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能反映一国尖端军事水平的轰炸机领域,美国堪称一枝独秀:无论是服役半个世纪的B—52,还是外貌如同蝙蝠的B—2,都是“山姆大叔”的超级杀手锏,但美国并不满足。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记者富尔格姆近日撰文披露,美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B—3,它将成为美军的主力战机,部队可能需要200架这种型号的飞机。美国前空军副参谋长卡莱尔中将则说,B—3 轰炸机能够为“空海一体战”提供决定性的力量,确保美国在“有事时”突破中国、俄罗斯乃至伊朗等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性地区。
两大公司竞争“B—3项目”
美国国防部之所以决定发展B—3轰炸机,其重要原因是弥补美军现役轰炸机的不足。多年来,美国空军不断抱怨现役轰炸机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21 架B—2 轰炸机只能执行夜间行动;85 架B—52 载重量大,航程远,但隐蔽性较差,极易受到敌防空系统攻击,而且机体寿命快到极限;66 架B—1B尽管综合性能不错,但缺少合适的远攻武器,美国空军指挥官就曾多次指出,B—1B“面对敌方强有力的防空力量时无能为力”。有鉴于此,正遭受军费削减之苦的美国国防部决心推进B—3 轰炸机研制项目。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1998 年,美国国防部对B—3 轰炸机项目就开始初步意向招标,当时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以下简称诺·格公司)和波音等航空巨头分别向美国空军提交概念方案,其中包括初步设计图。从那时起,该项目就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外界至今难知其全貌。
作为B—2 的“老东家”,诺·格公司为了从心理和公关宣传上拔得头筹,近年来故意对外发布了自己公司的B—3 轰炸机方案,让外人窥到了B—3轰炸机的“冰山一角”。据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称,“诺·格版B—3轰炸机”方案拥有十分新颖的外形和结构设计,外观与状如蝙蝠的B—2 轰炸机有差异,它更像一块巨型冲浪板或一枚沿纵向切开的子弹头,机头、机身和机翼浑然一体,这种设计学名叫“波翼设计”,其最大好处是能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同时获得较为可观的升力,便于飞行员轻松操控飞机。该机的发动机、油箱及武器挂架均安装在机体内,既可避免被地面雷达捕捉到,又可减少自身的红外信息特征,有很好的隐身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 諾· 格版B—3轰炸机”的投弹方式颠覆了轰炸机的传统,由于其弹舱处于两台发动机之间的机体后中部,所以该机只能像二战驱逐舰从尾部投掷深水炸弹那样,将炸弹或导弹沿着机尾轨道弹射出去,而常见的轰炸机则是直接进行水平投弹或向前方发射导弹。
当年开发B—52 轰炸机的波音公司也不示弱,提出了自己的B—3 轰炸机设计方案。波音沿袭了该公司开发的“幻影射线”无人攻击机的飞翼设计,整个飞机如同一个大号的“飞去来器”。用前负责人戴维斯的话说,“波音版B—3 轰炸机”是技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它拥有与现役B—52 轰炸机相当的载弹能力(27 吨),这能保持地毯式轰炸,对敌人造成心理威慑效应。
“波音版B—3 轰炸机”在不加油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能达到4632 公里,这意味着美国空军未来只需在全球各地的盟国上空加一次油,就能打击世界各地的目标。它还能装备波音公司专门用于攻击敌方雷达或导弹发射架的微波武器或激光武器,能够远程突袭敌方防守严密的目标,偷袭敌方生化武器基地,拦截射向美国空军基地或本土的巡航导弹等等,是轰炸机中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虽然B—3 轰炸机还未露出庐山真面目,但种种迹象表明,“诺·格版B—3 轰炸机”最终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军方曾多次提到,诺·格公司有研制B—2 轰炸机的经验。“诺·格版B—3 轰炸机”设计方案的最先披露,也被美国媒体视为“得到了军方的默许”。
与陆军、海军抢预算
近年来,美国空军在保持全球顶级轰炸力量方面遇到极大威胁,由于军费缩减已成定局,美国海军和陆军纷纷抛出新概念作战样式与武器开发方案,千方百计否定轰炸机“舍我其谁”的作战地位,为本军种争取尽可能多的预算份额。
