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識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将情境创设法运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又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围绕视听刺激、想象拓展以及互动延伸三大板块探讨如何将教材与创新融合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情境创设中。
【关键词】教材 创新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70-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即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自主学习动力。情境创设法的实践教学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又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强调:“先识字再阅读,然后作文”。事实上这种理念忽视了学生识用合一的重要性,而笔者认为基于课本的情境拓展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的文本事实上已经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料。目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识字教学的情境应用。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充分利用课本语言范本的基础上,辅以情境创设的创新手段,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围绕视听刺激、想象拓展以及互动延伸三大板块进行探讨。
一、视听刺激
在导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生活经验有关的生字教学,对于这类识字教学,可以通过实物、图画甚至声音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将字义展现出来,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强化具体的形象思维,创设一个视听结合的仿真情境。
例如在学习“鸡、鸭、鹅”等动物词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农场的场景,通过不同动物的叫声或者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让学生进行“猜一猜”,强化对这三种动物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观察,知道这三种动物都属于鸟类,所以带有“鸟”字旁。除了虚拟的情境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实物感觉理解词语。二年级上册《称赞》中有个词“粗糙”,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实物展示两块瓷片,一块表面粗糙,一块表面光滑,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词语的意思就理解了。教师更可以抓取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强化记忆。
二、想象拓展
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中的某一主题内容将课文涉及的生字“串连”起来,创造出一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感知、体验以及运用汉字。例如教学山、石、田、土等一系列象形字时,教师可讲这些字“串连”在一起创设一个山野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一座山,山上有许多石头,山下是农田以及土堆,这时老师边讲边画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教师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教材之“本”在社会生活当中寻找答案,丰富自己的语文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的是一些略微抽象的会意字,教师可针对字形字义编写“顺口溜”帮助识记,如“贫”,宝贝被瓜分了,成了贫穷的人;“富”,有房子,还有一口田,是富人;“卡”,上不去也下不来,卡住了。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变成了一个津津有味的故事或顺口溜,让学生因为这个有趣的故事而强化了对汉字的识记。此外,由于形声字占了识字教学的大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换偏旁识记法,加强学生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印象。
三、互动延伸
在学生初识生字之后,通过情境互动延伸,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如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接龙”“看图说话”等互动游戏,甚至可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儿歌,通过跟唱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重复记忆。如采字,教师通过动作和语言“手在树上摘果子”,使学生既懂得字义又记住字形。或者,教師可以编制一些有助于字形识记的字谜让学生去猜: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琴)今日头上写二王;(握)屋边伸支手等等,既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实现巩固旧知的目的。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与课文内容的关联性,脱离课文语境而一味追求新颖的情境,只会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应当依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最优方法,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的可操作性,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为了使“情境”在学生的记忆当中保持鲜活的印象,课后巩固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情境创设只有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新,才能充分提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让看似机械、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崔雄燕.文字识用结合——生字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4(7):96-96.
[2]张丽丽.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应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15(7):56-56.
【关键词】教材 创新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70-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即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自主学习动力。情境创设法的实践教学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又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强调:“先识字再阅读,然后作文”。事实上这种理念忽视了学生识用合一的重要性,而笔者认为基于课本的情境拓展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的文本事实上已经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料。目前,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识字教学的情境应用。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充分利用课本语言范本的基础上,辅以情境创设的创新手段,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围绕视听刺激、想象拓展以及互动延伸三大板块进行探讨。
一、视听刺激
在导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生活经验有关的生字教学,对于这类识字教学,可以通过实物、图画甚至声音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将字义展现出来,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强化具体的形象思维,创设一个视听结合的仿真情境。
例如在学习“鸡、鸭、鹅”等动物词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农场的场景,通过不同动物的叫声或者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让学生进行“猜一猜”,强化对这三种动物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观察,知道这三种动物都属于鸟类,所以带有“鸟”字旁。除了虚拟的情境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实物感觉理解词语。二年级上册《称赞》中有个词“粗糙”,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实物展示两块瓷片,一块表面粗糙,一块表面光滑,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词语的意思就理解了。教师更可以抓取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强化记忆。
二、想象拓展
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中的某一主题内容将课文涉及的生字“串连”起来,创造出一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感知、体验以及运用汉字。例如教学山、石、田、土等一系列象形字时,教师可讲这些字“串连”在一起创设一个山野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一座山,山上有许多石头,山下是农田以及土堆,这时老师边讲边画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教师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教材之“本”在社会生活当中寻找答案,丰富自己的语文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的是一些略微抽象的会意字,教师可针对字形字义编写“顺口溜”帮助识记,如“贫”,宝贝被瓜分了,成了贫穷的人;“富”,有房子,还有一口田,是富人;“卡”,上不去也下不来,卡住了。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变成了一个津津有味的故事或顺口溜,让学生因为这个有趣的故事而强化了对汉字的识记。此外,由于形声字占了识字教学的大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换偏旁识记法,加强学生在字音、字形、字义上的印象。
三、互动延伸
在学生初识生字之后,通过情境互动延伸,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如组织学生开展“猜谜语”“接龙”“看图说话”等互动游戏,甚至可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儿歌,通过跟唱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重复记忆。如采字,教师通过动作和语言“手在树上摘果子”,使学生既懂得字义又记住字形。或者,教師可以编制一些有助于字形识记的字谜让学生去猜: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琴)今日头上写二王;(握)屋边伸支手等等,既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实现巩固旧知的目的。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境与课文内容的关联性,脱离课文语境而一味追求新颖的情境,只会增加学生的接受难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应当依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最优方法,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的可操作性,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为了使“情境”在学生的记忆当中保持鲜活的印象,课后巩固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情境创设只有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新,才能充分提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让看似机械、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崔雄燕.文字识用结合——生字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4(7):96-96.
[2]张丽丽.识字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的应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2015(7):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