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幼儿园的大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画个范例让孩子照葫芦画瓢,把“像不像”、“合不合理”作为评价幼儿作品好不好的标准,过分强调绘画的技能。 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色彩游戏,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发掘幼儿潜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
关键词:指南;兴趣;情趣;创造;美术教育
最近,通过对《指南》的进一步学习,结合实际我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与《指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就拿美术教育来说,大部分老师还在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是画个范例让孩子照葫芦画瓢,把“像不像”、“合不合理”作为评价幼儿绘画的标准,过分强调绘画的技能。这种教育的后果使幼儿的艺术感染力下降,幼儿不但掌握不了绘画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生动画法。
结合《指南》精神,我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認识:
一、从色彩入手,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指南》的艺术领域部分,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喜欢”。“喜欢”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确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如果先教幼儿模仿教师的画,经常会出现呆坐、迟迟不敢动笔作画,或说:“老师,我不会。”等现象,但如果让幼儿玩色彩游戏,幼儿就很乐意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色彩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色彩游戏活动中感知色彩、感知形体和线条。如:感知线条的游戏活动滚画、绳画等;感知形体的游戏活动:吹画,树叶印画、几何形体印画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色彩游戏,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幼儿的自信心也随着建立起来了。
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在美术活动中就有意识的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进而激发孩子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带幼儿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在大自然中我的启发引导使孩子们发现了美;比较观察使孩子们理解了美;身临其境使孩子们感受了美;我为他们准备了作画工具满足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另外,我还喜欢收集过时的挂历、明信片供幼儿欣赏。让幼儿在这些欣赏活动中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幼儿在美的熏陶下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三、努力发掘幼儿潜力,培养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
《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无限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去挖掘。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形象,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直接演示给孩子。
首先在画种方面,不再局限于蜡笔画、铅笔画、水彩笔画,通过借鉴和创新,我为孩子们增添了:手掌画、毛笔画、点染画、吹画、滚画、纸版画等多种新画种。美工材料也不只是过去的纸张、橡皮泥之类,利用了树叶、棉花、纽扣、纸盒、毛线、瓜果、蔬菜等“新型”材料,这就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我还为幼儿设计了多种题材、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除了让幼儿进行写生、画音乐、画故事等活动外,还为幼儿增设想象画、记忆画、设计、欣赏等多种形式。 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自信心越来越强。
另外,我在组织美术活动中改变了过去只让幼儿单纯“模仿”的形式,而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了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给予解决的“解决问题法”。如:“给故事画结尾 ”;设置一定的环境,提供有关的条件,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发现法”;通过音乐、墨迹、图形等视觉图像的联想,来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能力的“联想法”;通过一种形状的无穷变化,来培养幼儿求异思维的“变化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允许和鼓励幼儿别出心裁地表现自我的“宽松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孩子智慧的开掘者,是孩子思维、创造火花的引燃者,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发掘幼儿潜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创造出更多内容丰富的美工作品。
四、重视美术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指南》中要求“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园的美术课一般都是集体教学,班上幼儿兴趣各异,情绪不同,生理特点,个性特征不同,在绘画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很难达到使全体幼儿都认真听讲和理解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去认真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因材施教,及时的个别指导,是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如果把一切问题留待幼儿作业已经完成,通过评议再去解决,幼儿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活动习惯,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并应针对不同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创造性的指导。
《指南》为我们在幼儿教育方面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要将《指南》精神内化于心,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10月第一版57页——64页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杂志
关键词:指南;兴趣;情趣;创造;美术教育
最近,通过对《指南》的进一步学习,结合实际我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与《指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就拿美术教育来说,大部分老师还在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是画个范例让孩子照葫芦画瓢,把“像不像”、“合不合理”作为评价幼儿绘画的标准,过分强调绘画的技能。这种教育的后果使幼儿的艺术感染力下降,幼儿不但掌握不了绘画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生动画法。
结合《指南》精神,我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認识:
一、从色彩入手,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指南》的艺术领域部分,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喜欢”。“喜欢”就是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确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如果先教幼儿模仿教师的画,经常会出现呆坐、迟迟不敢动笔作画,或说:“老师,我不会。”等现象,但如果让幼儿玩色彩游戏,幼儿就很乐意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色彩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色彩游戏活动中感知色彩、感知形体和线条。如:感知线条的游戏活动滚画、绳画等;感知形体的游戏活动:吹画,树叶印画、几何形体印画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色彩游戏,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幼儿的自信心也随着建立起来了。
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我在美术活动中就有意识的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进而激发孩子们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带幼儿去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在大自然中我的启发引导使孩子们发现了美;比较观察使孩子们理解了美;身临其境使孩子们感受了美;我为他们准备了作画工具满足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另外,我还喜欢收集过时的挂历、明信片供幼儿欣赏。让幼儿在这些欣赏活动中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幼儿在美的熏陶下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
三、努力发掘幼儿潜力,培养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
《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幼儿的潜在能力是很大的,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无限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去挖掘。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形象,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直接演示给孩子。
首先在画种方面,不再局限于蜡笔画、铅笔画、水彩笔画,通过借鉴和创新,我为孩子们增添了:手掌画、毛笔画、点染画、吹画、滚画、纸版画等多种新画种。美工材料也不只是过去的纸张、橡皮泥之类,利用了树叶、棉花、纽扣、纸盒、毛线、瓜果、蔬菜等“新型”材料,这就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我还为幼儿设计了多种题材、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除了让幼儿进行写生、画音乐、画故事等活动外,还为幼儿增设想象画、记忆画、设计、欣赏等多种形式。 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自信心越来越强。
另外,我在组织美术活动中改变了过去只让幼儿单纯“模仿”的形式,而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了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给予解决的“解决问题法”。如:“给故事画结尾 ”;设置一定的环境,提供有关的条件,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发现法”;通过音乐、墨迹、图形等视觉图像的联想,来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能力的“联想法”;通过一种形状的无穷变化,来培养幼儿求异思维的“变化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允许和鼓励幼儿别出心裁地表现自我的“宽松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孩子智慧的开掘者,是孩子思维、创造火花的引燃者,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发掘幼儿潜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创造出更多内容丰富的美工作品。
四、重视美术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指南》中要求“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园的美术课一般都是集体教学,班上幼儿兴趣各异,情绪不同,生理特点,个性特征不同,在绘画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很难达到使全体幼儿都认真听讲和理解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去认真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因材施教,及时的个别指导,是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如果把一切问题留待幼儿作业已经完成,通过评议再去解决,幼儿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活动习惯,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并应针对不同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创造性的指导。
《指南》为我们在幼儿教育方面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要将《指南》精神内化于心,俯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年10月第一版57页——64页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