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通向广阔童年生活的“窄门”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预设:
  1 发掘儿童鲜活的生活积累,引发儿童言语表达的欲望。
  2 珍视儿童独特的童年体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和话语抒写童年生活,收藏童年记忆。
  课前预热:
  1 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想展示一下吗?
  2 在这些古诗中,有不少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谁来背一背?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引出“偷”的话题
  
  师: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就从《池上》这首诗开始(出示)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是写儿童的,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儿童的特点。猜猜看,是哪一个字?
  生:可能是“藏”字。
  师:“藏”?孩子们都喜欢捉迷藏,可诗中的小娃却不知道“藏踪迹”!
  生:我觉得是“采”。
  师:“采”?小娃采白莲和大人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若有所悟)肯定是“偷”字!
  师:(板书:“偷”)正是这个“偷”字,让这首诗光彩夺目,流传千古!可是这个“偷”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拿过来。
  师:哦。原来小娃是个小偷呀!
  生:小娃瞒着别人,悄悄去采白莲!
  师:他为什么要瞒着别人呢?
  生:如果妈妈知道了。肯定不会让他撑着小艇去采白莲的?
  师:为什么?
  生:主要担心他会掉进池塘。
  师:哦,终于明白了,原来小娃不是“小偷”,他只是瞒着大人采白莲哪!
  
  第二板块:激活“偷”的素材
  
  1,想想看,你曾瞒着大人“偷”做过些什么事呢?(在“偷”后面画横线)
  生:星期天,妈妈买菜去了,让我在家写作业,她刚一出门,我就打开了电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师:偷看电视,这样的事我女儿也做过!
  生:妈妈不在家,我用妈妈的化妆品将自己打扮了一番,一看镜子中的自己,我吓了一跳,像个怪物!(生笑)
  师:偷用化妆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
  生:爸妈不在家,我偷偷地将豆浆机给拆了下来,结果怎么也装不起来!
  师:挨打了吧?(生点头)知道吗?发明家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生:我要吃枇杷,爷爷说没有熟,我就偷摘了一个,一尝,又酸又涩!
  师:知道吗?这就是童年的滋味!
  生:暑假里的一个晚上,表弟睡在我的卧室里,我找来一件白色的衣服穿在身上,伸长舌头,学鬼叫,吓得表弟哇哇大叫!(生笑)
  师:一看你就是个“调皮鬼”!
  2 想不到,一个“偷”字竟然有这么大魅力,勾起了我们这么多童年趣事!一聊到这样的趣事。大家都神采飞扬、笑逐颜开,这是为什么呢?(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提问)
  生:我觉得没有大人管着,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板书:自由自在)追求自由是每个儿童的天性!
  生:我觉得做这样的事情很开心!
  师:(板书:乐不可支)享受快乐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生:我觉得瞒着大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刺激、特别惊险!
  师:(板书:惊险刺激)去冒险是每个儿童的向往!
  3 小结:是呀,这就是游戏的童年,这就是快乐的童年,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童年!
  
