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矛盾解决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田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本文结合小说出版时候的時代特征,从社会的转型、对文学意义的阐释、以及当时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及身份的确定角度来对霍尔顿展开分析。通过几个角度的分析,揭示了霍尔顿身上体现的象征意义和矛盾解决方法。
  【关键词】霍尔顿社会文化遏制
  一 引言
  综观美国文学史,既是经典又是畅销书的作品并不多,而《麦田守望者》就是这个不多数里面的一个。《麦田守望者》能够在美国社会以及全世界有如此大的反应,这与作品中男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描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十六岁青少年学生,他言语行动夸张,同时不乏有可爱之处,但是又充满了矛盾。正是这些矛盾让这个青少年光彩夺目,与众不同,张力十足。除此以外,历史、文化、意识形态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由此看来,文学主题的延续、美国精神的探索、青少年问题的提出以及大众社会的影响都与《麦田守望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51年,正当《麦田守望者》出版后,许多读者和评论界称好,认为文中叙述流畅、内容感人而且充满幽默。但是也有来自不同的呼声,认为文章故事情节单调,人物语言和行为怪异,并且经常口出粗话对其同龄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1953年《麦田守望者》再版,它很快被推广进入了中学及大学,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家长的愤怒和抗议。家长们抗议的原因主要是小说中的道德提出置疑。休斯顿一位律师因学校倡导读这本书,让他的女儿离开了大学。
  二 对比
  麦田守望者出版后,著名杂志《大西洋》刊登称霍尔顿"是移植到城市里的哈克",与哈克一样,霍尔顿也是一个"观察者",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口语的形式。几年后,出现了一些学者和评论家把哈克和霍尔顿联系到了一起。美国文学研究者詹姆斯o米勒称"霍尔顿是哈克的精神延续"。据《马克·吐温和塞林格:文学延续性的研究》,《麦田守望者》让《哈克贝利历险记》传上了现代服饰。两部作品都变形出了主人公的善良和忠诚。这些评论家有一个共同点:霍尔顿身上体现了一种道德的力量,这与那些家长们的评论与抗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长们也许只关注了霍尔顿行为的表面,而评论家们则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观察其价值意义。从其它方面来说,霍尔顿形象的出现也触动了一些评论家对美国文学传统的追求。也可以这么说,评论家们在评述霍尔顿这个人物意义的同时,也在综述和总结美国文学的传统和特征。
  更有趣的是,那些评价霍尔顿的评论者们对于亚当形象的斗争精神和对于霍尔顿形象的反叛行为的强调或都或少的针对了50年代的美国社会的某些特征。就路易斯而言,尽管列出了包括《麦田守望者》在内的三部小说作为亚当形象的代表,但是就整体来看,他对50年代的社会有针砭:"在最近的几年里,美国的思想和表现对于19世纪那些代表希望的东西似乎并不那么受欢迎"。路易斯把他所处的时代称为"遏制的时代"则主要是指社会行为和思想的一致化,美国人似乎在社会生活中只顾求安逸,而这种生活的结果是呆滞。
  三 遏制
  这是一个遏制的时代。路易斯在审视50年代美国社会所处的文化状态时提出了"遏制"这个概念。具体的说,遏制前应该加上两个字"冷战"。如果我们从冷战的情形来看,那么"遏制"的更加丰富的意义便会显现出来,而其中之一便是对霍尔顿形象的更具体时代特色的解读。
  杜鲁门把世界一分为二,自由世界对峙专制国家。美国成为自由的领导者,而维护自由世界安全则是美国不可推卸的责任。遏制思想也因此正式成为不可遏制政策,遏制文化更是从外交、政治、军事延伸到了文化、意识形态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影响整个美国社会的"叙述语言"。结果是,一方面是对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的生活方式的推崇,自由和民主和个人权利这些抽象的理念在冷战遏制背景下得到了升华,成为了美国肩负的道义和美国精神的具体表述。另一方面,社会对于非美国的现象则理所当然地采取了遏制的行为。愈演愈烈的国会调查委员会针对一些曾经参加过美国共产党的文化人士的听证调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恐惧浪潮,随之而来的麦卡锡主义则更是将这种对恐惧的遏制推向了极致。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遏制还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层面,在诸如消费文化性别身份等方面遏制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于是,我们又回到了霍尔顿行为的矛盾上来了。一方面,霍尔顿自我形象承继了美国文学中个人抗争世界的传统,在大众社会形成和冷战氛围日渐趋浓这个特殊时期更是具有了指向美国精神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霍尔顿确实是一个问题少年,行为不良,言语不逊,看问题往往倾向极端,比如在他眼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一些虚伪的人,出自他口中的诸如:"女孩们,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她们到底会怎么想的",这样一些断语或许只是他的习惯性口头禅,但是至少也可以表明他看问题的极端化倾向,有时这种极端化则在他身上演变成了一种激进态度,比如他会对诸如见面握手这样平常的社会礼节习俗都会感到厌恶。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霍尔顿的一种个人抗争姿态,但这种行为如果过于激进则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四 结语
  霍尔顿终于回家了,自我矫正的力量让霍尔顿规避了可能发生的更加极端和激进的行为,也给了他一个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机会。霍尔顿的自述是在医院里进行的,他得的很可能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病,他提到有一个精神分析医生与他有过联系,但到底是否如此他并没有明说。不管怎样,他的自述本身就是一种医治行为,在整个自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行为中的种种矛盾,他的善良、他的粗俗、他的正义、他的怯懦、他的抗争、他的不满、他的激进,以及现在我们可以再回到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位父亲对《麦田守望者》一书会对包括他的女儿在内的学生产生的恶劣影响的指责,在状告得克萨斯大学腐蚀了我们国家的年青人的道德素质后,他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这部小说不算是那种赤裸裸的宣传共产主义的书,但是它导致一种精神价值的萎靡,而这却是帮了共产主义的忙"。这位家长的话很可能是耸人听闻,但却传递了有关那个时代的一种信息,即那是一个冷战意识无处不在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凯南所说的遏制思想及其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只可惜就《麦田守望者》而言,这位律师父亲只看到了霍尔顿现象的一个方面,而没有体察到另一方面的含义,即霍尔顿与遏制的关系,而这正是《麦田守望者》一书的一种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同舜.