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生本身在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个人观念等方面都不成熟,再加上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如果教师没有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那么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成为学困生,不仅如此,这种成绩上的差异也会使得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要更加重视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确保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对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
农村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在给予学困生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组织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
作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充分了解学困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找到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针对性的组织心理主题班会或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活动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课上,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快问快答”的游戏,即被抽到的两名学生面对面而站,然后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快速给出答案,为了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挖掘被自身忽略的品质和优点,可以让他们从别人的回答中看到自己的长处,逐渐削弱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进而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不仅要承担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同时他们还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外出打工而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在长期心理压力巨大的情绪压抑中逐渐产生学习疲倦感,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而有些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学习辅导,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而这些都需要学校,尤其是班主任格外关注,为农村小学学困生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使他们在一个较为专业的地方得到專业指导,更加高效地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可以选择多变、有趣的故事会、做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对于农村小学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言,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播,更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数量日益递增的大环境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疏导情绪、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场所,让专业的心理学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比如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积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逐渐转变自己学困生的身份。
四、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对于班主任而言,不仅需要承担班级管理任务,还需要做好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正常的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生活与学习情况,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摸排建档,注意将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例如,教师在实施关于“统计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给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然后在课堂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有效地将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教师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深度、理解程度等,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将家庭融入其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态,在心理教育活动中也能够对症下药,一旦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家长与学校联动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技术,比如微信、QQ等,实现即使教师与家长不见面也能有效交流学生的情况,在对农村小学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校为主导,将整个教育计划传达给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高度配合,家长需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与他们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引导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生心灵上的伤害,在充满爱心、耐心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完善学困生的人格发展、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而言,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与帮助,尤其是对于班主任而言,需要对整个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承担责任,在集中学校办学力量与资源的基础上,可以从组织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几个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困生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珍.浅谈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10-211.
[2]余鹏,孙子建.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29):15-17.
[3]孙国玺.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J].教育革新,2019(10):17-18.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
农村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在给予学困生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一、组织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
作为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充分了解学困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找到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针对性的组织心理主题班会或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活动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课上,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快问快答”的游戏,即被抽到的两名学生面对面而站,然后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快速给出答案,为了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挖掘被自身忽略的品质和优点,可以让他们从别人的回答中看到自己的长处,逐渐削弱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进而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
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不仅要承担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同时他们还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外出打工而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在长期心理压力巨大的情绪压抑中逐渐产生学习疲倦感,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而有些学生因为没有家长的学习辅导,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而这些都需要学校,尤其是班主任格外关注,为农村小学学困生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使他们在一个较为专业的地方得到專业指导,更加高效地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可以选择多变、有趣的故事会、做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对于农村小学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言,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播,更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留守儿童数量日益递增的大环境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疏导情绪、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场所,让专业的心理学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比如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积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逐渐转变自己学困生的身份。
四、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对于班主任而言,不仅需要承担班级管理任务,还需要做好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正常的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与依赖感。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生活与学习情况,并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摸排建档,注意将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例如,教师在实施关于“统计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给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然后在课堂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有效地将这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生产结合在一起。教师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深度、理解程度等,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将家庭融入其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态,在心理教育活动中也能够对症下药,一旦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家长与学校联动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技术,比如微信、QQ等,实现即使教师与家长不见面也能有效交流学生的情况,在对农村小学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校为主导,将整个教育计划传达给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高度配合,家长需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与他们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引导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生心灵上的伤害,在充满爱心、耐心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完善学困生的人格发展、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的学困生而言,单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与帮助,尤其是对于班主任而言,需要对整个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承担责任,在集中学校办学力量与资源的基础上,可以从组织心理主题班会及活动、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几个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困生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珍.浅谈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10-211.
[2]余鹏,孙子建.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29):15-17.
[3]孙国玺.农村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J].教育革新,2019(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