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陆海军从2008 年起就高喊所谓“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它由既有的陆基洲际导弹和开发成本小得多的超高音速冲压巡航导弹等武器构成,一旦形成战斗力,将使美军具备一小时打遍全球每个角落的威力。如果“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成真,造价不菲的新式轰炸机就显得有些多余。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海军陆战队卡特赖特上将就是“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粉丝,他说:“没有人告诉我有人驾驶轰炸机的确切价值,至少我还没有发现。”
对于汹汹舆情,美国空军最出色的智囊,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分析师马克·甘辛格发表题为“维持美国远程战略打击优势”的分析报告,为B—3 轰炸机说好话:“美国的潜在对手正在发展新一代地空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和新型战机,已经极大地削弱了美国所拥有的军事优势,鉴于B—52、B—2 等战略轰炸机已显疲态,美国军方必须酝酿发展新一代远程打击能力。”
不过他也强调,研制B—3 轰炸机必须注意成本问题,不能重蹈B—2 轰炸机的覆辙。当年,每架B—2 轰炸机售价高达20 亿美元,国防部的采购方案让美国国会难以接受。国会原计划采购132 架,由于无力支付,导致诺·格公司只生产了不到15% 的飞机便下马了。诺·格公司日前已经表态,决心将B—3 轰炸机的生产成本控制在每架5亿美元之内。
美国《航空周刊》在2011 年曾援引时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斯科特少将的话说,预计2018 年生产出原型机,主要任务包括电子攻击、指挥与控制,延续传统轰炸机的“入侵—轰炸—撤出”的使用模式,不强调超长的滞空时间。
担当“空海一体战”的重任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B—3 轰炸机方案有可能涉及中美军事对抗的敏感话题,该机的作战功能明显与美军热炒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合拍,后者被认为是美国为瓦解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战略量身订做的,旨在整合美国海空军战力并联合亚太地区盟友来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而这个对手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两艘航母出现在台湾海峡附近,促使中国军队展开长达10 年之久的“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战略研究及相关武器系统开发。
甘辛格指出,在美军现役武器库中,F—22 隐形战斗机虽然性能优异,但航程有限,只能配置在靠近敌方的基地才能确保对敌方国土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然而中国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已经能够覆盖部署F—22 的军事基地(包括位于“第二岛链”上的关岛)。解放军在战时可以通过打击美军基地的方法来“剥夺F—22 的生存权”;航母战斗群有和F—22 同样的缺点:必须抵近中国近海才能发挥效力,但这样势必会遭到解放军巡航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的打击,而且航母舰载机不具备隐身能力,在解放军先进地空导弹面前生存能力堪忧;美军的巡航导弹虽然能够从敌方火力圈之外发起攻击,但其速度太慢,易遭敌方防空火力拦截,况且巡航导弹难以打击机动目标,对地下加固目标的打击威力也很不够。如此一来,美军只有B—2 轰炸机算是较好的远程打击武器,但只有21 架,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打击力度有限,而且其问世已经10 多年了,突防优势能维持多久也是个疑问。
在甘辛格看来,B—3 轰炸机能够担当“空海一体战”的重任,其主要作战对象应锁定在“敌方重心”上。“敌方重心”是指那些遭到打击后将陷入瘫痪的中枢系统。战时,B—3 轰炸机将作为第一攻击部队,发射电磁脉冲的“E 炸弹”,破坏敌人的电子仪器和网络,而且也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以震慑敌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指出,无论美国空军和思想库如何抬高B—3 轰炸机的性能,但有一点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那就是B—3 轰炸机是在既有技术、时间与预算限制下的“折衷选择”,所获得的能力也只是对付某种特定作战环境,面对真正高危险的环境并不充分,例如B—3 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就有待考察,1999 年美国空军吹得神乎其神的F—117 隐身战机在塞尔维亚上空被击落,就已宣告隐身科技的褪色。
