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性动作,如弄手指、摆头等,这既影响阅读的速度,又妨碍对句子的理解。
【关键词】思维能力;加强指导;兴趣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一、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上的误区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理念已被广为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至于何时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仍有一定困惑。
2.学生阅读材料少,阅读兴趣不浓
从当前教材看,在三四年级英语教学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篇幅较长的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和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此外,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小,手头资料少,从而导致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3.重视阅读结果,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走过程,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内容,忽略了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所在。有了阅读的兴趣作为前提,阅读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阅读材料要有趣味性。可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幽默有趣的故事或笑话。其次,阅读材料要有合理性。在选材过程中避免语言过难或过易。再次,阅读材料要有多样性。题材要多样化,且要贴近生活。
另外,对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并增加深层理解。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除语言因素外,还受到中西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应有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增加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2.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習惯性动作,如弄手指、摆头等,这既影响阅读的速度,又妨碍对句子的理解。
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因此,要根据上下文、同义词、反义词、词根、语境等猜测词义,还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同时应培养学生阅读限时的习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观念,提高阅读速度。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前(Pre-reading)——朗读拓展促阅读
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学生不熟悉语篇主题,阅读时就会出现障碍。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为他们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2.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他们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
感知是读者对书面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这样,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3.阅读后(Post-reading)——语篇的有效延伸
(1)阅读教学与Reciting相结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学生不但要通过阅读理解其内容,还需通过朗诵、朗读获取语感,并学到更多的地道英语。通过一定的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阅读教学与Listening相结合。阅读完成后,教师可精选或自编若干与本单元内容话题相关或相仿、语法相近、词汇难度相当的短文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欣赏相关的VCD,然后给学生时间快速阅读。也可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如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商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或某一话题的内容。
(3)阅读教学与Writing/Project相结合。这不但有助于对所读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笔头书写、动手能力。这种训练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另一类是选取合适的录音文字材料,先除去文章中一些单词、词组,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遍,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如描述一种动物并写下来;或让学生根据内容,发挥想像画图;或根据适当材料,让学生剪贴、做卡等。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培养。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幸福的源泉和美好的回忆。在有形的课堂学习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
【关键词】思维能力;加强指导;兴趣
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要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一、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上的误区
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理念已被广为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至于何时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仍有一定困惑。
2.学生阅读材料少,阅读兴趣不浓
从当前教材看,在三四年级英语教学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篇幅较长的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和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此外,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小,手头资料少,从而导致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3.重视阅读结果,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走过程,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内容,忽略了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所在。有了阅读的兴趣作为前提,阅读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阅读材料要有趣味性。可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幽默有趣的故事或笑话。其次,阅读材料要有合理性。在选材过程中避免语言过难或过易。再次,阅读材料要有多样性。题材要多样化,且要贴近生活。
另外,对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并增加深层理解。在英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除语言因素外,还受到中西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应有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增加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2.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習惯性动作,如弄手指、摆头等,这既影响阅读的速度,又妨碍对句子的理解。
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因此,要根据上下文、同义词、反义词、词根、语境等猜测词义,还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同时应培养学生阅读限时的习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观念,提高阅读速度。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1.阅读前(Pre-reading)——朗读拓展促阅读
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学生不熟悉语篇主题,阅读时就会出现障碍。因此,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为他们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2.阅读中(While-reading)——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他们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
感知是读者对书面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这样,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3.阅读后(Post-reading)——语篇的有效延伸
(1)阅读教学与Reciting相结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学生不但要通过阅读理解其内容,还需通过朗诵、朗读获取语感,并学到更多的地道英语。通过一定的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阅读教学与Listening相结合。阅读完成后,教师可精选或自编若干与本单元内容话题相关或相仿、语法相近、词汇难度相当的短文进行听力训练,让学生欣赏相关的VCD,然后给学生时间快速阅读。也可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如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商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或某一话题的内容。
(3)阅读教学与Writing/Project相结合。这不但有助于对所读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笔头书写、动手能力。这种训练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另一类是选取合适的录音文字材料,先除去文章中一些单词、词组,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遍,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如描述一种动物并写下来;或让学生根据内容,发挥想像画图;或根据适当材料,让学生剪贴、做卡等。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培养。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成为学生幸福的源泉和美好的回忆。在有形的课堂学习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