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做着各种努力,但效果多有不佳的遗憾。如何克服这一遗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反思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探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改革之风在教师们中间悄然掀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气象。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这种新气象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就在于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们深入反思。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淡化吗
我们知道,概念(Dictionary)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启蒙性质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有如此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概念教学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淡化的。如我们教师都有这种疑惑: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在在问题,就是忽视概念教学,以为学生学会了计算操作,就可以了。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概念,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说,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淡化了概念教学,就是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二、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变得聪明
本来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效就是让我们的孩子逐渐聪明起来,拥有一双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能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就是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想。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把数学当成一种技术来看待了。并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地为学生总结着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也就是教师们乐道的“巧解”。这是教师们应该反思的又一问题。殊不知这种“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最为注意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终南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最大失误。因为做任何事情,巧的方法总是产生于复杂,不经历复杂,焉能总结出简捷?再说“巧解”是有局限性的,实用于巧解的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以特殊来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分析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除了使学生完全丧失解题能力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想的作用。
三、教学怎样才能归依生活的真实
这里所说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要学生返回到人类的初始去探索数学知识,而是说在教学中要像生活中一样,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去构建数学模型。这是又一个教师应该深入反思的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追求“十全十美”,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陷阱”,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避免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教学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正是学生出错,才不会掩盖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萧玉华,小学数学教学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 第3期
[2]张德洪,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到底 《小学数学》2008年 第5期
[3]王光义,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 第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改革之风在教师们中间悄然掀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堂教学的高层次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气象。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在这种新气象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就在于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们深入反思。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淡化吗
我们知道,概念(Dictionary)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启蒙性质的,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有如此的表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概念教学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淡化的。如我们教师都有这种疑惑: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在在问题,就是忽视概念教学,以为学生学会了计算操作,就可以了。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概念,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的问题。正如上文所说,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教师淡化了概念教学,就是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二、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变得聪明
本来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效就是让我们的孩子逐渐聪明起来,拥有一双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能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就是让学生拥有数学的思想。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把数学当成一种技术来看待了。并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地为学生总结着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也就是教师们乐道的“巧解”。这是教师们应该反思的又一问题。殊不知这种“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最为注意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终南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最大失误。因为做任何事情,巧的方法总是产生于复杂,不经历复杂,焉能总结出简捷?再说“巧解”是有局限性的,实用于巧解的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以特殊来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分析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除了使学生完全丧失解题能力之外,几乎起不到任何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思想的作用。
三、教学怎样才能归依生活的真实
这里所说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要学生返回到人类的初始去探索数学知识,而是说在教学中要像生活中一样,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去构建数学模型。这是又一个教师应该深入反思的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可追求“十全十美”,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陷阱”,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避免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教学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正是学生出错,才不会掩盖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萧玉华,小学数学教学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 第3期
[2]张德洪,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到底 《小学数学》2008年 第5期
[3]王光义,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