退一步讲,即使美国B—3 轰炸机能够靠隐身和快速远程突击方式躲过对方陆基地空导弹的追杀,但美国早已不像20 年前那样垄断隐身技术,它如何保证战场上空不会有对手的隐身战机——中国第四代歼—20 战斗机已经显示出良好的隐身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战场上,B—3 轰炸机遭遇到中国的新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时就是“待宰的羔羊”。要知道,美国空军的未来装备采购清单里没有为B—3 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保留足够的预算,现有的F—22、F—35 战斗机并不具备与新轰炸机同等的飞行距离与时间。由此可见,美国新式轰炸机绝非如传闻中的那么可怕。
两大公司竞争“B—3项目”
美国国防部之所以决定发展B—3轰炸机,其重要原因是弥补美军现役轰炸机的不足。多年来,美国空军不断抱怨现役轰炸机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21 架B—2 轰炸机只能执行夜间行动;85 架B—52 载重量大,航程远,但隐蔽性较差,极易受到敌防空系统攻击,而且机体寿命快到极限;66 架B—1B尽管综合性能不错,但缺少合适的远攻武器,美国空军指挥官就曾多次指出,B—1B“面对敌方强有力的防空力量时无能为力”。有鉴于此,正遭受军费削减之苦的美国国防部决心推进B—3 轰炸机研制项目。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1998 年,美国国防部对B—3 轰炸机项目就开始初步意向招标,当时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以下简称诺·格公司)和波音等航空巨头分别向美国空军提交概念方案,其中包括初步设计图。从那时起,该项目就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外界至今难知其全貌。
作为B—2 的“老东家”,诺·格公司为了从心理和公关宣传上拔得头筹,近年来故意对外发布了自己公司的B—3 轰炸机方案,让外人窥到了B—3轰炸机的“冰山一角”。据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称,“诺·格版B—3轰炸机”方案拥有十分新颖的外形和结构设计,外观与状如蝙蝠的B—2 轰炸机有差异,它更像一块巨型冲浪板或一枚沿纵向切开的子弹头,机头、机身和机翼浑然一体,这种设计学名叫“波翼设计”,其最大好处是能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同时获得较为可观的升力,便于飞行员轻松操控飞机。该机的发动机、油箱及武器挂架均安装在机体内,既可避免被地面雷达捕捉到,又可减少自身的红外信息特征,有很好的隐身效果。
更有意思的是,“ 諾· 格版B—3轰炸机”的投弹方式颠覆了轰炸机的传统,由于其弹舱处于两台发动机之间的机体后中部,所以该机只能像二战驱逐舰从尾部投掷深水炸弹那样,将炸弹或导弹沿着机尾轨道弹射出去,而常见的轰炸机则是直接进行水平投弹或向前方发射导弹。
当年开发B—52 轰炸机的波音公司也不示弱,提出了自己的B—3 轰炸机设计方案。波音沿袭了该公司开发的“幻影射线”无人攻击机的飞翼设计,整个飞机如同一个大号的“飞去来器”。用前负责人戴维斯的话说,“波音版B—3 轰炸机”是技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它拥有与现役B—52 轰炸机相当的载弹能力(27 吨),这能保持地毯式轰炸,对敌人造成心理威慑效应。
“波音版B—3 轰炸机”在不加油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能达到4632 公里,这意味着美国空军未来只需在全球各地的盟国上空加一次油,就能打击世界各地的目标。它还能装备波音公司专门用于攻击敌方雷达或导弹发射架的微波武器或激光武器,能够远程突袭敌方防守严密的目标,偷袭敌方生化武器基地,拦截射向美国空军基地或本土的巡航导弹等等,是轰炸机中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虽然B—3 轰炸机还未露出庐山真面目,但种种迹象表明,“诺·格版B—3 轰炸机”最终被采纳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军方曾多次提到,诺·格公司有研制B—2 轰炸机的经验。“诺·格版B—3 轰炸机”设计方案的最先披露,也被美国媒体视为“得到了军方的默许”。
与陆军、海军抢预算
近年来,美国空军在保持全球顶级轰炸力量方面遇到极大威胁,由于军费缩减已成定局,美国海军和陆军纷纷抛出新概念作战样式与武器开发方案,千方百计否定轰炸机“舍我其谁”的作战地位,为本军种争取尽可能多的预算份额。
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陆海军从2008 年起就高喊所谓“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它由既有的陆基洲际导弹和开发成本小得多的超高音速冲压巡航导弹等武器构成,一旦形成战斗力,将使美军具备一小时打遍全球每个角落的威力。如果“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成真,造价不菲的新式轰炸机就显得有些多余。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海军陆战队卡特赖特上将就是“常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粉丝,他说:“没有人告诉我有人驾驶轰炸机的确切价值,至少我还没有发现。”
