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t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最负盛名者当属李白。传说李白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唐朝以降,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愈发地浪漫起来——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祭天地与四时,他的身上被赋予了古代文人最深切的苦乐情怀,成为酒笔相伴的典型形象。
  有趣的是,近来大火的手游“王者荣耀”却赐李白“青莲剑仙”的侠客形象,李太白不再长吁短叹,而是浪荡江湖,一怒便要拔剑出鞘。其实,历史上的太白果真好剑法,有史为证:“李白善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这是《新唐书·文苑传》的记载。想来也是,有了武功,方能“倚剑登高台”,要想快意恩仇,必得有两下子拿得出手的武艺傍身。身为出口成章的诗仙又兼通武艺,由此,我深敬李白。
  世人敬李白者颇多,较我之“敬”,自然更有深意。他们敬的是以李白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墨客,推崇的是他们不为声名出卖自己的气度,是将传统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或者说,世人推崇的是李白作为“千古文人”所做的那个“侠客梦”,这个梦几乎可以等同为理想。
  因这样的一份理想,众多文人“隐”起来了。大概因为朝堂总是有点污浊的,而文人又大多是精神上的洁癖,为保留纯洁的品质,他们最终趋向于精神和尊严层面上的“侠”,行役人间。他们不甘为统治者所驱使,宁愿在荒野草泽间独来独往,一个人与艰难世事相处一生。然而,这种“文人侠义”,既是文人们的铠甲,也是文人们的软肋。时代的哀音从来都是他们解不开的心结,连刀剑的光影都有着再明显不过的道德痕迹。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新一轮地对月狂抒,不可避免地再次落入“一身酒气,一纸哀伤”的窠臼之中。
  可李白这位“谪仙人”却不同,在精神侠义的存在之外,他的理想是书剑飘零,经世济民。突然想起之前网络上很流行的联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简直是太白遗风。我敬李白,敬的便是他超乎同类的勇武、阳刚、积极进取。且看一首《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让人几乎怀疑那薄如蝉翼的纸张能否托起他笔墨的重量。也是在这篇《侠客行》中,李白提到了两个人,侯赢和朱亥,他们一个是监门吏,一个是屠夫,身份低微,但李白称他们为侠客。李白从没有否定失落的侠客走向民间,但他绝不会支持走向民间的侠客就此“我甘心做我的茧”。茧里的黑暗,他不喜欢。我私自揣摩,李白写这首诗,实际上有疑问与呼告的意味,天下的侠士都到哪儿去了?快别闪躲了,管你是什么人,敢想,敢为,甚至敢于放肆,那就可称“侠”了。李白以为,这世上已经有太多信奉双拳难敌四手的人,应当有人跳出来,直率地打了几下真拳。他那一颗不安分的灵魂,渴望超越自我的呐喊,只能侠义之行得到舒解。
  李白也孤独。他一生仕途不顺,并没有找到政治理想的共鸣者。但求官路上看到的各种弊病与现实的黑暗,给予李白的不是自我封闭与牢骚满腹,而是“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疏阔。李白也爱做梦,他的手里常拿一柄宝剑,在众人皆称道“举重若轻”时,他直抒胸臆,“举轻若重”,勇力无限,始终怀揣向往光明的决心,不断寻找自己的一方政治天地,即使放到今天,也实在可贵。我们常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振奋己心,而这首诗却是李白受馋毁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我多盼望能生于彼时,与青莲对坐,看他慷慨豪壮,舞劍而歌。我必随声而和,泪流满面。孤独的侠士啊,侠于心,而现于身。
  我深爱红楼元宵灯谜中的一句“性中自有大光明”,不问其原意,读来只觉得口齿余香。
  侠者,大光明也。
其他文献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有人说:“经营咖啡馆的基本上都是文艺青年,但经营老式咖啡馆的则是年轻时做过文艺青年的老大。”闻言不由一乐,想起了“文艺青年的老大”H。H开了一家“第六晚”咖啡馆,躲在百家村巷子里,是当年鹭岛文青聚集地,在这里成立过“第六晚诗社”以及诸多文学团体,厦门本土的“陆诗歌”团队也常常在咖啡馆出现。不仅是文学,“第六晚”还是小众音乐的集散地。现在已然盛名的周云蓬、小娟、李
期刊
