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建设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办好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精神激励下,各高中学校都在为创建特色学校而努力。然而,特色学校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全校师生,甚至数代人的艰苦努力、薪火相传而形成的。所谓“文化立校,质量强校”,学校文化是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相渗透的结晶,是当前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出来的,是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创新出来的,必须通过建设学校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不断去挖掘,去传承,去发扬,去创新。使之教育和培养一代代的学子,最终建成特色学校。
  广州市美术中学作为一所刚从职业学校转制过来的、年轻的特色高中,既要从过去职业学校的办学经验中总结、吸收其历史的精华。又要善于在特色高中的“二次创业”进程中,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创设校本特色课程,并命名为“与美同行”,以此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新。
  一、“与美同行”特色课程与学校文化
  “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建立意蕴丰富,既体现了美术中学以美育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又展现以美育引领学校文化,以美育作为传承学校文化的纽带,对美育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而永不停息。“与美同行”特色课程体现了我校强烈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又富有美感和动感。其中,“美”的含义丰富,既是艺术美,又是自然美、环境美、社会美、行为美、心灵美等,更是我校四字校训“爱、真、美、新”中的一方面,强调了以“美”的熏陶去影响、塑造和锻炼每个学生的思想、人格与行为。象征着以美的元素与氛围伴随着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当代岭南画派大师、著名画家关山月和黎雄才分别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广州市美术中学”和学校美术展览馆的名字“艺苑”,其中“艺苑”意为“文学艺术荟萃之处”。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为学校建校三十周年庆典亲笔题写了“与美同行”四个富有学校发展内涵的大字,这不仅是对美术界名家大师美术精神在我校有效延续的缅怀和概括,更是对我校未来艺术发展和社会辐射的期望。作为美术中学,我们的目标是向美术类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全国九大美院的生源基地,培养美术家的摇篮。这和关老、黎老、许院长对我校的期望是一致的,也符合当前学校特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学生能进一步探究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甚至中华文化,体会其中的博大精深,感受体验美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美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审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学校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二、“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基础保障
  学校实施“与美同行”特色课程振兴学校文化,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1. 改革创新之天时
  2005年学校转制以来,以第六组的生源却取得了95%升大学、45%上本科的优异成绩,从125所普通高中中脱颖而出,连续四年荣获“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究其原因,得益于我校始终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牢牢秉承学校的核心文化“美”,紧紧围绕“特色办学,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而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情感,向美术类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办学理念“特色办学,弘扬个性,和谐发展”十二个字,寓意深刻,可以诠释为:通过实施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模式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美术爱好和美术专长,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与美同行”特色课程正是践行着这一办学理念,把美的元素全面渗透到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
  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明确了“爱、真、美、新”的校训。意为以爱的濡染、真的追求、美的熏陶、新的高度不断去激励学生的发展。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敬业、严谨、博学、进取”的教风和“坚毅、好学、精艺、奋发”的学风。并特别提出了“团结共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科学进取”的“美中”人精神,以激励大家团结奋斗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斗志。
  多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共有国家和市级立项课题10多个。其中,2009年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以美术为特色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科研任务,聘请了黄崴、黄宪、李伯宁、李清刚、刘荣秀等教育科研专家为顾问。围绕特色办学,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美术中学的教学指导方案、美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分科教学、分层施教、动态管理、科学评价” 的美术教学模式改革、小班化管理与分层教学的改革试验、级组指导下“工作室管理责任制”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等。并根据各学科特点渗透美术元素编写了36本校本教材,还与陈家祠有关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广东民间美术欣赏》的网络教材并供全市中小学生选修使用。由此,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项目学校”。同时,还是广州市“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和“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试点学校”,为打造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广州市民间工艺文化传承基地之一,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美术选修课,如美术鉴赏、设计、摄影、篆刻、书法、动漫等,并开展广东民间美术探讨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如,学校每年参加南海神庙的“波罗诞”以及“乞巧节”等活动,为期一个月的“美术节”已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美术才华的大好舞台。
