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现一切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确保课堂教学的适时适当、有益有效、科学合理以及富有生机和活力,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究并力争实现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本文从文本、方法与学生入手,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7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进入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如何处理近期收获和长期收获?笔者在实践探究中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抛转引玉,与诸君共同商榷。
一、文本
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备好课。备课,是一项需要十分的智慧的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探讨文本内容,对于教材一定要深入的钻研,挖掘教材的意蕴,以便在教学时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领会文本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理解上有所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篇文章挖掘得深入、透彻?笔者认为,对于文本,要以赤诚的心灵和情感要求来面对,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本所隐含的作者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的应和。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文本的内在逻辑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研读所需要的主客体的和谐。要自觉地关注它的语言文字,关注对词句的推敲、揣摩和辨析,要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正动机,从而把文本的内涵充分的显现出来。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的主要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并利用它去诠释作品,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般的文学常识。这是研读文本的重要原则。
二、方法
特级教师韩军老师在讲课中就特别重视“切入”的作用。韩军老师在讲杜甫《登高》时运用了“听电影故事”的方法导入,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在生情并茂的讲述中,学生对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间接性的想象,在一种叫“间离效果”的场效应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文本有了富有感性的领会,这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
无独有偶,韩军老师在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紧扣一个“情”字,在一首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遥远的思念》中韩军老师用了14分钟深情并茂朗读全诗,让学生在听读中把握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堂课以诵读开始,以诵读结束,把分析、感悟和鉴赏溶注在“诵读”中,词语的推敲争论,目的还是为了读,为了明确怎样读,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读,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以“情”为“切入点”,以“诵读”为基本教学方法,及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受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古人云:“学源于思”。如果“切入”是为了化难为易,是为了更好的入门,以便登堂入室。那么思考才是一堂课的灵魂的凝聚,是一堂课的张力所在,是一堂课的文化品味的体现,是一堂课的价值取向的定位。思考点,是对学习的主体思维的激活,不仅能唤醒学习主体的心智而且能开动学习主体地脑筋,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考点要如何确立呢?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也就说问题是产生思考的原因。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设置问题时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难点重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让学生“踮踮脚就能拿到”。
三、学生
伽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智力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在课堂表现上,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也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比方说余映潮老师的《狼》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看注释。教读这一节课,共分4个环节。1.学生提问比赛。(10分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師补充。若学生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2.学生分析比赛。(15分钟)学生中有好、中、差3个层次。设计3个问题供分析:①《狼》的故事情节;(学困生)②狼之黠;(中等生)③《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5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学困生。3.学生背诵比赛。(10分钟)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对背诵快的学困生,一定要表扬。4.学生做练习比赛。(10分钟)第一层次练习(必做题)(题略)第二层次(必做题)(题略)第三层次练习(选做题,选的多而做得正确的,发小奖品)(题略)
这个教学过程中,余老师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学生,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余老师也同样重视语文表现好的学生,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因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积极的心理机制被成功地诱发,一次次地向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发起“进攻”,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当作为人的个体得到了真实有效的发展时,教学才真正有了实效。
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取得一个最好的结合点,以学生纬度为重点,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才是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7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进入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备受关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如何处理近期收获和长期收获?笔者在实践探究中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抛转引玉,与诸君共同商榷。
一、文本
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备好课。备课,是一项需要十分的智慧的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探讨文本内容,对于教材一定要深入的钻研,挖掘教材的意蕴,以便在教学时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领会文本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理解上有所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篇文章挖掘得深入、透彻?笔者认为,对于文本,要以赤诚的心灵和情感要求来面对,寻找一种线索,来触动文本所隐含的作者的心灵世界与读者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的应和。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与文本的内在逻辑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研读所需要的主客体的和谐。要自觉地关注它的语言文字,关注对词句的推敲、揣摩和辨析,要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真正动机,从而把文本的内涵充分的显现出来。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的主要生活经历、思想状况,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别是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并利用它去诠释作品,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般的文学常识。这是研读文本的重要原则。
二、方法
特级教师韩军老师在讲课中就特别重视“切入”的作用。韩军老师在讲杜甫《登高》时运用了“听电影故事”的方法导入,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在生情并茂的讲述中,学生对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间接性的想象,在一种叫“间离效果”的场效应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文本有了富有感性的领会,这是深入理解文本的良好开端
无独有偶,韩军老师在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紧扣一个“情”字,在一首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遥远的思念》中韩军老师用了14分钟深情并茂朗读全诗,让学生在听读中把握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堂课以诵读开始,以诵读结束,把分析、感悟和鉴赏溶注在“诵读”中,词语的推敲争论,目的还是为了读,为了明确怎样读,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效果。读,成了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以“情”为“切入点”,以“诵读”为基本教学方法,及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受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古人云:“学源于思”。如果“切入”是为了化难为易,是为了更好的入门,以便登堂入室。那么思考才是一堂课的灵魂的凝聚,是一堂课的张力所在,是一堂课的文化品味的体现,是一堂课的价值取向的定位。思考点,是对学习的主体思维的激活,不仅能唤醒学习主体的心智而且能开动学习主体地脑筋,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考点要如何确立呢?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也就说问题是产生思考的原因。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设置问题时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难点重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让学生“踮踮脚就能拿到”。
三、学生
伽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智力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在课堂表现上,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也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和照顾个体差异。比方说余映潮老师的《狼》的教学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看注释。教读这一节课,共分4个环节。1.学生提问比赛。(10分钟)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師补充。若学生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2.学生分析比赛。(15分钟)学生中有好、中、差3个层次。设计3个问题供分析:①《狼》的故事情节;(学困生)②狼之黠;(中等生)③《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优等生)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5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学困生。3.学生背诵比赛。(10分钟)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对背诵快的学困生,一定要表扬。4.学生做练习比赛。(10分钟)第一层次练习(必做题)(题略)第二层次(必做题)(题略)第三层次练习(选做题,选的多而做得正确的,发小奖品)(题略)
这个教学过程中,余老师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学生,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学困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余老师也同样重视语文表现好的学生,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因教学目标的不同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积极的心理机制被成功地诱发,一次次地向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发起“进攻”,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当作为人的个体得到了真实有效的发展时,教学才真正有了实效。
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取得一个最好的结合点,以学生纬度为重点,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才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