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教师、学生、知识的桥梁。而有效的提问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能够激发他们不断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使其通过独立、自主地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拟从课堂提问的设计、价值性、层次性、针对性等方面,分析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学科看似是严肃、枯燥的,其实充满发散和趣味性。通过课堂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系,由浅入深地思考,由此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从多维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理性判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是现阶段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教师需要对问答节奏进行积极把控,通过对提问方式的精心设计,发挥提问的价值性、层次性、针对性等方面的最大效用。
一、提前规划,精心设计提问
首先,上课前需要对本节授课内容拥有明确、合理的计划。通过课前精心设计提问,课堂上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对问题的精心设计,首先要整体把握本节主要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的。不论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是启发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好奇心是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主动汲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推力。课堂提问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某一坐标(x,y)平移,是怎样移动的,在动态的演示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进行提问,“如何确定坐标移动位置” ,从而更好地理解“平移”的含义以及“单位长度”的概念。
其次,设计问题时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开放性”,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圆的定理”时,可以设置开放问题,如“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显然,需要拓展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结果,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能够启发学生从对具体事物表象的兴趣,转而开始研究其抽象因果之间的联结。“为何圆形的车轮具备相对稳定性”。通过开放式问题的导入,就可以引申到“圆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圆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课堂也更具趣味性。
二、重难点合理渗透,突出问题的价值性
有效提问的需求下,价值性是必须考量的关键。所有的问题需要围绕课堂主题,突出重点,依托问题,引导学生对难点进行层层突破。有价值的问题,意味着无论是用于方法指导,还是梳理知识点,或是深化拓展问题,都应该是精益求精的。应当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不可一味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将问答模式置于“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层面,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相关知识时,通过设置悬念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应当如何根据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算出多边形内角和”。如可以在一个八边形内任意找一点O,联结各个点,让观察三角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的关联,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得出,其内角和应为八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的度数。再用这个方法验证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最后通过计算得出(n-2)x 1800公式。通过引导,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可以供师生进行讨论的,或是需要通过延伸思考的。应当珍惜提问机会,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价值性,一些单纯追求课堂氛围而进行的“对”“错”类的简单问答应予以摒弃。
三、问题应联系紧密,层次清晰
提问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实践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需具有针对性,摒弃含糊、随意性的产生,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切入点。因而,需要教师通过整节知识的宏观上进行把握,将问题层层铺入,以铺垫、启发、延伸的模式进行安排,将整个课堂节奏把控到位。方便学生联系前后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能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式,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首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抛出以往学过的基本函数,引导学生对学過的知识进行回顾。提问“还记得如何判断函数的递增递减性吗?”之后,教师可以举例一个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进行初步地认识。例如y=5/x,并根据给出的点A(3,y1),B(7,y2)判断两个点的位置。再结合图像,对反比例函数进行直观地体会。
通过有层次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探索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便养成自主决策、自主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形成积极且独立的学习习惯。
四、尊重学生差异,关注问题针对性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往往对于数学应用有着极高的天赋,学习方式较为轻松自由。而一些逻辑思维较弱的同学,由于未从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多成功体验,容易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因而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积极引导。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就需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例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置跨度较小,且递进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首先,如果将一根20cm的线首尾相连折成正方形,它是否是唯一的。其次,以同样方式折成长方形时,它是否是唯一的?学生开始思考。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提问。如果设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度分别为x,y,那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逐步深入,教师可以耐心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完全吃透问题设定再进行讲解归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给每个人进步和成长的空间。
结束语
在高效的问答环节中,能够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思考和实践中习得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考察,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和认识深度,还能够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顺应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义洁. 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尝试[J]. 速读(上旬),2020(1):165.
[2]苏乾. 浅议初中数学提问教学[J]. 读书文摘,2017(17):1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学科看似是严肃、枯燥的,其实充满发散和趣味性。通过课堂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系,由浅入深地思考,由此掌握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从多维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理性判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是现阶段教学实践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教师需要对问答节奏进行积极把控,通过对提问方式的精心设计,发挥提问的价值性、层次性、针对性等方面的最大效用。
一、提前规划,精心设计提问
首先,上课前需要对本节授课内容拥有明确、合理的计划。通过课前精心设计提问,课堂上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对问题的精心设计,首先要整体把握本节主要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的。不论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是启发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好奇心是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主动汲取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推力。课堂提问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某一坐标(x,y)平移,是怎样移动的,在动态的演示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进行提问,“如何确定坐标移动位置” ,从而更好地理解“平移”的含义以及“单位长度”的概念。
其次,设计问题时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开放性”,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圆的定理”时,可以设置开放问题,如“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显然,需要拓展思考、讨论才能得出结果,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能够启发学生从对具体事物表象的兴趣,转而开始研究其抽象因果之间的联结。“为何圆形的车轮具备相对稳定性”。通过开放式问题的导入,就可以引申到“圆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圆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课堂也更具趣味性。
二、重难点合理渗透,突出问题的价值性
有效提问的需求下,价值性是必须考量的关键。所有的问题需要围绕课堂主题,突出重点,依托问题,引导学生对难点进行层层突破。有价值的问题,意味着无论是用于方法指导,还是梳理知识点,或是深化拓展问题,都应该是精益求精的。应当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不可一味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将问答模式置于“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层面,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余地,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相关知识时,通过设置悬念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应当如何根据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算出多边形内角和”。如可以在一个八边形内任意找一点O,联结各个点,让观察三角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的关联,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得出,其内角和应为八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的度数。再用这个方法验证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最后通过计算得出(n-2)x 1800公式。通过引导,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所提出的问题应当可以供师生进行讨论的,或是需要通过延伸思考的。应当珍惜提问机会,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价值性,一些单纯追求课堂氛围而进行的“对”“错”类的简单问答应予以摒弃。
三、问题应联系紧密,层次清晰
提问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实践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需具有针对性,摒弃含糊、随意性的产生,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切入点。因而,需要教师通过整节知识的宏观上进行把握,将问题层层铺入,以铺垫、启发、延伸的模式进行安排,将整个课堂节奏把控到位。方便学生联系前后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认识,也能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式,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首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抛出以往学过的基本函数,引导学生对学過的知识进行回顾。提问“还记得如何判断函数的递增递减性吗?”之后,教师可以举例一个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进行初步地认识。例如y=5/x,并根据给出的点A(3,y1),B(7,y2)判断两个点的位置。再结合图像,对反比例函数进行直观地体会。
通过有层次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探索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便养成自主决策、自主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形成积极且独立的学习习惯。
四、尊重学生差异,关注问题针对性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各有不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往往对于数学应用有着极高的天赋,学习方式较为轻松自由。而一些逻辑思维较弱的同学,由于未从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多成功体验,容易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因而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积极引导。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就需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例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置跨度较小,且递进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首先,如果将一根20cm的线首尾相连折成正方形,它是否是唯一的。其次,以同样方式折成长方形时,它是否是唯一的?学生开始思考。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进行提问。如果设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度分别为x,y,那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逐步深入,教师可以耐心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完全吃透问题设定再进行讲解归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给每个人进步和成长的空间。
结束语
在高效的问答环节中,能够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思考和实践中习得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考察,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和认识深度,还能够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顺应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义洁. 初中数学提问的有效尝试[J]. 速读(上旬),2020(1):165.
[2]苏乾. 浅议初中数学提问教学[J]. 读书文摘,2017(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