  第三板块:体悟“偷”的写法
  
  1 孩子们,知道吗?我们这些自由自在、惊险刺激、乐不可支的趣事,在诗人的笔下,就会成为一首首美丽动人的小诗;在作家的笔下,就会成为一篇篇趣味盎然的小说。相信吗?课前吴老师就摘录三位作家笔下关于“偷”的精彩描写,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
  (1)这三段主要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经历的?
  (2)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
  片段一:
  偷做鸽子窝
  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他的鸽子却没有,它们只能钻墙洞过夜,心里就起了怜悯。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将家中碗柜里的碗呀碟呀统统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当太阳落山,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朱小鼓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摘自曹文轩的《草房子》
  师:这一段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动作。(板书:动作)
  师:这些动作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语句特别有意思?
  生:“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将家中碗柜里的碗呀碟呀统统拾出来扔在墙角,然后将碗柜抬了出来……”
  师:真是“偷”得自由自在,“偷”得不计后果!
  生:“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
  师:真是“偷”得有智慧!“偷”得有创意!
  小结:桑桑告诉我们:我的快乐我创造,哪怕挨打也在所不惜!
  片段二:
  偷拾蚕宝宝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何事,仍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呀,同学们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只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们一把捏死?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并没有人注意她的动向,就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她背过身,把肩后的书包卸下来,装作从书包里拿什么东西,趁机将一袋小蚕放进书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着了,用两只胳膊小心抱住,就像一只随时就会压碎的薄胎花瓶。
  ——摘自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
  师:这一段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心理活动。(板书:心理)
  师:文中哪些描写让你觉得特别亲切、特别熟悉?
  生:“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呀,同学们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只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们一把捏死?”
  师:让蚕儿生存,还是让蚕儿毁灭,这是问题!
  生:“她背过身,把肩后的书包卸下来,装作从书包里拿什么东西:趁机将一袋小蚕放进书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着了。用两只胳膊小心抱住……”
  师:你已经从文字中发现了自己!
  小结:金铃这一“偷”,偷出了纯真、善良,让我们发现——童心无价!
  片段三:
  偷着去野营
  绿野公园的野营帐篷里,马小跳正在讲鬼故事。密集的雨点打在帐篷顶上,嗒嗒嗒地响,使鬼故事更加恐怖。帐篷上开了一个小窗。当马小跳讲到坟地上的鬼火时,唐飞望了一下窗外,他看见几点一闪一闪的鬼火。“啊——”唐飞尖叫一声,“有鬼火!”张达、毛超和马小跳 都扑到窗口,果然看见有几点一闪一闪的鬼火。“啊——啊——啊”他们一起尖叫起来。马小跳说尖叫声能把鬼吓跑。其实,刚才他们看见的鬼火,是远道跟踪而来的几个爸爸手中的烟头。听到儿子们的尖叫,爸爸们赶紧掐灭香烟,向帐篷跑去。看见鬼火消失了,尖叫声渐渐少了,只有马小跳还在尖叫。“我们来尖叫比赛好不好?”马小跳的建议,得到了热烈响应。他们比刚才叫得更厉害,因为现在是“尖叫比赛”。
  ——摘自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四个调皮蛋》
  师:这一段又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偷”的?
  生:语言(板书:语言)
  师;文中的哪些语言描写特别好玩?
  生:“我们来尖叫比赛好不好?”
  师:你们有过这样“尖叫”的经历吗?
  生:有一天晚上,我从外婆家偷着跑回家,看到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影子,我吓得尖叫起来,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树枝在随风摆动!
  师:原来虚惊一场!
  小结:这一“偷”,偷出了惊险,偷出了刺激,更偷出了童年的别样快乐!
  2 小结:作家真了不起!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将儿童在脱离了束缚时的自由自在、在陌生环境中的惊险刺激、在独立王国里的乐不可支(指板书)描写得栩栩如生!不过这都是小说中的事情,是作家虚构出来的!而我们的故事却是真实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如果让我们来写“偷”,可能比作家还要棒!
  
