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沙洲冷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涯飘下雪花,人间温暖安详了,此谓侠者。
  ——题记
  他总是板着一张像被北风吹得冻僵的脸,愤世嫉俗,日日呼酒买醉,浑浑噩噩。
  天外的深夜难遮人们眼中的月光,就像在这栋阴森的楼房中,死寂挡不住倾泻而下的银辉。他放下笔,长声叹气,烛光受惊般跳了一下,他下跪灭掉蜡烛。灭烛,怜光满。她是那样可爱,就像世上另一个自己一样,但她会理解自己最后的选择吗?
  他知道,自己要和妻子永别了。他有些颤抖地把枪放到地上,住所已被清军团团包围,同志们已经大都牺牲了。
  他思索着,对妻子,自己這样做是不是一个错误?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在黑暗的夜里,天空恍惚间明亮了,他明白,自己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他穿过条条小巷,回到家,推开门,再轻轻地掩上,在暖暖的光束中穿过窄窄的长廊,经过前、后正厅,又折回到小厅中。看到他之后,妻子惊喜万分,而他在这个夜晚,也终于见到了那无数次萦绕在梦中的音容。
  小窗之外的积雪仍晶莹地眨动着眼睛,疏零的梅花骨朵微微摇动。从不大明亮的房中依稀窥到窗口零落的红梅在风中颤动。他们并肩而坐,数年未归家的他有些激动,说话音调却很低沉,眼角闪动着泪光。
  他醒了。只是一场梦,泪痕已干。
  伤口流出的血渐渐凝固,虽然头部受到重击,但他却很清醒。他知道,早在起义之前,一切都已注定,都在意料之中。他明知此行必死,却偏要赴死。他不相信命运,不相信中国永远黑暗,不相信同胞注定受人欺凌,更不相信自己改变不了这一切。他坚信中国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仁人志士,他坚信只有用他们现在抛洒下的热血,才能刺痛国人自私的冷眼,才能反射出时代的扭曲与荒谬,才更能唤醒更多的人去抗争。
  但妻子以后该怎么办?她已经怀胎八月,自己死后,她将独自一人照顾那个刚出世的孩子,而父母已经年迈,他们又该怎么办?天地之大,竟让百姓无以容身!无论如何,他坚信妻子一定会和他一样坚强,坚信孩子会和父亲一样勇敢。从前,他不相信鬼神存在,但他此时却愿化身为鬼,每天陪伴在妻子身边,亲眼看清廷覆灭,亲眼看到用他的血液浇灌的沃土之上,会迎来一个新时代!
  忽而想到他死后,妻子,一个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撑起一个家?如何维持生计?他觉得自己又很无能,乱世中清贫度日,过普通人的生活,未尝不好。
  转念一想,穷人为一餐饭食,苟且偷生,以致白骨露于野;奸官污吏欺压百姓,与民争利,却成了正义化身!一人之私,抵不过天下之公,忠肝义胆,当是为国为民。
  喊杀声骤然间响起,清兵张牙舞爪地涌进来。他竭力大喝,怒目相向,猛扑过去,清兵被他的气势震住,连连后退。“砰——”他倒在了地上,枪声的余音在暗室回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枪响之后,小巷寂静如初,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
  辛亥三月末的月牙儿,冷若冰霜,但无数滚烫的热泪与炽热的鲜血却将铁石融解。在微弱的光影下,多少舍弃自身的侠客孤独拭泪?侠客的眼泪飘成了雪花,落在天涯,把温暖与安详留给人间。
  乱世,谁见幽人独往来?盛世,游侠皆共尘沙老。是谁,舍生取义,命途多舛,却为后世遗忘,甚至全盘否定?
