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应是重点讨论的内容。文章简要地对当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困境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两者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融合困境;融合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了现代教育的革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多媒体、电子书包等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然而,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课程改革也使初中数学教学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困境
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信息技术逐步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融合,但是在与初中数学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流于形式的问题。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比较认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虽然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却并未利用这些设备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也没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教龄长、年龄大的数学教师更是习惯于传统的板书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1. 运用信息技术简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口头讲解与文字归纳仍然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劳感。而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具有动态演示、图文并茂等功能,将其用于数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讲解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葫芦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图形,并折叠图形,让学生观察每次折叠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从而使学生在直觀的图形变化中理解与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基本性质和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随着函数所在象限的变化,反比例函数图象y与x的变化与相关性。当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函数知识形象化,与传统说教相比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枯燥、学习难度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先让一名学生以所在的教室为情境,让其观察自己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的位置,由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位置变化的相对性。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有关问题及图象:某块长方形玉米地的面积的3倍为64,则正方形玉米地的边长是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尝试运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列出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妈妈今年共赚了5万元,将这笔钱放入银行存2年。银行采用复利计息,2年后,妈妈从银行取出本金加利息共计5.3万元,则银行的存款年利率是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存取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认识
为了避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流于形式,使教师在教学中更为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例如,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多参与交流研讨会、微信交流会、论坛分享等活动,并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与技巧,提高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合理、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推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较好地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经验,运用信息技术简化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重荆.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策略:从德化六中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说起[J]. 中学理科园地,2019(1).
[2]孙长智. “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例谈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深层影响[J]. 数学教学通讯,2018(35).
[3]杨彦虎.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J]. 学周刊,2019(4).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融合困境;融合路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了现代教育的革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多媒体、电子书包等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然而,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课程改革也使初中数学教学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困境
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信息技术逐步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融合,但是在与初中数学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流于形式的问题。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比较认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虽然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却并未利用这些设备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也没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部分教龄长、年龄大的数学教师更是习惯于传统的板书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
1. 运用信息技术简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口头讲解与文字归纳仍然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劳感。而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具有动态演示、图文并茂等功能,将其用于数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讲解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与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葫芦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图形,并折叠图形,让学生观察每次折叠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从而使学生在直觀的图形变化中理解与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基本性质和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随着函数所在象限的变化,反比例函数图象y与x的变化与相关性。当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函数知识形象化,与传统说教相比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枯燥、学习难度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先让一名学生以所在的教室为情境,让其观察自己与教师、其他学生之间的位置,由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位置变化的相对性。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有关问题及图象:某块长方形玉米地的面积的3倍为64,则正方形玉米地的边长是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尝试运用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列出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妈妈今年共赚了5万元,将这笔钱放入银行存2年。银行采用复利计息,2年后,妈妈从银行取出本金加利息共计5.3万元,则银行的存款年利率是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存取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认识
为了避免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流于形式,使教师在教学中更为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例如,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多参与交流研讨会、微信交流会、论坛分享等活动,并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与技巧,提高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合理、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推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较好地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经验,运用信息技术简化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重荆.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策略:从德化六中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说起[J]. 中学理科园地,2019(1).
[2]孙长智. “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例谈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深层影响[J]. 数学教学通讯,2018(35).
[3]杨彦虎.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J]. 学周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