  第四板块:描写“偷”的经历
  
  1 想不想挑战这些作家?这堂课我们来一个“PK作家擂台赛”。好吗?
  2 出示“友情提醒”——
  ①从你的童年生活中选择一件与“偷”有关的往事写一写。(比一比:谁的生活更鲜活!)
  ’②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将事情最精彩、最有趣的部分写成一段话。(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生动!)
  ③写作时间为8-10分钟。(比一比:谁的笔头更顺畅!)
  3 学生根据要求写作。教师适时指导。
  4 交流评点。
  师:你想挑战谁?
  生:我想挑战曹文轩!
  师:真有勇气!下面的各位同学就是评委,如果挑战成功。就鼓鼓掌,说明你有做作家的潜质!如果还有些欠缺,也没有关系,人家毕竟是大作家嘛,我们就向他提出真诚的建议,好让他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生作略)
  5 小结:孩子们,真了不起,在这里,我看到未来作家的影子!知道你们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吗?因为,你们写的是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话语!只要做到这一点。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作家1
  6 总结全文:孩子们,这样的童年趣事,每天都在继续!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笔留住这段美好的时光,等我们长大了、变老了,再读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美好的回忆就会涌上心头——(音乐响起)
  童年
  童年
  那甜蜜的时光
  时常走进我的梦乡
  课堂上
  不时躲过老师的目光
  低头沉思
  未读完的故事已在心间荡漾
  抬头仰望
  心儿却悄悄飞向了操场
  晚霞里
  卡通书、四驱车
  书包里鼓鼓囊囊
  捉昆虫、躲迷藏
  作业没写一行
  可明天依然有明媚的艳阳
  童年啊
  那美好的时光
  永远在岁月的年轮里珍藏……
  教后感悟:
  作为一线教师。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孩子课业负担重,生活比较单调,所以作文难写,也难教。教育传媒也推波助澜,将这种声音不断放大——儿童不喜欢写作,主要是因为儿童与生活之间有一道屏障,要让儿童喜欢写作、写好习作,作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习作课堂常常“活动”先行,将一半时间花在生活情境创设上。而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却所剩无几。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儿童每天栖居在“生活”之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怎么会与生活“隔离”呢?儿童世界每天都充满着变化,每天都有新鲜的故事发生,习作课上,我们为什么要去重新“制造”生活呢?
  儿童精神世界里,充盈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儿童的生活世界里。总是将自己梦想与现实“共生”出多彩的游戏、动感的活动、美丽的童话,于是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有了色彩、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了文化意味。而作为成人的我们,却常常被阻隔在这个生动鲜活的“童化”世界之外,看到的只是教育力量遮蔽下抽象个体,难以触及儿童文化情境中灵动而具体的生命。因此,赋予我们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寻通向儿童精神家园的“路径”,追寻打开儿童言语生命的“钥匙”。《童年“偷”着乐》这个课例,似乎就提供这样一个具体的操作样本。
  余华在《兄弟》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其实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看似“开阔”的教学指导,却常常束缚着儿童的言语和精神;而一个看似“狭窄”的教学起点,却能将儿童的言语和精神引向一个开阔的天地。课例《童年“偷”着乐》的教学,就始于一个“狭窄”的起点——“偷”。从儿童诗中的“偷”勾连起潜藏在儿童生活中“偷”的经历:从作家笔下关于“偷”的精彩描写启发儿童通过动作、心理、言语等细节表述“偷”的愉悦、自由、刺激:从儿童笔下“偷”的言语展示到引导他们自觉体味“偷”背后的童年意蕴。这一系列教学历程,将激发写作动机、选择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法、展示写作成果等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显得自然舒展、开放蓬勃。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全在于一个“偷”字:因为“偷”与儿童追求自由、享受快乐、喜欢历险的游戏精神一脉相承,是消解儿童精神遮蔽、打开儿童言语枷锁的一个有效的“魔杖”,教师一旦把握,习作教学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当然,将儿童言语和精神引向广阔的“窄门”还有很多,譬如阅读、体验、梦想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自觉理解儿童文化,自然融进童年生命,从而升腾起从寂静中出发的勇气,拥有在纷杂的习作教学元素中选择的智慧!
其他文献
十年课改,我觉得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方法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两个“关注”上。一是关注“音乐文化”,从文化中的音乐或是从音乐中的文化出发来开发课程,在音乐课堂中着重引导儿童在文化中理解和传承优秀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关注“音乐体验”,在听觉基础上,通过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来使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设计理念】  在音乐教育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
在班里,我有三个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是同学了。课间、午休、放学,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我觉得她们就是自己的亲姐妹,这种友谊很珍贵很难得。  最近,我对一个隔壁班的男生产生了好感,我知道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就把此事和好朋友们说了。结果她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经验和见闻都告诉我,提醒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脑子也乱了,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那个男生的关系。其实,
小时候,大人们问我长大要做什么,我说我想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  于是,高考的硝烟散尽之际,我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决心做一个创造美丽的园林女孩。  那时候,北京对于我来说是华丽的,农大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  刚到农大,就听大家纷纷议论:听说园林这个专业很辛苦的,要学美术,学制图,学设计,还要学植物学……听着那些课程的名字,我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    农大校园  中国农业大学是在1995年
对中国教育而言,对“现代化”的诉求早已不是新话题,它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相伴相随,相关研究与实践一直不绝如缕,方兴未艾之势始终不减……之所以如此,不仅与“现代化”与“教育”各自的复杂性有关,更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直接关联:传统积淀和惯习如此牢固、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地域差别如此迥异……多重复杂的累积注定了“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条平坦便捷之路,而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探索之路。  对于中国各地
【摘要】在扎实开展“三全五优化”的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优化互动生成”这一突破口,带动学习目标、问题设计、自主体验以及评价矫正的优化,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究成效。而在对“优化互动生成”的具体实践、反思和探索中,我们把优化学习目标和优化问题设计整合为对“预设”的研究,把优化自主体验和优化评价矫正整合为对“互动”的研究,从而梳理并明确了一条“预设→互动→生成”的研究主线,着力构建“精心预设、精妙
2008年,常州市博爱小学以“取消语文书面家庭作业”为契机迈出了减负增效的步伐,开始进行开放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1.简约——练习进课堂。  取消书面家庭作业后,我们将练习放进课堂,力求通过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简练习:每一课的练习都通过年级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精心设计,力求做到:题量小,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目标简约,一练一得,更多关注文本结构和表达;分清层次,有基础题、拓展题、延伸题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毛主席曾将游击战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分散以发动群众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基本理念的转换及其对教师进一步优化素质结构有了新要求,教师要建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和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并自觉提升专业更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双语运用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全球化 教师 素质 新建构    人类文明的发展,正以前人无法想象的蓬勃活力进入全球化新时期。恰如美国著名全球化问题专家罗兰·罗伯森教授所揭橥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