  学校不仅和国内著名美术学院校进行交流合作,还是西南交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生源基地,是广东考试院指定的全国美术单考考点学校。此外,学校成功和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UCOL)联合办学,每年输送优秀生前往留学。目前,学校还在不断拓展和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众多名校合作交流。
  这一切“天时”都为推进“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思想基础和有利的操作条件。
  2.得天独厚之地利
  学校地处广州越秀区,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的南粤文化艺术,岭南书法、岭南画派、诗歌、建筑、盆景、工艺到岭南民俗和饮食文化,都反映了其丰富内涵和绚丽多姿的岭南特色。而其中有着两千年历史积淀的广州西关文化又以商埠、古刹、老街、书画、粤曲、国医、武术、美食等发挥其独特风情。学校毗邻的文德文化千年老街,是广州最早的艺术品交易场所。这些地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无时不在对美术中学的成长进行着美的熏陶,成为不断拓展素质教育艺术内涵的优越条件。
  就学校本身而言,美术中学是培养美术人才的学校。校园的美术元素处处可感,进入校园,是主题雕塑“美”字,专业楼走廊的“艺术之光”;艺苑展览馆门前的漆雕“风调雨顺”;田径场四围的浮雕“生命之歌”;雕塑“掷铁饼者”和“思想者”;图书馆的“心灵之窗”……
  学校的“校史展览馆”,不仅收藏有关山月、黎雄才、潘鹤、杨之光、胡一川、廖冰兄、连登、许钦松、洪楚平、方土等美术界大师名家的书画墨宝,还有国家、省市领导对我校办学和发展殷殷期望的题词,如前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欣然题字并赠其著作两册(《原来篆刻这么有趣》和《突围》);以及朱森林、林雄、黎子流、陈传誉、许任之、华同旭等的题词。有介绍学校的创建历史,展示学校取得的各项荣誉、奖牌、奖杯。激发师生热爱美中的强烈情感和做美中人的自豪感。
  学校艺苑展览馆和美术阅览室,更体现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深厚的美育文化。“艺苑”二字是黎雄才大师题名,展览馆不仅展出学校师生优秀作品,也是学校美术特色教育成果对社会展示的窗口,还是广州市美术教研会展示活动的基地。仅2011年底,市教研会就在此连续举办了全市的中小学教师摄影和国画展览。美术阅览室里则收藏着丰富的有关美术设计、绘画、动漫及连环画近6000册。这些场馆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了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社会打开了一扇艺术之窗。
  这“地利”的校园氛围为“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3. 名家大家之人和
  作为一所美术特色普通高中,学校美育资源丰富。有专任美术教师近30人,全部毕业于国内名牌高等美术院校,其中11人为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比赛屡屡入选和获奖,是一群高起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美术教师的组合。学校还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华师美术学院沟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业务和素养培养,同时,学校坚持全员美术素养综合培训。
  学校特聘请了广东画院党总书记、副院长洪楚平和广州画院院长方土以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中心主任林顺文为名誉校长。三位名家的加入,其背后是省市画院和省美协的众多画家,使学校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学校作为“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师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储备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师资资源。
  学校“艺韵”文学社和团委、学生会通过开展“寻找校友足迹”的活动,联系了一批事业和绘画上卓有成效的知名校友,如:广州画院著名画家,广州青年画院创作部部长方瑞和著名设计师,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设计评比优秀奖获得者苏镇焕,著名漫画家、插画家关颖等。在开展和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UCOL)联合办学的过程中,美术科冯汉玮、林敏、张婕三位教师成为该学院的客座教授,该院的资深教授也定期到我校授课,促进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
  同时,我们的学生都是带着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进入到美术中学,家长和学生怀着对学校的信任之情和成为一名画家、工艺设计师的憧憬,这是实施特色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
  学校教师、外聘专家教授和学生与家长,三级梯队共同铸就的“人和”优势,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坚实实践者,保证其扎实有效地开展。
  由此可见,学校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推进“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
  三、“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
  1. 课程结构
  特色课程将作为弘扬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和越秀文化的精髓的载体,逐步建立起富有广东民间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架设传承岭南文化与培养优秀美术人才和高素质现代人的桥梁。课程主要分为“美的欣赏”、“美的实践”和“美的创造”三大部分,体现对学校、地区、地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突出了课程的结构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课程通过选修课程、渗透课程、实践活动课程、采风写生集训课程和营造校园氛围五种形式完成。以选修课程为主,其余为辅,主要围绕培养美术兴趣和提升美术素养展开,将美育的元素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共同完成“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实施。课程具体如下表。
  2. 课时安排
  课程的设置分三年完成,每周2课时,每学年共80 课时。
  高一和高二年级每学期各有7—10天外出写生,高三年级写生集训的时间60天。
  3. 课程实施
  通过“与美同行”特色课程的开展,积极探索“以美育人”的教育规律,从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角度去寻找切入点,科学合理地推进特色课程的实施。具体实施计划为:
  第一年: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从养成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开始,在高一开展“艺术家成长历程”(美中人成长指南)和“世界著名艺术赏析”等课程,开阔美术与设计的视野,确立美术发展目标。结合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基地主题活动,考察研究广东民间工艺文化,了解本土艺术。开展民间工艺课程社会实践。主要围绕广东著名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景点,如四大名园、陈家祠、五仙观、拾香园、南海神庙等,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验制作。同时开展书法兴趣小组,展现中华传统笔墨的魅力。课程还可进行知识的外延拓展,将广东民间文化放置于多元文化背景中,在同种类文化或工艺技术的相互比较中实现对区域文化自身特质的寻绎与认知,以及对异地文化的接纳与包容,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审美价值的建立。
  第二年:美的实践,提高学生美术技能。
  把三大构成和民间工艺制作有机结合。平面构成主要结合民间图案、波罗庙内建筑、特色图腾,学习平面构成原理、方法、工具的使用,并认识广东剪纸、木版画的审美理念,学习和体验制作方法;色彩构成主要结合民间图案、波罗庙内建筑、特色图腾,学习色彩构成原理、方法、工具的使用,认识广彩、广绣的审美观念,通过设计草图进行学习体验;立体构成主要结合民间图案、波罗庙内建筑、特色图腾,学习立体构成原理、方法及综合材料的使用,认识广东“三雕”、建筑艺术、民俗手工艺等的审美观念,并制作体验。结合学校美术节等各项美术实践活动,邀请校友回校开展相关讲座,使美术经验可以传承。在文化课程中渗透美术元素,例如:语文课诗配画,生物课的自画像作业(体现遗传特征),历史课历史漫画人物与经典历史故事的创作等。
