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刨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
  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
  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
  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
  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
  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现在,学科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
期刊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思考是结论,而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及提高智慧的诀窍,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着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能力。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一定方向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就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进教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
期刊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人文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他们的自悟是根本,但教师引导是关键。学生自悟不力,所得情感游离于诗句之外,需要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融情感于字句之中、读者心中。所以教师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自已拥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积淀,在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早
期刊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有人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到今,教师一直倍受人们推崇。但是我却要说,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老师,不能只享有那头顶的光环与荣耀,而应当踏实地本着良心做事,细心地做好本职工作,用爱心去为千家万户的生活保驾护航。  小时候常昕老人说:人哪!活一辈子不容易,为人处事一定要对得起良心,为子孙后代积德。这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凡事要对得起良心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做为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无疑,学生是这个多元化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后备军,他们掌握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大门,可以比较深入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祖国。然而,固有的教学模式是十分狭隘的,使学生们对这种基本上能沟通全球的语言产生强烈的枯燥感。为此,我通过不断地摸索课堂教学方
期刊
著名物理学丁肇中教授曾有肺腑之言:“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常思忖这句话的分量,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善于观察幼儿,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十分重要。  1、了解、尊重幼儿  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