又是严冬,又是一年终结时。  大千世界的表情,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时而生动,而是僵硬;时而万紫千红,时而山川萧瑟……而此时的它,是铁青的,是模糊的,仿佛烧炉工刚刚钻出锅炉房的那张脸,多灰尘而鲜洁净,多斑驳而罕清爽。  很多人讨厌冬天,然而喜欢冬天者亦不乏其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等偏颇实属常态,不足为奇。讨厌者讨厌的是冬天的单调与冰封,在他们的感觉中,冬天更像是一座隐形
期刊
木垒的仲夏之夜,是欢攘中犹带矜重,好像黑暗中情意茂密的繁花,必有晚风从中吹拂而过——表面再艳,骨子里却是素净沉寂的。漫街灯光,浮霓碎虹,木垒河广场上乐舞闹热,人影喧杂。在这样夜里,最宜穿旗袍。  何等女子,旗袍长至脚踝,紫蓝的绣花缠藤绕枝开满全身。头发盘的高而精致,露出洁白额头,衬得那对柳眉好似玫瑰茎,且必得踩着一双纤细的高跟鞋。美色如刺。要你屏气,要你端重地抬头,却不准细看,只能讶异地垂下眼。这
期刊
曾忆天涯明月刀,美人媚,烈酒妖。七种武器,绝代有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任逍遥。边城流星蝴蝶笑,孔雀翎,夜兰飘。武林外史,小李抚飞刀。英雄无泪淌风流,花无缺,血在烧。  ——《江城子·书古龙》(古龙书友所写,流传于网络)  在我终于读完《楚留香》和《陆小凤传奇》系列,再次翻遍《绝代双骄》,又看完了《天涯明月刀》电视连续剧的时候,我想是时候该了解了解古龙了。  生  古龙生于1938年6月,那
期刊
常憧憬唐宋时期的江湖,一人一剑一白马,一腔热血,一身孤勇。那些身怀武艺的侠者在长安街头打马而过,腰间半满的酒囊激荡作响。那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时代,多少深仇大恨都在刀光剑影中磨灭殆尽。侠者路遇不平,便一拉缰绳,拔剑龙吟声中,有人冷然开口:“朝堂治民生,官吏护秩安,此等市井暴徒做歹小事,便交由吾等意难平之人吧!”  历史中无法亲临的江湖,如今只能依托武侠小说编织出的景象在脑中勾勒出来:一壶酒敬相识一场,
期刊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出生于1953年12月的熊召政先生,实为罕见的一位。他少年时就是一个爱填词、爱写旧体诗的“少年诗人”,二十来岁开始在湖北省英山县文化馆做创作辅导和编辑工作。除了诗歌,他后来问世的作品大多数是历史文学和文化散文。2005年他以四卷本历史小说巨著《张居正》斩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明朝首辅宰相张居正的故事,黄仁宇在其《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于1981年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有过描
期刊
仗剑走天涯,舍身为恩义。从侯嬴到荆轲,俠士的故事总带着一抹壮烈的悲色,而侠士的精神仿佛一道飒飒的剑气,凭风而来,清白自在,始终是人们对美好世界的期盼。  侠义精神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如果法令可以被任意曲解,权势可以凌驾一切,被压迫阶层只能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这时,民众所认同的或许只有基本的道德准则——正义了。怯懦的人更渴望获得正义者的援助,有胆识的人则渴望成为“铁肩担道义”的正义者
期刊
黑夜的思量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汪曾祺写道:豆腐店是发不了财的,但是干了这一行也只有一直干下去。常言说:“黑夜思量千条路,清早起来依旧磨豆腐。”  这话有意思。  “黑夜”限定了环境。白天那么忙乱那么火热那么麻辣,脑袋都是短路的,只好乖顺地跟着螺旋转,哪有时间与心思去盘算沉重一点的话题。黑夜就不一样了。黑夜有多黑,就像永远有多远,静谧、安妥、辽阔、曼妙。  老人常说,白天做不到的事,夜里能做到
期刊
天涯飘下雪花,人间温暖安详了,此谓侠者。  ——题记  他总是板着一张像被北风吹得冻僵的脸,愤世嫉俗,日日呼酒买醉,浑浑噩噩。  天外的深夜难遮人们眼中的月光,就像在这栋阴森的楼房中,死寂挡不住倾泻而下的银辉。他放下笔,长声叹气,烛光受惊般跳了一下,他下跪灭掉蜡烛。灭烛,怜光满。她是那样可爱,就像世上另一个自己一样,但她会理解自己最后的选择吗?  他知道,自己要和妻子永别了。他有些颤抖地把枪放到地
期刊
陈丹玲的《补白》是一篇令人惊喜的作品,文章充满地方特色,而又没有落入惯常的用地方特色博人眼球的窠臼;富有文化含量,而又不同于常见的掉书袋式、教科书式的散文。无论是在思想主题的把握上.还是语言文字的技术层面上,都是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补白”的本意,是“填补空白”,原指用来填补报纸杂志上空白处的短小文章。鲁迅就曾写过三篇短小锋利的《补白》,发表在1925年的《莽原》上,后来结成一篇,收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