  第三年:美的创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结合全国的“小白杨”等系列创作活动,通过对民间传统建筑和工艺的学习,培养民族文化元素和艺术审美素养,不断开阔视野,为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打下基础。其中,中国传媒大学的“小白杨”竞赛,是动画和数字艺术学院每年一次的数字美术人才选拔大赛,面向全国高中生,参赛考生如果获得相关奖项,可与该校高考挂钩。
  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在传承学校文化、社区文化、本土文化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美术爱好、专长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
  四、“与美同行”特色课程实施的美好愿景
  通过“与美同行”特色课程实施,不仅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建设好美术特色高中,而且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专长,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在“与美同行”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步加深,特别是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进行发展创新,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保存延续发展。同时,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提高,美的内涵也日益丰盈,从专业的美,拓展到现实的美和心灵的美,一切美好都是学习的内容。日渐成为美的追求者,美的实践者,美的传播者,最终成为美的化身,完成与美同行的使命,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美中人”。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以美术为特色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GHB093126)研究成果】
  责任编校蒋小青
其他文献
对于私人经营的实体书店,生意和人气不仅是兴盛的代表,更是活下去的依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书店日子着实难熬。  “实体书店对空间依存度高,读者要有足够逗留时间,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人员聚集。”北京某实体书店负责人马笑巍坦言,疫情期间对于书店这种场所,公众唯恐避之不及。除了生活必需品消费,大家对图书的需求大为下降。  近些年,本就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除了打造文化空间和周边产品,外
笔者连续15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曾培育了一个高考英语满分“状元”,不但总结出了一些指导高三考生备考的经验,而且还对高考英语命题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对高考英语命题提出过重大改革建议,并且为教育部考试中心所采纳。  高三复习的传统方式就是“题海战术”,高三师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诚然,高考复习不练不行,但关键是不能漫无目的的训练,不能乱练,有些训练也不一定非要按照高考题型来练才更有效。事实上,并不是练
【考纲解读】  “符合文体要求”是《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求。  这个要求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近几年的大多数情况是“文体不限”,但有时也有明显规定写某一种文体的。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材料中一般存在一定的文体倾向。  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考纲解读】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上要求作文“符合题意”,这个“题意”是什么?试卷上有一句话是对“题意”最好的解释,即“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一则作文题目,“材料内容”就摆在那里,它是固定的、明显的。但“材料含意”却往往是游离的、甚至是隐含的,它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把这个游离、隐含的意义明确出来是审题的难点之一。  【样题分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码课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接收﹑观看教学视频的教学形式,其本质是微课教学。码课资源包含习题及讲解视频等课后辅助学习内容。  今年3月以来,笔者变革教学手段,着手在M校2020届A班推行课后环节应用高中历史码课相关资源的改革实践。半年来收到一定的效果,也存在不足,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思考。本文拟对码课资源的辅助性应用作粗浅探讨,求教于方家。  一﹑码
“坞沙门有渔船进港,注意查看……”  “海边风浪大,已及时劝离戏水群众,暂无其他异常情况……”  在浙江省温岭市温峤派出所组建的微信群中,不时传来沿海联合护村队队员汇报的信息。  地处温岭市温峤镇边陲的南湾、杨公岙、坞沙门三村临海而居,地势造就了这里的天然避风港,船只往来停靠多,流动性大。三村与温州市接边民情复杂,且交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形成警力控制薄弱的治安“洼地”,各类突发性事件处理无法做到
实用类阅读的考查内容在大纲上的规定非常丰富,主要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几个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考题的设置并不是面面俱到的。下面我们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为例,来分析一下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阅读的设题特点和规律。  一、选文梳理  二、解题指导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
传统文化沦丧的今天,我愿执著地守护鲁迅先生,我愿执著地守护心灵的高地。  周末,书店。我穿梭于书架间,寻找《且介亭杂文集》,我的目光落在《鲁迅全集》上,便走了过去……忽然,身后有人呼唤我的名字,是同学,她手里捧着一本琼瑶的《一帘幽梦》,看见我怀中的《鲁迅全集》,很是吃惊,用略带鄙夷的神色望着我:“你怎么还看这种冷冰冰的书!”  我惊住了,环顾四周,如织的读者在梁实秋、刘墉等人的闲适小品前攒聚,根本
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贯彻并延续了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并沿袭了近年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但命题形式更为新颖,设问更加巧妙;很好地结合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性特征,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今年的广东省高考政治做到了稳中有新,平中见奇,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要求。  一、试题分析与评价  1. 结构稳定,切合《考试说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模块比例与考试说
I 听力(共两节,满分35分)(略)  Ⅱ 语言知识及应用 (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30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urn things off if you are not using them. This age-old advice still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