  侠客如孤鸿,不被世人理解,却终将在历史的天空找到自己的归宿,因为历史的天空流动着正义的力量,流动着真正的事实。侠客的灵魂如孤魂,在黑夜,他们追随明月,在白天,他们追随太阳。他们追随信仰,即使遥不可及,也要永远向往。因为自己超越时代的理想,他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其他文献
“普通”的深意  没想到汪曾祺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这么有意见。  他对汤显祖评点本《董西厢》大为欣赏,觉得评点深刻、生动,语言也极富才华,单是读评点文章,就是享受。表扬得还不够,再立个参照物,打趣一下当时的评论文字:“现在的评论家的文章特点,几乎无一例外:噜嗦!”  为什么“噜嗦”?因为见识少。  一句话的事,偏偏要掰成八瓣来说。  告诉你这是个杯子,你也懂了。偏要再说上个好几遍,“这是个杯子”“这是
期刊
大山里的高贵  隆冬的陕北,汽车在大山的夹缝中蜿蜒北上。  车拐进延川通往清涧袁家沟的一条峡谷,两边是一片片依山而建的原生态窑洞群落,沧桑、凝重、拙朴、端庄,宛若一幅幅黄土风情画,随着车的行进流动着、绵延着……  突然,路对面挂满红辣椒的一排窑洞映入我的眼帘,一幅绝美的怀旧风情照!停车,拿起相机,下坡,穿过一条结了冰的小河,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院落。院子已很是沧桑了,老旧的窑洞、剥蚀的窑面、残破的门
期刊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有人说:“经营咖啡馆的基本上都是文艺青年,但经营老式咖啡馆的则是年轻时做过文艺青年的老大。”闻言不由一乐,想起了“文艺青年的老大”H。H开了一家“第六晚”咖啡馆,躲在百家村巷子里,是当年鹭岛文青聚集地,在这里成立过“第六晚诗社”以及诸多文学团体,厦门本土的“陆诗歌”团队也常常在咖啡馆出现。不仅是文学,“第六晚”还是小众音乐的集散地。现在已然盛名的周云蓬、小娟、李
期刊
又是严冬,又是一年终结时。  大千世界的表情,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时而生动,而是僵硬;时而万紫千红,时而山川萧瑟……而此时的它,是铁青的,是模糊的,仿佛烧炉工刚刚钻出锅炉房的那张脸,多灰尘而鲜洁净,多斑驳而罕清爽。  很多人讨厌冬天,然而喜欢冬天者亦不乏其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此等偏颇实属常态,不足为奇。讨厌者讨厌的是冬天的单调与冰封,在他们的感觉中,冬天更像是一座隐形
期刊
木垒的仲夏之夜,是欢攘中犹带矜重,好像黑暗中情意茂密的繁花,必有晚风从中吹拂而过——表面再艳,骨子里却是素净沉寂的。漫街灯光,浮霓碎虹,木垒河广场上乐舞闹热,人影喧杂。在这样夜里,最宜穿旗袍。  何等女子,旗袍长至脚踝,紫蓝的绣花缠藤绕枝开满全身。头发盘的高而精致,露出洁白额头,衬得那对柳眉好似玫瑰茎,且必得踩着一双纤细的高跟鞋。美色如刺。要你屏气,要你端重地抬头,却不准细看,只能讶异地垂下眼。这
期刊
曾忆天涯明月刀,美人媚,烈酒妖。七种武器,绝代有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任逍遥。边城流星蝴蝶笑,孔雀翎,夜兰飘。武林外史,小李抚飞刀。英雄无泪淌风流,花无缺,血在烧。  ——《江城子·书古龙》(古龙书友所写,流传于网络)  在我终于读完《楚留香》和《陆小凤传奇》系列,再次翻遍《绝代双骄》,又看完了《天涯明月刀》电视连续剧的时候,我想是时候该了解了解古龙了。  生  古龙生于1938年6月,那
期刊
常憧憬唐宋时期的江湖,一人一剑一白马,一腔热血,一身孤勇。那些身怀武艺的侠者在长安街头打马而过,腰间半满的酒囊激荡作响。那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时代,多少深仇大恨都在刀光剑影中磨灭殆尽。侠者路遇不平,便一拉缰绳,拔剑龙吟声中,有人冷然开口:“朝堂治民生,官吏护秩安,此等市井暴徒做歹小事,便交由吾等意难平之人吧!”  历史中无法亲临的江湖,如今只能依托武侠小说编织出的景象在脑中勾勒出来:一壶酒敬相识一场,
期刊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出生于1953年12月的熊召政先生,实为罕见的一位。他少年时就是一个爱填词、爱写旧体诗的“少年诗人”,二十来岁开始在湖北省英山县文化馆做创作辅导和编辑工作。除了诗歌,他后来问世的作品大多数是历史文学和文化散文。2005年他以四卷本历史小说巨著《张居正》斩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明朝首辅宰相张居正的故事,黄仁宇在其《万历十五年》(英文版于1981年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有过描
期刊
仗剑走天涯,舍身为恩义。从侯嬴到荆轲,俠士的故事总带着一抹壮烈的悲色,而侠士的精神仿佛一道飒飒的剑气,凭风而来,清白自在,始终是人们对美好世界的期盼。  侠义精神的出现源于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如果法令可以被任意曲解,权势可以凌驾一切,被压迫阶层只能沦为“沉默的大多数”。这时,民众所认同的或许只有基本的道德准则——正义了。怯懦的人更渴望获得正义者的援助,有胆识的人则渴望成为“铁肩担道义”的正义者
期刊
黑夜的思量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汪曾祺写道:豆腐店是发不了财的,但是干了这一行也只有一直干下去。常言说:“黑夜思量千条路,清早起来依旧磨豆腐。”  这话有意思。  “黑夜”限定了环境。白天那么忙乱那么火热那么麻辣,脑袋都是短路的,只好乖顺地跟着螺旋转,哪有时间与心思去盘算沉重一点的话题。黑夜就不一样了。黑夜有多黑,就像永远有多远,静谧、安妥、辽阔、曼妙。  老人常说,白天做不到的事,夜里能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