《"冷战"、"遏制"和大西洋联盟--1945-1950年美国战略决策资料选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张桂霞.《<麦田守望者>研究在中国》[M].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Steven Whitfield "Cherished and Cursued: Toward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December 1997,p.540, p.593.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已有资源,优化农村教育环境,让农村孩子在一个健康、和谐、温暖的环境中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祖国的花朵。在少年宫独特的环境中,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让学校各具特色,逐步达到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最终目的。鉴于"柳河学校乡村少年宫"在各种课外活动举办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此,根据学生学习结果与实际教学发展要求,计划将乡村少年宫活动上升为校本课程的制定高度,从实
【案例背景】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蕴涵的情感,是情感类文本教学的必由之路。  语文教学包含“语”与“文”,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写作,然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能否抓住学生心理,以情感为主脉络,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挖掘文本内在情感,领悟文本真谛。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的敏感期,尤其是小学中段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具
【摘要】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关注,对学校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在新的时期,如何凝练办学特色,打造特有的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不少中小学校努力追寻的目标。我们想在学校多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以“四和”理念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校文化品味。精神文化,突出“和谐”,;制度文化,突出“和治”;行为文化,达到“和顺”;物质文化,达到“和美”。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保证,我们通过对学校文化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是学校基础薄弱,学生基础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尊重、激发、促进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走出教学质量的低谷,缩小城乡差距,使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促进数学学习和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质量;农村小学;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为主  一、注重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
【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其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只重情节,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读画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科学而又合理的阅读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的精神文化,折射出一所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和学风。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和愉悦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探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里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能够使人们把认识活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来,驱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中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动力,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探究式
摘要:教育者如果能够从每一个学生的表面走向他们的背后,那么,教育就可能变得更加美丽。当然,走进背后,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教育者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更多的爱,更多的教育耐心和等待,也只有这样,才能感化“花开四季”。  关键词:关爱 感化  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而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智慧的孩子,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关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去关爱每
从教多年,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探索高效课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将我的教学体会做如下总结。  一、 灵活方法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
教师,被称为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典范。从事着"百年树人"的育人工作,而做一名好教师更是所有教师心中的愿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行,为世范。则一言一行,皆为楷模、是以身教育人。当然,这些只是对教师在定性上的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体会到理论和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成效,还必须对自己有定量的标准。以严格要求自己,积水成川、量变引起质变。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提升。这些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