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唱响语文课堂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人文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他们的自悟是根本,但教师引导是关键。学生自悟不力,所得情感游离于诗句之外,需要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融情感于字句之中、读者心中。所以教师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自已拥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积淀,在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
  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许多参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尊重个性凸显人文课堂。
  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做好服务。小学生的特点是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大部分教师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运用多媒体,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例如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这件事来说吧,日常教学中,只是教师强制性地指名拼读,指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难辨的字形。其实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学生合作互查,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直接报生字的,可以报偏旁的,可以报字的结构的,也可以报字谜的……总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也正是人文性的体现。
  求异思维凸显人文课堂。
  例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课文时,正读到司马迁说的一段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读到动情的时候,或然有一个女同学王倩站起来问:“老师,泰山在哪里?泰山有多重呀?人死后能有泰山那么重吗?”突然冒出这么些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现在我们是在读课文,你要认真听老师读,不要开小差,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怎一句“以后再讨论”能了得!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一个人能有多重,怎么会死后比泰山还重呢?泰山可是一座大山呀!显然.他是不理解这里“重”字的含义。多爱动脑、爱问的好学生呀,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忽略了,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忽略。
  巧设问题凸显人文课堂。
  例如教古诗,能串词理解诗意,又能说出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学生体验深切,教师就是教学成功。然而,教后深思,总觉教师这样的引导机械而又模式化,学生对诗句的感悟苍白、肤浅,师生交流落入俗套,不见了灵性,没有了悟性。应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人文情怀。例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教学中的体悟: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坐船J顷长江水东流而下,越去越远。长江上果真只有“孤帆”吗?其实,阳春三月,长江上千帆竞发,不会只有一条船。可作者为什么把孟浩然的船称为“孤帆”?这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故人是只身而去,我不能陪伴,他是多么的孤单。这个“孤”不是客观情景,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这个“孤”显出两人情谊之深。所以,“为什么把孟浩然的船称为孤帆?”是教学的研读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诗句丰富的人文内涵,促成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关节点。老朋友乘船渐渐地远去,“我”望不见老朋友了,只能望见滔滔江水向天边奔流。作者心中“流”的仅是长江水吗?这又是一个研读点。用“金钩”,去“钓”蕴涵在其中的人文情怀。巧设疑问,通过情景描述,诵读激情,启发诱导,学生感悟充满了灵性、洋溢着人情,教学也由此走向成功。
  激情朗读凸显人文课堂。
  在朗读中激活学生情感体验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人文情感十分丰富,读了一篇文章之后,如果学生体验不到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没能被这种情感所打动,那么,就谈不上对课文的理解,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启迪。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例如《黄果树爆布》一课,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瀑布惊心动魄的磅礴气势。为了让学生想象澡布惊天动地的场面,感受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倾听教师的配乐朗诵,随着那激荡人心的《黄河大合唱》钢琴曲与课文内容的有机结合,老师的朗读渐人佳境。老师声调激昂,时而加快速度,时而缓慢强调,时而加重语气,老师的情感随着音乐,随着作者的情感在放纵地流淌,他们感受到了瀑布那恢弘的气势,感受到作者那澎湃的激情。教室里听不到一点点声音。从孩子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老师的声音和情感已经深深感染了他们。总之,语文不可能是“纯”工具,它总是承载着人们所要表达的情、理、意、趣。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想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开阔了精神境界,促进了情感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通过尊重个性发展,爱护求异思维,并切教师要注重学生自我朗读时的情感体验,还要有教师巧妙设置问题的引发情感体验,都是关注人文课堂的思路之一。所以,学生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获得能力的场所,更要成为学生体验人生的天地。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此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呼吁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在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实现涵育人文精神的要求呢?本文拟就自己比较了解的历史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人文
期刊
温家宝总理以国家政策方针的战略高度上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全国社会各界都纷纷以各种方式响应号召。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下,节约成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孩子的不节约行为似乎还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指出的教育的浪费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这正是我们忽视了对孩子的节约教育,这其中既有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当然也有社会的原因。  一、孩子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而这三个方面都和历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又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近几年来,来自社会的信息,使历史课的教学功能大大降低,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各项功能呢?在近十年的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其中一二。  一、结合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1、通过悠久的文化遗产教育,
期刊
索质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摒弃教师唱“独角戏”。提倡“做数学”,通过感受发现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我觉得,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种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既便是不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小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可以说,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期刊
现在,学科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
期刊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思考是结论,而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及提高智慧的诀窍,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着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能力。自主学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在一定方向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学习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理、结论与典型事例相结合,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这就为课堂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改进教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出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期刊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观察力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而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要具有正确细致的观察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小学生的口语、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和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