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0月8日,江西赣州15岁初三男生悲情自杀。仅过两日,同为15岁的广东河源高一男生在宿舍楼坠亡。两人的遗书中,无一例外均提到了学习压力。类似的悲剧时常见诸报端。有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中小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其中经常有自杀想法的占到了4%。
每当有学生因学习压力等原因而自杀的事件出现时,人们在悲叹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往往将矛头指向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以笔者之见,应试教育制度确实存在较大弊端,理应遭到质疑,但儿童自杀的原因很复杂,只归因于应试教育制度有简单化之嫌。生命教育特别是死亡教育的缺失也难辞其咎。
新世纪以來,针对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我国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然而受城乡及地区差异的限制,加之应试教育对品德等非主干学科的轻视,使得生命教育在很多地方还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此外,由于存在严重的死亡避讳,我国的生命教育往往只告诉儿童要珍惜和热爱生命,却基本不提及死亡。试想,不让学生认识和接触死亡,又怎能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呢?
死亡教育作为一种在欧美发展相当成熟的教育在我国却争议颇大、步履维艰。相对于生命教育的繁荣,死亡教育还鲜为人知。对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不足,也使得人们对死亡教育的效果有所怀疑,担心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会产生负面效应。尽管有人针对诸多儿童自杀等死亡事件发出了“死亡教育,等待到何时?”的呼喊,每当发生地震等灾难或安全责任事故时也会有人呼吁“该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了”。但时至今日,我国死亡教育的普及度和认可度仍然极低。死亡教育相关的活动往往会引发激烈争论,反对声居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多持一种谨慎和保留态度。然而,不通过死亡教育帮助儿童从小认识死亡,形成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儿童就无法理解生命的本质,无法真正成熟,更会被死亡恐惧等各种死亡问题所困扰,在错误死亡观念的指引下,将死亡当作儿戏,恐惧、轻视或向往死亡。
窃以为,死亡教育应当得到大力提倡,通过加大对死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合理借鉴国外死亡教育的经验,研究其在预防儿童自杀、认识生命意义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以期死亡教育能够成为拯救学生自杀等不尊重生命行为的一剂良药。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为谈生,是教育人通过认识死亡的本质来最终获得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认,实现向死而生。
责任编辑/李 敏
每当有学生因学习压力等原因而自杀的事件出现时,人们在悲叹年轻生命逝去的同时往往将矛头指向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以笔者之见,应试教育制度确实存在较大弊端,理应遭到质疑,但儿童自杀的原因很复杂,只归因于应试教育制度有简单化之嫌。生命教育特别是死亡教育的缺失也难辞其咎。
新世纪以來,针对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我国教育开始关注生命,生命教育应运而生,并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然而受城乡及地区差异的限制,加之应试教育对品德等非主干学科的轻视,使得生命教育在很多地方还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此外,由于存在严重的死亡避讳,我国的生命教育往往只告诉儿童要珍惜和热爱生命,却基本不提及死亡。试想,不让学生认识和接触死亡,又怎能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呢?
死亡教育作为一种在欧美发展相当成熟的教育在我国却争议颇大、步履维艰。相对于生命教育的繁荣,死亡教育还鲜为人知。对死亡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不足,也使得人们对死亡教育的效果有所怀疑,担心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会产生负面效应。尽管有人针对诸多儿童自杀等死亡事件发出了“死亡教育,等待到何时?”的呼喊,每当发生地震等灾难或安全责任事故时也会有人呼吁“该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了”。但时至今日,我国死亡教育的普及度和认可度仍然极低。死亡教育相关的活动往往会引发激烈争论,反对声居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多持一种谨慎和保留态度。然而,不通过死亡教育帮助儿童从小认识死亡,形成科学合理的死亡观,儿童就无法理解生命的本质,无法真正成熟,更会被死亡恐惧等各种死亡问题所困扰,在错误死亡观念的指引下,将死亡当作儿戏,恐惧、轻视或向往死亡。
窃以为,死亡教育应当得到大力提倡,通过加大对死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合理借鉴国外死亡教育的经验,研究其在预防儿童自杀、认识生命意义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以期死亡教育能够成为拯救学生自杀等不尊重生命行为的一剂良药。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为谈生,是教育人通过认识死亡的本质来最终获得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认,实现向死而生。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