对“抗日战争”的学习;用8月1日建军节引入对“南昌起义”的学习;用10月1日国庆节引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在世界史上,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引入对“巴黎公社”的学习;用7月4日美国国庆节,引入“美国内战”的学习;用7月14日法国国庆节,导入对“法国大革命”的学习等等。
  九、材料导入法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又要联系实际,这时,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多采用材料导入法。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运用恰到,就能为高效课堂的创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诗词对联导入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如讲“开元盛世”时,可先朗读杜甫诗作《忆昔》,然后教师指出:“杜甫是唐朝时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大家很小就学过,那么这首诗中的‘开元全盛日’指什么呢?”二是歌谣导入,如讲“明朝的统治”内容时,教师先展示一首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然后对学生说:这里的“朱皇帝”是谁?由此导入新课。三是故事导入。历史人物在故事中才会显得鲜活、生动,如在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时,讲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经典成语故事,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中。这样既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十、时事导入法
  初中历史课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因此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认为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实际上今天社会上发生的很多问题都和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巴以冲突、香港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等等,课堂教学时用这些热点引入课堂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节课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台湾岛内的混乱局面的视频,设置问题:为什么台湾岛会发生动乱?台湾为什么会与祖国大陆分离?用看得见的事实来激发兴趣、增强探究的欲望。
  总而言之,组织好课堂,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创建历史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模式,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运用好,充分调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把传统的历史课变成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的学科,使历史课富有无限的魅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言行,为学生做出榜样,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生良好成长环境。  关键词:教师言行 影响 学生 成长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100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眼里,教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0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积极地强化该学科教学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进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教师要积极地提高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并积极地以大概念教学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有效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对策和方法,继而不断地强化该课程教学实施,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化培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从而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然后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渗透策略 DOI:10.12241/
摘 要:作文,是教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优化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是为了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框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带领学生赏析情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学习道路。学生在写作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深化了对情感的剖析,扎实了应用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作文 写作能力 优化  DOI:10.122
摘 要:生命教育是通過让人们认识生命意义,使人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的幸福和自由。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生命观,如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生命观,道家重身贵生的生命价值观。我们应运用传统文化的生命观,熏陶学生以德养心的意识,加强学生内化礼仪的意识,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大爱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生命道德修养,提高生命意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学生 生命教育  DOI:10.12241/j.issn.
摘 要: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新生力量,对小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优秀理念和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和弘扬下去的。在对小学生们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本文主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小学 渗透途径  DOI:10.12241/j.
摘 要:近些年来,对于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视多元化教育模式,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了解到劳动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从而纠正忽视劳动以及扭曲劳动价值观的现象,通过将政治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所以本文是基于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路径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融合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依托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有效的变革以及创新历史教学方式,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不断优化历史教学实效。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更多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同时也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历史认知兴趣,也难以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多措施并举,全面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