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在新课改中,往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一系列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只有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才能称得上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符合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物理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想通过物理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想办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往往在实验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潜能很难有机会被发掘,因此,在现如今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在教学中往往强调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究竟怎样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新课改下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在以往,开展实验教学更多的是为了观察物理现象和规律,验证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新课改对于实验教学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通过实验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探究、勇于质疑、勤于动手的品质,这样相较于以前,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更加的全面了。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教学能够按质按量的开展,这样才能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各种物理实验中的一种,在操作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从而对于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层面的了解。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往往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不专心,或者由于离教师比较远,有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演示实验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打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把演示实验的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准备工作中做适当的指导。这种学生演示、教师观察的实验就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新课改中,利用小组进行分组学习的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把这种分组学习引入到实验中来,广泛开展小组实验。在小组实验中,各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过程等进行通力合作,在合作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这样不但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在小组实验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团结协作、合作学习、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极具意义的。当然,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分工必须明确,否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其次,要对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适当地培训。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就相当是一个小老师,组长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发挥着组织、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组长的作用是否发挥得当,会直接影响实验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注意从旁指导。虽然在小组实验中,学生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由于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监控,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四、注重课外实验的作用
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物理实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通过课外实验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在课外进行的物理实验,教师很难监控,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对此不闻不问,而是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验竞赛或者在课堂上留一些时间来展示课外实验成果。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样对于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改进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实验教學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之所以如此,还是跟目前的评价机制有关。由于物理实验的具体操作很难通过考试来评价,因此在考试中涉及到实验的部分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背诵实验步骤得来的,这样显然起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入手。在实验评价中,不要把学生在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验操作的准确度、熟练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而是要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列入评价范围之内,这样就会避免学生“背实验”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物理实验教学能否实现有效性已经成为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决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验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争取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国家建设、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往往在实验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潜能很难有机会被发掘,因此,在现如今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在教学中往往强调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究竟怎样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明确新课改下实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在以往,开展实验教学更多的是为了观察物理现象和规律,验证已经学过的知识,而新课改对于实验教学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通过实验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在实验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探究、勇于质疑、勤于动手的品质,这样相较于以前,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更加的全面了。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教学能够按质按量的开展,这样才能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各种物理实验中的一种,在操作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从而对于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层面的了解。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往往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不专心,或者由于离教师比较远,有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演示实验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打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把演示实验的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原理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准备工作中做适当的指导。这种学生演示、教师观察的实验就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新课改中,利用小组进行分组学习的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同样也可以把这种分组学习引入到实验中来,广泛开展小组实验。在小组实验中,各小组之间可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过程等进行通力合作,在合作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这样不但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在小组实验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团结协作、合作学习、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极具意义的。当然,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分工必须明确,否则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其次,要对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适当地培训。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就相当是一个小老师,组长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发挥着组织、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组长的作用是否发挥得当,会直接影响实验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注意从旁指导。虽然在小组实验中,学生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由于知识与经验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监控,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四、注重课外实验的作用
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各种物理实验,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各种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通过课外实验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在课外进行的物理实验,教师很难监控,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对此不闻不问,而是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验竞赛或者在课堂上留一些时间来展示课外实验成果。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开展课外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样对于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改进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实验教學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物理实验不够重视,之所以如此,还是跟目前的评价机制有关。由于物理实验的具体操作很难通过考试来评价,因此在考试中涉及到实验的部分往往都是学生通过背诵实验步骤得来的,这样显然起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入手。在实验评价中,不要把学生在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验操作的准确度、熟练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而是要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列入评价范围之内,这样就会避免学生“背实验”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物理实验教学能否实现有效性已经成为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决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验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争取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国家建设、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