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1-01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笔者从探究性学习中,对探究的内容、形式、策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作出初步探讨。
一、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物理学科的主题是物质和运动,涉及到物质的特性、机械运动、声和光现象、电磁运动、物质结构、功和能等方面的内容。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逻辑,而轻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过于强调人类的成功经验。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到陌生,掌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基于求职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创造性获动。
有些课题适于部分研究;因为这些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大,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全面研究,换有些知识属于介绍性的,宜用讲授,讨论法进行教学。以《电功》为例,电工的涵义、电功的单位、公式运用等用讲授法“影响电工大小的因素”可当作未知规律采用研究法教学,其过程:(1)提出问题: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猜测: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等因素有关。(3)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要求明确设计思路(控制变量法)。(4)动手实验。(5)得出结论:电功大小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有关。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更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明确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形式
1、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营
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是:以问题带动学习,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积极主动的学习代替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课堂内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如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例如:发现是探究。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如“平面镜”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蜡烛在平面镜钱可以成一个像,让后提问“怎样确定像的性质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组提供两支相同的蜡烛,一个玻璃板,一张画有方格的白纸,三块粗糙程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问题,等等。
2、课外活动——天就性学习的延伸
物理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然科学。探究性小实验与小制作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完成这类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就行了。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在家庭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完成。如八年级物理一开始讲“测量”向学生布置测量任务,如自制牛皮纸的卷尺,并用尺测量象棋子的周长、厚度、直径,或重庆到北京铁路全长等。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探寻结论。再如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橡皮筋长短不一致,测力计刻度也就有差别,这必定引发学生的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埋下种子,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挈机。课外探究性实验与制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过程,进行试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五官”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三、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教材中有关问题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情景最好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的动画,电影片段,新奇的演示,学生代表的小制作、师或生讲述有特色的某种经历等等,都可让学生处于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锁定任务,明确合作的目的
这里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作业”,不过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业,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八年级上了引言课后,把学生搭配组成小组,对各小组布置任务“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量一个象棋子的体积,下周评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由于马上要学测量,学生非常关心,加上与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又要评比,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高涨。
3、加强指导,教会探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过程指导:实验观察现象,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提出具体要求,如:学会局部观察、整体观察,学习对比观察、转换观察;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习惯,能制定观察计划和表述观察结果,能通过观察提出质疑;实验操作,就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操作顺序完成实验,理解这个操作顺序的科学依据;收集信息,就要指导学生如何登陆英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所在网名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在当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尝试并改进着物理课中的探究教学。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的可缺少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探究内容 探究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重构基础教育课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笔者从探究性学习中,对探究的内容、形式、策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作出初步探讨。
一、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物理学科的主题是物质和运动,涉及到物质的特性、机械运动、声和光现象、电磁运动、物质结构、功和能等方面的内容。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的逻辑,而轻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过于强调人类的成功经验。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到陌生,掌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基于求职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创造性获动。
有些课题适于部分研究;因为这些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大,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全面研究,换有些知识属于介绍性的,宜用讲授,讨论法进行教学。以《电功》为例,电工的涵义、电功的单位、公式运用等用讲授法“影响电工大小的因素”可当作未知规律采用研究法教学,其过程:(1)提出问题: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猜测: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等因素有关。(3)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要求明确设计思路(控制变量法)。(4)动手实验。(5)得出结论:电功大小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有关。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更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明确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形式
1、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营
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是:以问题带动学习,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积极主动的学习代替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课堂内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如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例如:发现是探究。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如“平面镜”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蜡烛在平面镜钱可以成一个像,让后提问“怎样确定像的性质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组提供两支相同的蜡烛,一个玻璃板,一张画有方格的白纸,三块粗糙程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问题,等等。
2、课外活动——天就性学习的延伸
物理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然科学。探究性小实验与小制作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完成这类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就行了。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在家庭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完成。如八年级物理一开始讲“测量”向学生布置测量任务,如自制牛皮纸的卷尺,并用尺测量象棋子的周长、厚度、直径,或重庆到北京铁路全长等。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探寻结论。再如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橡皮筋长短不一致,测力计刻度也就有差别,这必定引发学生的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埋下种子,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挈机。课外探究性实验与制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过程,进行试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五官”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三、引导学生探究,要选择合适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教材中有关问题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情景最好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的动画,电影片段,新奇的演示,学生代表的小制作、师或生讲述有特色的某种经历等等,都可让学生处于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锁定任务,明确合作的目的
这里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作业”,不过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业,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八年级上了引言课后,把学生搭配组成小组,对各小组布置任务“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测量一个象棋子的体积,下周评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由于马上要学测量,学生非常关心,加上与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又要评比,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高涨。
3、加强指导,教会探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过程指导:实验观察现象,就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与技巧,提出具体要求,如:学会局部观察、整体观察,学习对比观察、转换观察;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习惯,能制定观察计划和表述观察结果,能通过观察提出质疑;实验操作,就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操作顺序完成实验,理解这个操作顺序的科学依据;收集信息,就要指导学生如何登陆英特网,提供相关信息所在网名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在当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尝试并改进着物理课中的探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