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走进心灵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走心德育?
  “走心”一词,来自网络流行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一指不用心,一指用心。不用心自然是指不加思考、不放在心上;用心则是经心、专心、贴心、暖心、悦心,以及认真、尽心尽意、全心全意的意思。由于网络流行语的通俗性和约定俗成性,人们似乎忘记了它“不用心”的意义,而只关注“用心”的意义了。
  当然,把走心一词引入德育,并不因为是网络流行语,而在于其“具象性”——走心的就是让人喜爱的,不走心的就是不受欢迎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走心之秤,秤一秤,就知道它是“走离”还是“走进”心灵的,是无效还是有效的,是虐心还是悦心的,是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的。长期以来,德育的形式主义和低效性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心绪。德育工作者渴望有效的、能走进心灵、诉诸心灵的德育方式,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明确,更是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诉求。于是乎,走心德育应运而生。紧接着,500人的“走心德育同盟群”成立,群内不乏德育心育专家学者和一线名家大咖;50多所走心德育实验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悦心式班级管理”“心法式班会课”“和心家校合作”等各种各样的走心德育的内容、方式、模式探索如雨后春笋。然而,“热象”之后需要冷静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走心德育”?
  习惯上,人们用心灵和心智来统称人的精神世界,前者侧重于思想感情和道德精神品性,后者多指智慧品质。从德育的意义上,心灵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德育的使命即引导心灵成长,让学生成为心灵主人——这实质上就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引领心灵成长是走心德育的本质内涵。德育要引导心灵成长,首先要走进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直面心灵问题,与学生心灵坦然对话,才能获得心灵的认同,进而引导心灵,助力心灵成长。这种走进学生、对话心灵和引领心灵成长过程的德育,称之为走心德育。
  让品德形成经历心路历程,是走心德育的基本原理。德育走進学生、对话心灵和引领心灵成长的过程,其核心是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道德认知感悟、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意志强化、道德行为养成的品德内化与生成的心路历程。
  因此,走心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德育理念,是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提高实效的理念,是让品德形成经历从表层到深层内化、内生心路历程的理念,是德育的价值导向与心育的助人自助融合育人的“心德育”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构建而形成的德育模式,才是真正的走心德育。
  (李季)
其他文献
黄瑞萍,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校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儿童节过后,广州市天河区的华景小学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每节课下课后,孩子们就玩起了魔方,像是正在举行一个魔方派对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六一节,学校发下的儿童节礼物是魔方。  在华景小学,每逢大的节庆日,当孩子们收到一个个学校发放的大礼包,兴奋地拆开,或思考或询问这些礼物时,
一、研究问题及个案介绍  1.提出问题  国家认同是“个体对自身国民身份的肯认,它指的是个人归属于何种国家范畴,以及在此基础上在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取向”[1]。香港青少年是推动实现香港人心回归的关键群体,使他们乐于接受其国民身份并达至国家认同,是香港教育界的严峻挑战。  开展内地交流计划是香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下,
摘 要利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美术类高中生中开展生涯发展团体辅导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唤醒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关 键 词美术类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3-03  美术类高中生(以下简称“美术生”)擅长画画,但文化课成绩普遍不甚理想,且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稍显不足。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直
摘 要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文化育人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品质和品位。学校以文化为核心发展力,围绕“洁德正心”文化精神,从厚德、修身、明礼、达智四个维度整合德育活动,整体设计德育体系框架,进而展开校本德育实践,实现主题班会系列化、心理教育人本化、主题活动多元化、生涯指导规划化、社团建设个性化等,以文化育人创新学校德育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洁德正心;顶层设计;文化德育;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但是其课程理论基础还不甚明确,研究的严谨性有待提高,道家经典教育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道家经典教育可以归纳为道德教育、智慧教育和生命教育三元合一的教育,以内观诵读为主要的诵读方法。以《老子》文本为核心载体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共包括八次课,分为五个阶段,分别聚焦于文化感和亲近感,诚敬心和平静心,专注力和想象力,向德性和悟德性,音韵感和诵读美。行动研究、观察
摘 要要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实、落细,需要与时俱进“为时养器”,重建教育内容与学校价值,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与关怀,激活教与学,使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最大化;激发相关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等要素的对话,催生与释放承担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动力。如此,也许才能真正建立起灵动、润泽的基础教育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关 键 词立德树人;长效机制;新时代  中
摘 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友善教育资源。“适应新生活”教育主题蕴含着丰富的“友善”资源,教材的绘本式设计为学生体验“友善”提供了生动的载体。挖掘教材学习内容中的“友善”价值,采用体验活动等道德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探寻和感悟“友善”内涵,有助于实现价值认同,润泽学生的道德成长。  关 键 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友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摘 要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倡导生活化的德育课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特色已非常明显,但依然存在“儿童生活经验”的挖掘和“他人经验”的对接难题。基于儿童经验的相关研究,教学应着力唤醒、激活儿童生活经验,将其生活“经历”转变为对儿童成长真正有意义的“经验”;创造有效的经验“嫁接口”,实现他人经验与儿童自身经验的对流交汇,从而突破难点,使德育课堂真正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服务。  关 键 词道德与法
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润泽的教室”,润泽,表示一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润泽肌肤的感觉”。学科德育亦是如此,自当追求“润泽”,贴近学生,关注细节,用“小”而“实”的德育,润泽儿童的心灵,将德性的种子播撒进儿童的心田。  作为一位班主任,笔者同时肩负语文课和品德课教学任务。从教15年以来,笔者一直追求将德育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落实落细落小”,让德“润”课堂,与孩子一起营建美好的德
新课程改革提出,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小学品德课要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他们身心愉悦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提升,自主建构,从而形成多种能力。为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学情,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境,上学生喜爱的品德课,让他们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低年级:“趣”中养成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侧重于养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