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我意识到教学相长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深刻的意义,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我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但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之后,学生才可以获得终生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允许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我在教《老王》课文中,让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谈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贫困的人需要帮助。我们应该理解帮助他们献爱心。我于是大力表扬他的这种思想,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谈感受。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班级教学管理时,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任课教师,你应怎样教好这堂语文课,让学生满意。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要灵活运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并不是多样传统教学方式的叠加,而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根本指南,以揭示教学本质规律为宗旨,优化和组合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效地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在语文课上曾经尝试向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举行活动。如开展辩论会,当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有奖知识竞赛。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教学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二、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成一个系统课程来设计和组织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们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应该讲求效益,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等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如计划每天要读一篇文章,就一天不落地去读,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让学生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觉地去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年级的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因此一旦定出目标,就要行动,并力求达到你所定的目标,目标不在乎大小,而在于通过你的努力能实现。一次行动胜过千百次的决心。所以我们的任课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行动,从细小处着手,发现偏差及时予以纠正,道理就在这里。我在教学或在教育中,也基本上遵循这一点,一般我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求一旦提出,就必需让学生做到。如能持之以恒,必有好处。
其次,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靠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人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孩子克服缺点,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所以“认识自己”是养成学习习惯的思想基础,必需注意在这一方面的教育。那么如何来认识自己呢?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可以先从认识自己的學习着手,每次作业或测验后要作必要的回顾和思考,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予以订正。在平时,老师会让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应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在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时就不会有害怕的心理,就会做的更好。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做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目标明确,程序稳定,问题有梯度,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带着学习目标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培养他们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可以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大胆质疑,让学生由此产生一种“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快乐感、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也让教师回归到了正确的角色。
总之,学案导学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学案导学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
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但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之后,学生才可以获得终生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创设利于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表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允许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我在教《老王》课文中,让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谈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贫困的人需要帮助。我们应该理解帮助他们献爱心。我于是大力表扬他的这种思想,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谈感受。
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开展班级教学管理时,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怎样想?怎样做?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任课教师,你应怎样教好这堂语文课,让学生满意。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要灵活运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并不是多样传统教学方式的叠加,而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根本指南,以揭示教学本质规律为宗旨,优化和组合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效地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在语文课上曾经尝试向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举行活动。如开展辩论会,当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有奖知识竞赛。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教学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二、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成一个系统课程来设计和组织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们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应该讲求效益,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等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如计划每天要读一篇文章,就一天不落地去读,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让学生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觉地去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年级的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因此一旦定出目标,就要行动,并力求达到你所定的目标,目标不在乎大小,而在于通过你的努力能实现。一次行动胜过千百次的决心。所以我们的任课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行动,从细小处着手,发现偏差及时予以纠正,道理就在这里。我在教学或在教育中,也基本上遵循这一点,一般我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求一旦提出,就必需让学生做到。如能持之以恒,必有好处。
其次,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靠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人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孩子克服缺点,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所以“认识自己”是养成学习习惯的思想基础,必需注意在这一方面的教育。那么如何来认识自己呢?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可以先从认识自己的學习着手,每次作业或测验后要作必要的回顾和思考,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予以订正。在平时,老师会让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应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在下次再做类似的事情时就不会有害怕的心理,就会做的更好。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即使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做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3.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目标明确,程序稳定,问题有梯度,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带着学习目标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培养他们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可以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大胆质疑,让学生由此产生一种“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快乐感、满足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也让教师回归到了正确的角色。
总之,学案导学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学案导学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