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人意识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开始自觉,到宋代,进一步发展,在《沧浪诗话》中,严羽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念,他论证了“人”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自觉性。
  关键词:《沧浪诗话》;严羽;人;主体意识
  艾布拉姆斯认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组成了文学。世界为作者提供写作的素材,作者根据自己所需提炼素材,借由语言来创作文学作品。作品形成后,读者来阅读,从而完成文学活动。在文学活动中,人是自觉地参与其中。严羽认识到文学活动是人的自觉的审美活动,在其文论思想中,透露着主体意识的自觉性。
  一、文学活动中主体意识的自觉性
  文学即是人学,文学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作品由人创作出来,它必定会是人的影子的投射体。严羽在论文学时,看到了人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自觉性的表达。
  (一)学诗得要“识”、学习中展现主体意识
  文学即是人学,它是人的自觉性活动。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有诗才,多数得要靠后天学习。“以识为主”,学习前人的经典,多读书,多穷理,方可自然悟入。学习是写诗必要的,但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1]P26这就需要写作者自身的主体性意识的显现。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1]P1,严羽提出了学习写诗要以“识”为主,“识”就是通过对前人的经典之作的研读,有自己的认识。“识”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诗歌的形式有客观的规定,但是不为书所累,自然洒脱,把客观的东西内化,为我所用,才是学习的本质。严羽赞同,要写诗就得先学习,严羽看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严羽遵循“师古”的传统,提倡“以盛唐为法”,他所谓的盛唐并非指盛唐时期的诗歌,而是贯穿着“悲壮雄浑、气象浑厚”的诗学精神的诗歌作品。“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凌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治经,然后博取唐名家,酝酿胸中,久自然悟入。”[1]P1严羽推崇“盛唐”的诗歌,他写《沧浪诗话》的重要原因是纠正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病,“文字”“才学”是逻辑思维的显现,以形象思维来创作文学作品,缺少创作者的主体意识的显现,在艺术上学习古代的诗歌,忽略了对自身的关注,使文学脱离现实生活。但是他认为学诗得要向经典学习,取众名家之长、内化,显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身的诗歌风格。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我们的素材都来自生活。严羽在这里提倡写诗得有“诗法”,得要学习前人的经典,吸取众家之长,自身灵活运用,在创作中显现主体意识。
  (二)学诗得“悟”,“妙悟”的主体意识
  整个文学活动是自觉的审美活动,人自觉参与其中。严羽认识到写诗要以“识”为主,向“盛唐”诗歌学习,翻覆诵读,熟参那些经典之作,酝酿胸中,久而悟入。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1]P11以禅喻诗,严羽受禅宗的影响,他看到了诗歌与参禅的相同之处 ——“悟”。“严羽说得‘悟’是学诗、写诗的一种思维方法。”[2]P113文学有自身的规律,诗歌是审美创作,要以艺术直觉为主,“悟”所需的思维方法就是形象思维。反对以才学、议论为诗,是因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不同,文学需要的是形象思维。然而我们“以盛唐为师”,学习古人的经典之作,在艺术与风格上向古人学习,所学到的都是知识,进一步转化为形象性的知识,这样主体意识就会显现出来。
  严羽追求的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他赞同在写诗中主体意识的自觉发挥。诗歌是人创造出来的,人的学识有高下之分,但与诗歌的成就高下却不成正比。“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1]P11写诗,要以艺术直觉为主,更多地运用诗人的形象思维,文学创作虽然需要学习客观的知识,但是文学成就的高下却是诗人主体意识的显现。
  “‘妙悟’要求领悟和表现诗歌的艺术规律,其中包含着审美鉴赏和审美创作两个方面。作为‘妙悟’的鉴赏论来说,它是审美经验的积淀,要求全面理解和把握前人诗歌所创造的最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深刻地洞察其艺术特性和丰富经验;作为创作者来说,从‘悟’到‘妙悟’,主要是诗歌创作要富有形象性,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规律,正确处理好‘词、理、意、兴’的关系,达到‘词、理、意、兴’的统一。”[3]P296蔡先生从审美鉴赏与审美创作两个方面来理解“妙悟说”,我非常赞同。文学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作品里包含着作者的主体意识。作品完成后,它需要读者的阐释来完成整个文学活动。读者在阐释时,也会根据自身的主体意识来阐明文本,所以说,整个文学活动中都有人主体意识的自觉显现。
  “妙悟”所要“悟”的是诗歌创作、鉴赏所需要的形象思维,觉悟诗歌的艺术之美。尽管“妙悟”之说像参禅,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这思想有唯心主义的影子。但是我认为他提出的“妙悟”说,实则是他看到了主体意识在文学活动中的自觉显现,受时代的约束,他把这理解为“悟”。
  二、诗歌表现内容——人的主体意识
  在我国,有“诗言志”与“诗缘情”的传统,却都是说明文学的本质在于显现人的主体意识。
