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教学和现实生活中,常碰到学生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和毕业后的作为都不理想,这说明有非智力因素决定着学生的成就,那么非智力因素有哪些呢?现实当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现状如何?作为一线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
从实践层面讲,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到教师讲述有些学生智力很好,但就是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差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些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从理论层面讲,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最早是由亚历山大提出,后经韦克斯勒研究并重新提出,从而得到世人的公认。从广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影响活动效率的除智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说来,它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心、自制性和独立性等内容。
从学生学习层面讲,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学习成功不仅需要学生有一事实上的智力,而且还需要像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因此学习的成功,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可以这样说,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如果其非智力因素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和低分低能的教育废品,充其量只能成为“小器”,不能成为“大器”,而具有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只要其非智力因素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而可能成为“大器”。
二、历史与社会课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利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情感教学的原则最起码有三条,即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倾注我们的真情实感,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说服教育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点: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不搞强制性的压服。二是注意启发自觉,既注意对学生思想的疏通和诱导,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作深入的剖析,以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并把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早在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身体力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历史与社会中“妈妈的账本”、“创业的学问”等都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还有时政资料也可以成为教学的及时素材或者整合课本资源。如以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小学事件、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的地震为例,就可以设计“生命的宝贵”教学思路:生命的脆弱?邛珍惜生命?邛如何珍惜生命?邛感恩生命。贴近生活,就在身边,学生听起来就感到应感谢生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当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应如何做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学生很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现在有时一走进课堂学生就开始鼓掌欢迎老师的到来,其他老师调课学生还不同意,有时下课了,学生还要求老师继续讲下去。另外,我觉得也符合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也确实能达到高效减负的要求。不过有些地方的实践还有待今后不断改进、完善、探索。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2]历史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
从实践层面讲,在日常教学中,常听到教师讲述有些学生智力很好,但就是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差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些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从理论层面讲,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最早是由亚历山大提出,后经韦克斯勒研究并重新提出,从而得到世人的公认。从广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影响活动效率的除智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说来,它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坚持心、自制性和独立性等内容。
从学生学习层面讲,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学习成功不仅需要学生有一事实上的智力,而且还需要像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因此学习的成功,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可以这样说,一个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如果其非智力因素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的畸形儿和低分低能的教育废品,充其量只能成为“小器”,不能成为“大器”,而具有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只要其非智力因素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而可能成为“大器”。
二、历史与社会课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1.利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情感教学的原则最起码有三条,即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倾注我们的真情实感,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利用说服教育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点: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不搞强制性的压服。二是注意启发自觉,既注意对学生思想的疏通和诱导,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作深入的剖析,以分清是非,辨别真伪,并把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利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早在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乃生活的改造。生活决定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身体力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历史与社会中“妈妈的账本”、“创业的学问”等都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还有时政资料也可以成为教学的及时素材或者整合课本资源。如以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小学事件、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的地震为例,就可以设计“生命的宝贵”教学思路:生命的脆弱?邛珍惜生命?邛如何珍惜生命?邛感恩生命。贴近生活,就在身边,学生听起来就感到应感谢生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当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应如何做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学生很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现在有时一走进课堂学生就开始鼓掌欢迎老师的到来,其他老师调课学生还不同意,有时下课了,学生还要求老师继续讲下去。另外,我觉得也符合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也确实能达到高效减负的要求。不过有些地方的实践还有待今后不断改进、完善、探索。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2]历史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