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精彩漂亮的新课导入,往往像一块磁石一样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恰当巧妙的新课导入,常常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全盘把握、精心设计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头彩”。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达到精彩漂亮、恰当巧妙的效果呢?我想应该在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的设计上和导入的灵活运用的时注重体现“三化”,这就是巧用经验,导入生活化;创设情景,导入活动化;借用旧知,导入认知化。
一、巧用经验 导入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巧妙地选择、利用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实例,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相关问题的距离,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切入点,进而进行有趣、可感、生动的数学学习,这就是巧用经验、导入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结合苹果实物边问边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生:每个同学分2个。
师: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数字2表示。
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生:每个同学分1个。
师: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数字1表示。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抽学生分一分)
生:半个。
师:半个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采表示吗?不能,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就是分数。
每个同学分得的苹果个数由整数表示到不能用整数表示,让学生感知到分数是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进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 导入活动化
创设情景、导入活动化就是我们在创设情景导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恰当地选择、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看幻灯或录象片断等活动形式,在活动化的导入中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眼观察、以口表述、侧耳聆听等活动,使他们在特设的平等、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情境中注意力集中而积极思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兴趣盎然而乐于思考,进而快速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概念时,为学生创设了兔妈妈给小兔分萝卜的情境。兔妈妈有6根萝卜要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再抽生展示不同的分法:1根和5根,2根和4根,3根和3根。5根和1根,4根和2根。展示完后,再问: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为什么?通过讨论知道,每只小兔分3根这种分法比较好,因为这种分法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操作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再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由一则多媒体动画故事引入:草坪上,碗豆兄弟在天平上称体重。这时,冬瓜大哥来了,它霸道地往天平上一跳,哪知天平一歪,把它摔得滚出老远。
教师:看来用天平称冬瓜不合适。
学生:冬瓜用什么称合适呢?
接着教师引出台秤和一个重量单位——千克。
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碗豆和大冬瓜称体重的情节,色彩鲜明,动画精美,故事有趣,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了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
三、借用旧知 导入认知化
借用旧知,导入认知化就是,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要充分考虑数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的学科特点,数学教材由栈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溯源找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结点,以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使学生知识在复习过程中不断递进加增,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逐步降低,进而水到渠成地较轻松地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更快捷地接受新知识,这样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紧密了课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对“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我先复习分数应用题,再把题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就变成了要学习的新知。这样把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导入新课增强丁学生学习的信心,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如,一本书300页,小红已经看了这本书的2/5,小红已经看了多少页?让学生计算后,把2/5改成40%问学生你能解决吗?相信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然后比较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异同,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都相同,只是数的表示形式不同而已。
再如,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时,由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引入,学生可利用旧知的方法与经验来解决新知。俗话说,膏药虽同,但各有各的熬法。不一而足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式更是精彩纷呈,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在“新课标”的旗帜下,注重新课导入的“三化”,加强新课导入的科学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和有效性,真正使新课的导入铸就整个一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半。
一、巧用经验 导入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巧妙地选择、利用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实例,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相关问题的距离,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切入点,进而进行有趣、可感、生动的数学学习,这就是巧用经验、导入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结合苹果实物边问边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生:每个同学分2个。
师: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数字2表示。
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生:每个同学分1个。
师: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数字1表示。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抽学生分一分)
生:半个。
师:半个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采表示吗?不能,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就是分数。
每个同学分得的苹果个数由整数表示到不能用整数表示,让学生感知到分数是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进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情景 导入活动化
创设情景、导入活动化就是我们在创设情景导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恰当地选择、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看幻灯或录象片断等活动形式,在活动化的导入中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眼观察、以口表述、侧耳聆听等活动,使他们在特设的平等、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情境中注意力集中而积极思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兴趣盎然而乐于思考,进而快速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概念时,为学生创设了兔妈妈给小兔分萝卜的情境。兔妈妈有6根萝卜要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再抽生展示不同的分法:1根和5根,2根和4根,3根和3根。5根和1根,4根和2根。展示完后,再问:你认为哪种分法比较好,为什么?通过讨论知道,每只小兔分3根这种分法比较好,因为这种分法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操作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再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由一则多媒体动画故事引入:草坪上,碗豆兄弟在天平上称体重。这时,冬瓜大哥来了,它霸道地往天平上一跳,哪知天平一歪,把它摔得滚出老远。
教师:看来用天平称冬瓜不合适。
学生:冬瓜用什么称合适呢?
接着教师引出台秤和一个重量单位——千克。
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碗豆和大冬瓜称体重的情节,色彩鲜明,动画精美,故事有趣,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了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欲望。
三、借用旧知 导入认知化
借用旧知,导入认知化就是,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要充分考虑数学逻辑性、系统性强的学科特点,数学教材由栈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溯源找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结点,以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使学生知识在复习过程中不断递进加增,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逐步降低,进而水到渠成地较轻松地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落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更快捷地接受新知识,这样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紧密了课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对“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我先复习分数应用题,再把题中的分数改成百分数,就变成了要学习的新知。这样把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导入新课增强丁学生学习的信心,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如,一本书300页,小红已经看了这本书的2/5,小红已经看了多少页?让学生计算后,把2/5改成40%问学生你能解决吗?相信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然后比较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异同,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都相同,只是数的表示形式不同而已。
再如,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时,由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引入,学生可利用旧知的方法与经验来解决新知。俗话说,膏药虽同,但各有各的熬法。不一而足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式更是精彩纷呈,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该在“新课标”的旗帜下,注重新课导入的“三化”,加强新课导入的科学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和有效性,真正使新课的导入铸就整个一节课教学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