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适合新课改实验的学校文化平台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同年9月推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我们学区的新课改实验于2008年秋季开始学习和培训,并逐步在各学校启动。下面就学校这个层面上,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效果及遇到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的结果
  l.大多数教师表示能适应新课程和教材的变化
  对于新课改实验的理念与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大多数教师表示“创造条件,可以实现”,也有一小部分教师表示“难度较大”,持怀疑态度。
  在对新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方面,问卷和访谈数据显示:70—80%的教师表示能适应新课程和教材。60%以上的教师表示自己的业务能力适应或基本适应新课程改革。85%以上的教师表示对新教材情况“很适应”或“基本适应”,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新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面的转变,适应新课程和教材中发生的变化。
  2.教师角色、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调查中,有95%以上的教师表示已“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在回答“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你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做到”这一问题时,有50%以上教师选择“能做到”或“创造条件可以做到”,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太理想化”,不能实现。
  调查显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已开始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依次为:①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②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互动交流充分;③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④课堂气氛和谐民主;⑤组织合理,方法灵活多样;⑥教师讲授系统、准确;⑦基础知识扎实;从教师对一堂课的标准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已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教师已开始对教学内容做针对性的、不同程度的调整,完全按教材施教者已屈指可数。可见新课改不仅带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而且推动了教师构建新的教师观、教材观、学生观以及新型的师生关系。
  3.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是新课改的核心。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听教师讲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社会调查。从作业形式上看,中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图书和查阅资料的形式。
  三、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实验相比效果差异显著
  由于农村学校信息较闭塞,学习培训有限,再加上评价方式单一,还没有摆脱传统评价注重考试、注重结果的弊端,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因而认为自己业务能力与新课程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评价机制“只要考试成绩好,就会受到表彰奖励”。对新课程的信心不足,认为新课程理念不会“贻误一代人”。学生家长对改革的态度是“比较担心”,支持率很低。
  2.小学与初中实验效果差异显著
  与小学教师相比,初中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与方式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认为新课程提倡的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受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做到”,许多教师到现在还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学过程中的新思路贯彻不坚决,感到“什么都不让讲”,学生能掌握多少心中无数,困惑心理还很严重。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评价方式与以前相比“基本未变,也不应该变”,家长也认为“不要乱折腾,我们的孩子需要苦学,否则升学怎么办?”
  正是由于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升学率的追求,使广大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新课程不改革,这是大趋势、大气候,别人在改,而自己原地踏步,落后于时代就面临被淘汰;另一方面,迫于压力他们又不敢轻装上阵,因为学生在考试中失败就意味着家长的责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领导的不信任、不赏识。正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步伐。
  3.课程资源极度缺乏
  在农村学校,影响新课改的除了人为因素外,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课程资源的缺乏。由于经费的不足,教学设施等必备的物质条件尚不能满足需要,缺少课程资源,使探究性学习不能进行,甚至不能完成有些单元的教学任务。
  另外,教材的难度和容量也有待调整。内容多,师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挖掘,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四、几点思考
  1.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加强对初中教师的指导,加大考试制度及其他评价制度的改革。
  2.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特别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实施中的领导水平是影响实验成果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学校领导的培训与提高,及时将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大力宣传、研讨和交流。
  总之,新课程改革应是建立在技术取向、政治取向和文化取向三位一体的基础之上的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成败,系于教师,而决定教师观念和行为的是其赖以成长的文化。新课改的过程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也是要求教师形成新的价值观的过程,因而构建学校文化,使之与新课程相适应,是我们目前和今后的重大使命。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与此同时,它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作文教学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目前,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作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诸如,学生不热爱写作,利用网络现代化工具抄袭范文等,常常导致教师无计可施,难以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这些都是现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就
期刊
班主任工作,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而班主任工作实际上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教育战线上工作这么多年来,我想,只要每个班主任能怀有童心,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1.班主任要有爱心。有人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赞同的教育理念。但是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却不是一件容易
期刊
“留守学生”在农村的儿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我校为例达56%,令人震惊!这部分孩子胆小,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厌学情绪较浓,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调查、研究这些“留守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努力探寻留守学生的关爱与教育行动的新途径、新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情,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笔者认为应
期刊
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如今,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家长常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
期刊
民俗存在于民间,和日常的节日、生活紧密相连。它能为幼儿所感受和体验,是一种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如冬至做糍粑,端午包粽子、挂艾草、跳竹竿,春节贴春联、舞纸狮(龙),元宵做花灯等,都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生活的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那么,如何有效地盘活民俗这一教育资源,让民俗活动走进幼儿园,从而进一步
期刊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合唱水平的提高阶段。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在合唱教学中,如何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合唱习惯;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美妙的音乐,在声音具有一定美感的同时还能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等等,这些是我们在合唱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内涵  新课标指出:“有表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演唱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整
期刊
暑假,爸爸带我去大连玩儿。到了海洋公园,我看到了很多海豹。  海豹身体胖嘟嘟的,浑身黑黝黝的,嘴巴边上还有几撇小胡子。有很多小朋友都去喂海豹,于是爸爸给了我20元钱,买了一盆鱼,让我上去试试。  我看见了许多海豹,不知道喂哪只才好。有一只黑海豹看见我有鱼,就游了过来。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快喂!”因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种动物,我有些害怕,手一直在抖。我慢慢地靠近它,生怕它咬我。黑海豹等得不耐烦了,就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改革教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近三成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期刊
幼儿时期是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学习观察,积累表象  1.观察大自然。大自然包罗万象,像一本绚烂多彩的画册,观察时,我着重引导幼儿用眼睛看。如学习诗歌《雾》,我有意选择一个大雾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