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根基。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性格培养影响很大,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影响也同样很大。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帮助。
一、创新教学目标
1.传统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拘泥于应试教育,教师传授知识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不高,不利于教师的教学。21世纪需要的是适用于社会、国家及人类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只专注于考试、分数、学位,身无一技之长的人只会被视作书呆子,百无一用。
例如,鲁迅先生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在批判旧时的知识分子,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今日,很多知识分子打着“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旗号,倾尽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尽管头破血流依然死心不改,深陷金钱、名利的泥淖,纪录片《红色通缉》就反映了这种现象。
2.新的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目标,努力培养知识渊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像一个指路人,指引学生走上坦途,就像一位点灯人,点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二、以新思路教学
1.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配合学习为辅。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败,纵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学生也只是昏昏欲睡,等待下课。由此可见,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2.师生角色互换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虽然素质教育屡屡被提起,但在很多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低下,教师的劳动被浪费,教师的成就感遭到了挫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勇于创新,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课内知识,教师应该以引导代替讲解,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学生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体,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教师如何进行学生课内阅读教学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认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会写生僻字词,能夠理解重点语句和语段的意思,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语段。
第二,理解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默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分段,写出段意。不同学生对同一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分段时也就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点拨、指导。
第三,探索阶段。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和内涵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深挖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价值取向,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第四,评价阶段。学习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结构安排、写作手法等,还可以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时代意义,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感情和态度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第五,创造及创新阶段。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看见爬山虎,便可以联系到《爬山虎的脚》,准确认识爬山虎;游戏时看到陀螺,可以联系《陀螺》一文,这样就更容易理解陀螺了。
2.重课内指导,拓宽学生阅读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内指导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让学生阅读、分析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为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点灯人,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经典之作,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教研室
一、创新教学目标
1.传统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拘泥于应试教育,教师传授知识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不高,不利于教师的教学。21世纪需要的是适用于社会、国家及人类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只专注于考试、分数、学位,身无一技之长的人只会被视作书呆子,百无一用。
例如,鲁迅先生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在批判旧时的知识分子,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今日,很多知识分子打着“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旗号,倾尽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尽管头破血流依然死心不改,深陷金钱、名利的泥淖,纪录片《红色通缉》就反映了这种现象。
2.新的教学目标
为了适应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目标,努力培养知识渊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像一个指路人,指引学生走上坦途,就像一位点灯人,点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二、以新思路教学
1.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配合学习为辅。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败,纵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学生也只是昏昏欲睡,等待下课。由此可见,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2.师生角色互换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虽然素质教育屡屡被提起,但在很多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低下,教师的劳动被浪费,教师的成就感遭到了挫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当勇于创新,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课内知识,教师应该以引导代替讲解,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学生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体,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教师如何进行学生课内阅读教学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认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会认、会读、会写生僻字词,能夠理解重点语句和语段的意思,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语段。
第二,理解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默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分段,写出段意。不同学生对同一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分段时也就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点拨、指导。
第三,探索阶段。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和内涵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深挖文章内容,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价值取向,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第四,评价阶段。学习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结构安排、写作手法等,还可以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时代意义,以及作者的价值取向、感情和态度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第五,创造及创新阶段。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看见爬山虎,便可以联系到《爬山虎的脚》,准确认识爬山虎;游戏时看到陀螺,可以联系《陀螺》一文,这样就更容易理解陀螺了。
2.重课内指导,拓宽学生阅读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内指导和课外延伸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让学生阅读、分析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为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点灯人,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经典之作,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