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悲惨人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_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李清照的词可以说是记录了其生活和她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了解李清照的人生,才能更好的品味李清照的词,鉴赏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情感;酒;花草
  
  李清照的词感情细腻,意境优美,措辞清新。这些优美婉约的词是她苦难的见证,可以说她的成就来源于她生活中的苦难和她悲惨的遭遇。大家都知道李清照的童年是在甜蜜和宠爱中度过的。她出身显赫、生活优越、饱读诗书,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为她今后在诗词方面大有成就创造了条件。长大之后李清照有段美满的婚姻,这在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后半生她却遭受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苦难。
  所以,纵观李清照一生,是由盛及衰的悲剧式的一生。我们不妨借她的词来说:《如梦令》是她结婚以前的生活的写照。那时的她毫无顾虑,尽情嬉戏,她不去遵守女儿家的三纲五常,高兴了就喝得酩酊大醉,闲来无事就感叹一下春光短暂。她从未体会过什么叫寄人篱下,什么叫世态炎凉,她只是个活在自己那个理想的茧中的蝴蝶,没经受过风雨的考验,所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不知所措。
  结婚之后,李清照写下了典型的怨妇式的作品,如《一剪梅》、《醉花阴》。丈夫出门远行,而此时的李清照似乎也不再像少年时那么无忧无虑。她的生活渐渐变得单一。同样面对花,同样是喝酒,然而此时的花似乎也都成了秋风中独立的菊花。酒也成了相思酒。李清照的眼里仿佛只剩下流水、归雁、冷香。
  晚年的李清照饱经丧乱,居无定所。这时的她眼中只剩下曾经的繁华,心中只剩下故去的丈夫。她就像一朵开败的菊花,面目憔悴,发髻松散凌乱,鬓角染满风霜。李清照有过比男儿还要豪迈的豪情壮志。她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理想,不卑不亢地和苍天对话。然而世事不会像她所描绘的那样简单,即使她不与世俗纠缠,即使她愿意放弃自己和丈夫的半生的心血结晶。然而厄运依然不放过他们。南渡后的李清照在经受种种的痛苦和逼迫后呐喊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这令我们联想到有类似身世的曹雪芹,常有人说艺术和文学诞生于苦难和泪水之中。巨大的打击和生活的艰辛锻炼了李清照,使她得以对人生大彻大悟,充实丰富了她的创作灵感。
  李清照一生大起大落,晚年漂泊不定,尝尽人间苦难。尽管我们把她的词作按南渡的前后分为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作者词中表达的情感大为不同。但李清照词中有两种东西是不变的:酒、花草。李清照前期作品中总是出现她的醉态,像“浓睡不消残酒”“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后期作品中也常出现她独身一人喝闷酒的场景:天气转凉,她不加衣服取暖反而饮酒,还说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结果以酒消愁愁更愁,末了酒入愁肠还要化作相思泪。
  再就是关于花草的描写。李清照天生的贵族气质使她的作品从不放过花这个意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期盼夫君归来时首先提到“红藕香残玉簟秋”。重阳佳节自己先喝个半醉仍不忘以“黄花瘦”自比。等到心痛至深时,看到菊花纷纷飘零也无心去采摘了。
  不管怎样,李清照痴迷于回忆也好,沉湎于痛苦也好,她用她与生俱来的文采勾画叙述着自己的一生,是她用血,用泪换来的刻骨铭心的见证:见证那个王朝的兴衰,见证她对亡夫的忠贞不渝。至真至淳的情感,发自内心的忧患与怜悯皆来源于生活中的苦难,人的心因为经受苦难而饱含深情,诗如其人,再读李清照悠长富于幻想又精美华丽的词作,我想说只有体味过世间百态,经受过苦难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文人,一个流芳百世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是阅读的基础,语境是理解的前提。探讨语境分析和语言理解之间的联系,对摸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新途径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理解语义;语境分析    在中学语文各类考试中,现代文阅读语言理解考查形式多样,现就语境分析在其中的具体运用分类予以阐释。    一、通过语境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构成语境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文章的解读,使文章中某些词语的涵义发生变化
【摘要】审题立意是作文成败的先决条件,本文试图从新材料作文的提示语这一角度,去审视材料,选择写作的切入点,以期达到吃准材料,打开思路,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写出见解独到,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关键词】提示语 切入点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本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先决条件。一旦审偏写脱,即使所写的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采飞扬,也会被打入“冷宫”。有的同学虽然没有写脱题,但空洞无物,泛泛而
【摘要】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梦游天姥吟留别》理当寄予了诗人李白的情志,我们运用披文入情、以意逆志的基本法则来解读此诗,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际遇,推知诗人的志趣理想、个性特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人生行为。  【关键词】梦游;赴诏;蔑视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古诗的体式,借留别以发感慨,以梦游尽抒胸臆,写得瑰丽奇幻而又豪放飘逸,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笔者认为此诗
【摘 要】08年12月16日,笔者参加了由进修学院主办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作文学习策略与教学评价体系创建研究”总课题组组长田玉博士的一堂作文教学课及其课题研究报告。会后,笔者有了很多思考和愿望。  【关键词】温度教学 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    今天,听了田玉博士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度”一词。当过学生
【摘 要】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摘 要】本文以六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例,指出青墩文化就是海安考生写作的上佳题材,从而鼓励学生善于搜集、思考身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 青墩文化 作文题    常听到考生慨叹高考作文无材料可写,殊不知身边的地域文化就是永不枯竭的高考写作泉源。  “地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①面积相当大的一块地方;②地方(指本乡本土)”。本文中“地域文化”指的是本乡本土的文化。依据地域文化的特
【摘 要】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针对《〈宽容〉序言》寓言的特点,设计了编排话剧、分析人物、寻找凶手、草拟碑文、畅叙宽容等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教学设计 编排 分析    《〈宽容〉序言》是一篇文笔活泼明快的序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寓言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主旨——呼吁宽容。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构建一个和谐发
【摘要】伏笔是常见的写作手法。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多处运用了这一写作手法,体现了其作为小说巨匠的精心与高妙。  【关键词】《阿Q正传》;伏笔艺术;写作手法    卡尔维诺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远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也许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品。每次重读它,我们都会有因阅读的心境与目的的不同而带来如初读时的惊奇与发现。  “我的文章……是挤出来的”  据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20年5月13日消息,UNESCO与爱立信公司(Ericsson)于当日共同推出面向K-12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學平台”(Teaching AI for K-12 Portal)。该平台网站将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站式资源库,旨在帮助课程开发人员和教师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为K-12教育阶段的5~18岁学生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并向学生传授与人
【摘 要】学语文,最应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素养,我们的语文课要有利于提高一代人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文素养不能仅靠课本,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先要关注生活,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以现实为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识角度和层次,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养成 悟性 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素养”这一概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