  “诗言志”与“诗缘情”都认为文学是表达人的怀抱、感情,而“诗言志的‘志’含有志向、抱负等的意思。渗透了儒家思想的痕迹”[4]P331,文学带有浓厚的政治教化的目的性,带有儒家思想的色彩,忽略了文学审美的本质规律。严羽关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看法没有儒家思想的色彩。他继承了我国“诗缘情”的传统,把“情”与政治教化分开,对诗歌的抒情本质予以了回归。他提出“诗者,吟咏情性也”[1]P26,一针见血地指出诗歌的本质特点——吟咏人的真情实感,看到人才是诗歌的本质的显现,人的主体情感才是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
  呼唤久违的审美理想,严羽提出了“兴趣”说,“‘兴趣’的艺术境界,是与一种高尚通达的感情相连的。提倡表现高尚通达的感情,反对把诗歌当成表现个人琐碎欲望的工具,应是严羽提倡‘兴趣’说得意义之一。”[2]P23诗歌创作要以“识”为主,由“识”而“悟”,一味妙悟,而至于“兴趣”的艺术境界,所以,文学内容是人主体意识的自觉显现。
  严羽以禅论诗,推崇“盛唐诗歌”,提倡写诗“要以识为主”,向古代经典学习,熟参经典,一味妙悟,达到“兴趣”的艺术境界。把文学的本质予以向抒情本质回归。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一系列诗话理论,关键点都在于“人”,他都看到了人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的自觉显现。
  宋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求字字有来历,“点石成金”,而忽略了文学的审美特征。严羽为了拯救诗坛,他提倡“师古”,以盛唐诗歌为师,熟参以悟,写出有“兴趣”的诗歌,在诗歌里描绘诗人的真情实感,把诗歌的诗歌的本质回归到抒情上来。这些都是严羽看到了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以人为主,人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主体意识给显现出来。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禅学思想与心学的影响,他的诗学观念看起来有唯心主义的影子,实则是他看到了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显现。
  参考文献:
  [1]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
  [2]洪树华著.《沧浪诗话》诗学体系及批评旨趣[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8.
  [3]蔡镇楚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9.
  [4]彭亚飞著.中国正统文学观念[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目的:进行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救治体会的探讨。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方法和原则进
《我最后的公爵夫人》是罗伯特·勃朗宁运用“戏剧独白”的写作手法创作的经典之作。一个失语的、无名的女性形象被叙述者所构建,这种手法深刻反映了女性被压迫的社会地位。
《论张爱玲的小说》是在傅雷古典美学思想建构中形成的自足体系——“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体系”,该体系由崇尚力与美的悲剧追求、崇尚正统的雅化追求、推崇典型的现实主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工作实际中运用英语进行旅游服务的能力。基于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建立高职
“西城区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北京市西城区探索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的制度体系,经过五年的工作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成果。但是,在认证点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警察院校女生普遍存在的自负与自卑心理、依赖与从众心理和攀比与求高心理等心理现状,阐述了加强警察院校女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警察院校女性心理问题及教育的对策,即:一是要女生自强,发挥长处积极主动就业;二是要学校配合,提高警察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要政府干预,营造良好的就业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  关键词:警察院校;女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一、警察院校女生心理现状
患者:男性, 18岁, 因十二指肠郁积症, 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
摘要:在以往的莫里森研究中,鲜有学者从作品中的人物姓名角度分析其象征意義,以及这些姓名对莫式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上帝帮助孩子》不仅在情节构思和遣词造句中彰显出其无穷的魅力,人物姓名的设置也显示出作家的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Bride的姓名进行分析,探讨莫里森赋予其这个姓名的用意,以及人物姓名对主题的揭示作用,以期为读者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上
【摘要】《伤寒论》是中国四大经典之一,它为中国中医发展史带来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象征着中国中医历史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我曾经学习《伤寒论》理论并深有体会,如今再将其与我的临床工作联系起来,更感悟到它的宝贵价值。以下主要结合我所学习的《伤寒论》展开探讨,结合我的临床实践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临床体会;“六经”;合方治疗;伤寒;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身体对某些变应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科从1998 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