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也应有自己的王国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威斯利王国》这本图画书中,我看到的主人公威斯利更像是一个自闭症儿童,或者是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这类孩子在智力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自闭症,包括自闭症谱系的这一类特殊儿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中都遭遇了很大的挑战。科学家们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有效地治愈这种疾病,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确切地定义这种疾病。这类儿童身边的人,包括他们的父母,都难以理解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从“融合”视角转向“保持原貌”视角
  过去,这样的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能到正常的学校中进行学习,只能生活在家里,由家人照看,最好的状况就是进入特殊学校。现在,我们有一些教育体系允许这类儿童入学,但我们通常会看到他们在学校里与教学环境格格不入,与其他孩子无法正常交往,显得更为特殊。威斯利可能就是这种进入了正常教育体系但又很特殊的孩子。
  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在此过程中,融合的双方,即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自闭症儿童很难融入正常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和正常儿童自如交往,有很多困惑和挣扎,就像图画书中的威斯利总在逃跑一样;普通儿童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这样一些孩子和自己完全不一样,也不知道該怎么与之相处。另外,我们必须承认,融合意味着要让自闭症儿童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想要融合,必须改变,必须要接受很多训练,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发展出与正常儿童相同的一些特点。这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非常困难,甚至对于一部分重度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这些年世界上很多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科学家,将研究方向调整到了一个新的角度,那就是承认这类儿童确实无法与正常儿童变得一样,或者说认为让他们保持原有的样子,不再强迫他们变得和正常儿童相似或一样,才是对这个群体更好的治愈与帮助。所以,新的科学研究方向认为,极端的自闭症不需要治疗。科学家们开始改变研究方向的前提也在于,对极端的自闭症患者来说,干预和治疗的效果都太差了,无论是使用药物、行为训练还是进行心理辅导,效果甚微,这让医生、专家、科学界感到绝望。人们开始思考和尝试,也许不改变,才更科学、合理。
  更匹配的环境,是特殊儿童的自有王国
  当然,允许这类儿童保持原有的样子,允许他们不改变,并不是放弃他们,而是在接受他们不需要被改变的基础上,提供给他们更匹配的环境,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另类优势和潜能。这类特殊儿童的智力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儿童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才能。当社会没有发展到某种水平的时候,这类儿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遗弃到社会边缘,要么被强行改变,痛苦地适应。而当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就会有第三条出路出现。就像《威斯利王国》中,威斯利的父母能够给予他照料和物质基础,给他空间,让他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发明出各种机器,创造新物种,甚至创造新文字,他建立了一整套只属于他的全新的生存体系。
  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环境匹配,这需要社会和时代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有人或科技进行更多的辅助性工作,比如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简单的社交,能照顾好他们的生活,等等。
  我们看到,图画书的故事给出了一个理想的结尾,就是当“威斯利王国”运行得很好的时候,其他孩子也开始感兴趣,都主动来和威斯利交朋友,融入了威斯利构建的王国。但是,对于自闭症这类特殊儿童来说,现实生活不会有如此理想化的结局。但我们应该可以期待,人们将对特殊的、与自己不太一样的人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不会再将他们看成是奇怪的人,而是会非常自然地接纳他们的存在,帮助他们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部分,很好地去发挥自己有能力的部分,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能给家有特殊儿童的父母一些新的养育思路和启发。就像以前我们一定要强迫左撇子的孩子写字必须用右手,而现在则顺其自然了一样,特殊儿童在未来也会有他们独特的生存空间,不必被训练、干预,不必变得和正常儿童一样,他们也能生存得很好。
其他文献
新年穿新裝
苗苗1岁半,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痴迷扔东西,玩具、遥控器、杯子,见什么扔什么。经常是妈妈把东西拿开了,他又拿到手再次扔到地板上。抡起巴掌装作打他吧,他还笑嘻嘻的,甚至还要妈妈拾起来再给他扔。  宝宝为何痴迷扔东西?  兴趣是宝宝行为的内在动力!当宝宝表现出超喜欢扔东西,那无疑扔东西能带给他极大的乐趣,并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我在改变世界”  1岁多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和即将迅猛发展的阶段,宝宝
母乳喂养,是爱最为直接的表达,能够惠及宝宝一生的成长;通过母乳哺育,妈妈将最好的“口粮”传递给宝宝,与宝宝紧密连结在一起。然而母乳哺育这条路并不是一路平坦,会遇到各种误区困扰着妈妈们。  80后妈妈们经常在微博或者微信圈中讨论她们所面临的困惑:如母乳喂养多久为宜?母乳清淡是不是没有营养?如何选择配方奶? 等等。尤其是母乳喂养半年左右的妈妈,常常会被外界的不同声音所左右,动摇信心。《父母必读》携手儿
宝贝到底需不需要早教?有人说早教只是父母太过焦虑和好胜的产物,也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支持哪一派的观点?究竟什么样的早教观念才适合你和孩子?  2018年末,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早教问题的峰会。在会议中,我以一个专业儿童心理和行为治疗师的身份和视角,发表了对幼儿早教问题的看法。那天的论坛主题是,幼儿需不需要早教?早教是不是个噱头,还是爸妈们太过焦虑和好胜的产物?  如果从大脑的发育来看,1岁
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老师们智慧地利用触屏体验,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智能化的学习和游戏环境,成为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在这里,平板电脑发挥出了它前所未有的潜力,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新工具、表达自我和进行社交的新渠道、记录和分享成长的新媒介。这些智慧特别值得父母借鉴。  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面对目前孩子们被触屏体验包围的生活,幼儿园教育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如果幼儿园只是简单地利用触屏来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孩
天真无邪的小可爱突然冒出了几句粗话,还特别喜欢反复说,无论你怎么讲道理和吓唬都不管用,每次说完看见你生气还哈哈大笑。这孩子是不是学坏了?  1~3岁是孩子易叛逆的阶段,同时也是语言大爆发的时期,很多孩子喜欢学着说粗话,但其实他还不能完全理解话语中的意思。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宜完全放任。如何把握管控的度,有赖于我们对孩子的细致观察和正向引导。  揭秘:孩子为何喜欢说粗话?  宝宝常说的粗话会有,“你这
早教很重要,在这点上,专家和父母的看法一致。早教也是个大话题,围绕它可以展开的内容太多太多。  本次策划,我们只想追根溯源,提出疑问,得到答案。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早教到底要多早?喂养行为也是早教的一部分?最好的早教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和各位跨界专家一起探讨出的早教真相。  只有当父母了解了和早教相关的这些“根”上的问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给孩子最好的早教。
梁雅珠老师1978年开始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如今已有40年光阴。长期在一线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让她发现,真正能够左右孩子成长的不是学校,不是教育机构,而是家庭。家庭中,父母的自身行为以及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会形成深远影响孩子成长的家风。家风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说,家风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已从重要教育岗位退休5年的她,依然关注着教育,尤其是看到身边许多孩子的家庭现状,对家庭教育,尤其
秋天已经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秋天的各种不适。为什么有的宝宝在秋天容易生病,有的宝宝却健健康康的?有经验的妈妈会告诉你怎么做。  宝刚会走路时,什么姿势都不奇怪,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走路的技巧,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但也有些异常隐藏其中,所以要时时留心。  走路跌跌撞撞  宝宝学步期都会有一点跌跌撞撞的,因为年龄小,控制平衡的能力较差,所以走不稳。宝宝从学步开始到能够很好地控制脚步,需要3~6个月的时
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为每年的6月5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即为芒种,今年是6月6日。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芒种的特点和讲究  栽秧割麦两头忙,收麦种豆不让晌  有诗云:“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描述的就是芒种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