对于汹汹舆情,美国空军最出色的智囊,华盛顿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分析师马克·甘辛格发表题为“维持美国远程战略打击优势”的分析报告,为B—3 轰炸机说好话:“美国的潜在对手正在发展新一代地空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和新型战机,已经极大地削弱了美国所拥有的军事优势,鉴于B—52、B—2 等战略轰炸机已显疲态,美国军方必须酝酿发展新一代远程打击能力。”
不过他也强调,研制B—3 轰炸机必须注意成本问题,不能重蹈B—2 轰炸机的覆辙。当年,每架B—2 轰炸机售价高达20 亿美元,国防部的采购方案让美国国会难以接受。国会原计划采购132 架,由于无力支付,导致诺·格公司只生产了不到15% 的飞机便下马了。诺·格公司日前已经表态,决心将B—3 轰炸机的生产成本控制在每架5亿美元之内。
美国《航空周刊》在2011 年曾援引时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斯科特少将的话说,预计2018 年生产出原型机,主要任务包括电子攻击、指挥与控制,延续传统轰炸机的“入侵—轰炸—撤出”的使用模式,不强调超长的滞空时间。
担当“空海一体战”的重任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B—3 轰炸机方案有可能涉及中美军事对抗的敏感话题,该机的作战功能明显与美军热炒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合拍,后者被认为是美国为瓦解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战略量身订做的,旨在整合美国海空军战力并联合亚太地区盟友来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而这个对手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两艘航母出现在台湾海峡附近,促使中国军队展开长达10 年之久的“反介入和区域阻绝”战略研究及相关武器系统开发。
甘辛格指出,在美军现役武器库中,F—22 隐形战斗机虽然性能优异,但航程有限,只能配置在靠近敌方的基地才能确保对敌方国土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然而中国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已经能够覆盖部署F—22 的军事基地(包括位于“第二岛链”上的关岛)。解放军在战时可以通过打击美军基地的方法来“剥夺F—22 的生存权”;航母战斗群有和F—22 同样的缺点:必须抵近中国近海才能发挥效力,但这样势必会遭到解放军巡航导弹、远程反舰导弹的打击,而且航母舰载机不具备隐身能力,在解放军先进地空导弹面前生存能力堪忧;美军的巡航导弹虽然能够从敌方火力圈之外发起攻击,但其速度太慢,易遭敌方防空火力拦截,况且巡航导弹难以打击机动目标,对地下加固目标的打击威力也很不够。如此一来,美军只有B—2 轰炸机算是较好的远程打击武器,但只有21 架,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打击力度有限,而且其问世已经10 多年了,突防优势能维持多久也是个疑问。
在甘辛格看来,B—3 轰炸机能够担当“空海一体战”的重任,其主要作战对象应锁定在“敌方重心”上。“敌方重心”是指那些遭到打击后将陷入瘫痪的中枢系统。战时,B—3 轰炸机将作为第一攻击部队,发射电磁脉冲的“E 炸弹”,破坏敌人的电子仪器和网络,而且也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以震慑敌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指出,无论美国空军和思想库如何抬高B—3 轰炸机的性能,但有一点是他们自己也承认的,那就是B—3 轰炸机是在既有技术、时间与预算限制下的“折衷选择”,所获得的能力也只是对付某种特定作战环境,面对真正高危险的环境并不充分,例如B—3 轰炸机的隐身性能就有待考察,1999 年美国空军吹得神乎其神的F—117 隐身战机在塞尔维亚上空被击落,就已宣告隐身科技的褪色。
退一步讲,即使美国B—3 轰炸机能够靠隐身和快速远程突击方式躲过对方陆基地空导弹的追杀,但美国早已不像20 年前那样垄断隐身技术,它如何保证战场上空不会有对手的隐身战机——中国第四代歼—20 战斗机已经显示出良好的隐身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战场上,B—3 轰炸机遭遇到中国的新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时就是“待宰的羔羊”。要知道,美国空军的未来装备采购清单里没有为B—3 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保留足够的预算,现有的F—22、F—35 战斗机并不具备与新轰炸机同等的飞行距离与时间。由此可见,美国新式轰炸机绝非如传闻中的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