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
在具体教学中,美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密切联系实际,在作品中发现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美术课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艺术的观念和意识,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将美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领域中去。首先教师就要有这样的新课程意识,在平时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美术鉴赏课的生动素材。如果我们老师都无法作到这一点,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处处做个享受美的有心人呢?在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第2课时的教学期间正逢都灵冬奥会开幕,开幕式整台演出,完美展现出意大利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天空中飞舞的众神,及从贝壳里走出的美神维纳斯;这就是波提切利最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被搬到了现场。一个缓缓张开的晶莹的贝壳里,维纳斯正慵懒地舒展美丽的身体,因此我在上课导入时用了这个文艺表演的图片,然后讲到这个表演灵感来自本课一幅画作(引导学生查找——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出示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风神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美
影视等多媒体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艺术,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在上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美术》古希腊人体艺术时,导入借助播放影片《特洛伊》开头部分残酷的决斗场面,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希腊人重视和崇尚体育运动,又为何整个民族都形成了崇尚健壮人体的风气。在体育运动和竞技中,男子常以赤身裸体来宣夸自身人体的健美,在运动会中为获胜者塑像。(赏析《掷铁饼者》),指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更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古希腊人认为符合黄金比例的物体都是美的,而人体中有众多黄金点,因此他们认为人体是美的。(赏析《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然后组织讨论拓展: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人体的和谐、完美、具有最普通意义的美感和最为丰富的内涵。表现和欣赏人体美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完美,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后总结: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不断升华的、自然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人。”在教学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时我导入先观看了今年5月上映《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片段,这其中出现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品的愿望,整个课堂教学变的非常自然。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具有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但影视作品也是双刃剑,应用过多或不当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其他看法,如认为美术鉴赏就是看看电影课,因此在实践中影视作品的选择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三、搞好校本教研,让学生创造美
教师要正确把握高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本质;把握高中美术教学中既不是培养美术专家,又要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美术学习需求,更要符合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求;把握高中美术课程自身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美术双基教学的度;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结合校本课程资源、地方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提供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题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创作、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水平,而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被动地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
教师应主动去发现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方面特别关注的兴趣点,牢牢捉住他们的兴趣点,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及课前课外主题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尽力提供形式多样创意新颖的课堂形式,腾出时间、空间让高中学生体现出他们深刻真实的思想和惊人的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改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带领学生写生,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感悟,对美的理解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美,创造美。
在具体教学中,美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密切联系实际,在作品中发现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美术课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艺术的观念和意识,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将美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领域中去。首先教师就要有这样的新课程意识,在平时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美术鉴赏课的生动素材。如果我们老师都无法作到这一点,怎么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处处做个享受美的有心人呢?在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第2课时的教学期间正逢都灵冬奥会开幕,开幕式整台演出,完美展现出意大利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天空中飞舞的众神,及从贝壳里走出的美神维纳斯;这就是波提切利最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被搬到了现场。一个缓缓张开的晶莹的贝壳里,维纳斯正慵懒地舒展美丽的身体,因此我在上课导入时用了这个文艺表演的图片,然后讲到这个表演灵感来自本课一幅画作(引导学生查找——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出示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风神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二、善于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美
影视等多媒体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艺术,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在上第二课《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美术》古希腊人体艺术时,导入借助播放影片《特洛伊》开头部分残酷的决斗场面,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希腊人重视和崇尚体育运动,又为何整个民族都形成了崇尚健壮人体的风气。在体育运动和竞技中,男子常以赤身裸体来宣夸自身人体的健美,在运动会中为获胜者塑像。(赏析《掷铁饼者》),指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更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古希腊人认为符合黄金比例的物体都是美的,而人体中有众多黄金点,因此他们认为人体是美的。(赏析《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然后组织讨论拓展: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人体的和谐、完美、具有最普通意义的美感和最为丰富的内涵。表现和欣赏人体美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体验、自我完美,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最后总结: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不断升华的、自然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人。”在教学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时我导入先观看了今年5月上映《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片段,这其中出现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品的愿望,整个课堂教学变的非常自然。
众所周知,影视作品具有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但影视作品也是双刃剑,应用过多或不当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其他看法,如认为美术鉴赏就是看看电影课,因此在实践中影视作品的选择一定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三、搞好校本教研,让学生创造美
教师要正确把握高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本质;把握高中美术教学中既不是培养美术专家,又要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美术学习需求,更要符合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求;把握高中美术课程自身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美术双基教学的度;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结合校本课程资源、地方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提供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题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创作、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水平,而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被动地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
教师应主动去发现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方面特别关注的兴趣点,牢牢捉住他们的兴趣点,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及课前课外主题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尽力提供形式多样创意新颖的课堂形式,腾出时间、空间让高中学生体现出他们深刻真实的思想和惊人的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改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教学效果。
美术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带领学生写生,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感悟,对美的理解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