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的生命意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基于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探究,着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感和精神,促进学生丰富而又具有个性地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掌握的问题或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教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会学”的主动状态,引他们“入景入情”,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如:我在教指数概念这一节课时,手拿一张纸,然后问学生:我把它对折,并无限次对折,你能猜出它将会有多高吗?当学生听到将会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大吃一惊,兴趣也随之大增,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求即被唤起。激起了学生急于想知道将要学习内容的欲望。就这样,每教授一个知识点,我始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兴奋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被点燃,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给予学生自由空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学说认为:“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她对传统教育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为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如:在探索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研究一次函数的图像与k和b的关系。因为这个问题要分类讨论,部分学生有困难,于是进行了分组合作讨论。在学生探索了三十分钟以后,我请小组派代表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再作补充,最后我来小结。我深深体会到这样的效果比平时讲的效果好得多。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培养实践操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教师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而且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的精神,从而最终达到能自主学习数学学科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1-01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
【摘 要】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发展,电教多媒体教学给数学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空,为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 信息技术 突破 直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
【摘 要】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学的前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角色体验又能促进自主学习的参与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师指导 民主平等 教学情境 角色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系统。新课改形势下,要求教
自实施教改以来,传统的“死读书,读死书”已被现代流行的“大语文艰”所替代,即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时至今日,虽然课内阅读的地位并未动摇,但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实,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尽管制定语文教材时专家考虑得比较周
本方案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一节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本地区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    1、教材    1.1 教材简析  本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ATP的生理功能、ATP的结构简式、ATP-N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教材对糖类、脂肪的功能做简单分析,直接过度到ATP的功能即: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物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作为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87-01  摘要: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科学指导,扎实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等几个方面,细致地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提高 写字质量 激趣 加强训练 评析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
我从事小学教育以来,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数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朗读教学上,我一直是这样教学的:    一、用情去读    多数文章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是尤为重要的。声音的力量,声音的形象,若没有“情”,便不会产生。调动起饱满的情绪,就会由“情”支配。假若没有调动出情感,生硬地用各种既定的表达方式套用“情”,就很难迸发出朗读时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情景是:教师如同是钦差大臣,教材如同是圣旨,而学生则如同是俯首听命的臣民,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当作扑不灭的绝对真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教师眼中的学习佼佼者,往往并没有成为栋梁之材。针对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认
记叙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也是中考的重量级题形之一。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记叙文知识的技能技巧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问题琐碎,所以常常让语文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只烫手的热山芋,难以下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解读记叙文阅读理解,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和大家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