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原住民表达自我的方式,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与祖先不同的是,他们现在用的是丙烯树脂颜料,将画点绘在从比利时买来的帆布或亚麻上。
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云恩杜姆的原住民艺术家盘腿而坐,手拿画笔将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点成帆布上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引来游客们的围观和拍照。近日,在世博澳大利亚馆的“畅想”活动区里,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文化成为亮点,以独特创意和无限激情在世博园刮起一阵原住民艺术旋风。
多年来,原住民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保护原住民艺术已成为热议的题目。在云恩杜姆,当地政府采用社区艺术中心的形式,不但延续了原住民艺术的生命,更让其迈向全世界。
“点”出来的艺术
浩瀚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映衬着澳大利亚广袤的国土,在那片大地上,原住民创造出了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原住民的信仰与生活习俗,是记录原住民精神世界与文化传统的图像百科全书,而其鲜明的艺术形态,更是充满着神秘的象征和斑斓的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温迪·努伽拉伊·布朗和阿尔玛·努伽拉伊·格兰尼提丝是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云恩杜姆的两位原住民女艺术家,这对姐妹画家在澳大利亚馆内现场绘制自己部族特有的点画,向世博参观者“诉说”瓦勒皮日族群在澳洲土地上的过去与现在。
瓦勒皮日族群是澳大利亚众多原住民中的一脉。温迪和阿尔玛都来自当地瓦鲁库朗古原住民艺术家集团。姐妹俩的经纪人塞西莉亚告诉记者,点画是两人所属的瓦勒皮日族群的绘画特色,祖辈传下来的大量故事则是她们绘画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主题大多围绕故乡的星空、动物等日常生活里特有的事物。瓦勒皮日族群的绘画没有底稿,画者用想象和情感创作出永不重复的作品。
55岁的妹妹阿尔玛向记者解释一幅蓝色帆布上的星空图案,原来这是族群中世代相传的一个澳洲版“七仙女”故事,只见“星空”中七个红黄色圆点组成的圆圈尤为醒目,这七个圆圈的对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圆圈。“这七颗星星代表着部落中的七姐妹,离开不远的一颗星则是另一个部落的男子。男子看到七姐妹跳舞,喜欢上了她们,于是穷追不舍。为了逃脱他的追求,七姐妹跳入火中并升上天空,幻化成绚丽的星光。没想到痴情男子也追随而来,跳入火中,从此日日相随。”
长久以来,瓦勒皮日族群用在身体和地上绘画、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兴起原住民绘画运动,原住民将祖辈和自己的故事融入现代绘画工艺中,使这一神秘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绘画是原住民表达自我的方式,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塞西莉亚说,“与祖先绘画不同的是,他们现在用的是丙烯树脂颜料,将画点绘在从比利时买来的帆布或亚麻上。”
艺术中心的价值
原住民在澳大利亚生活了至少5万年了,在那里,有250多个不同的文化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艺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是进入艺术史的艺术,也是活在今天的艺术。澳大利亚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在原住民艺术生态的保护上投以力量,使土著艺术得以传承并产生新的创造。
1970年代,瓦勒皮日人初次接触到白种人文化,为了保留本族的文化,并与其他族群分享自己千年的故事,他们开始采用现代艺术手法绘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温迪与阿尔玛的父母创立了瓦鲁库朗古原住民艺术家集团。
其实,原住民的就业问题以及参与主流社会经济活动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因为原住民除了面对不同的劳动环境,传统居住空间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下被吞噬,不得不重新调适。相关数据显示,澳洲原住民每周收入澳币226元,与澳洲非原住民个人平均收入每周澳币380元相较,明显是不平衡的;而澳洲原住民劳动力参与率是52%,较非原住民劳动力参与率低11%;澳洲的原住民和非原住民失业率比几乎相差了约两倍。
由于云恩杜姆地处偏僻,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难以获得其他的工作机会,大多数女性原住民都选择绘画来赚取额外的收入,而阿尔玛和温迪姐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家的五代人都是画家。“现在,阿尔玛的收入已经是她的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塞西莉亚说。
在当地,孩子听着祖先的故事长大,从四五岁起便在耳濡目染之下开始学习绘画,拥有4万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塞西莉亚表示,如今的原住民孩子肯定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然而,“艺术家中心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艺术家的创作,让年轻人对代代相传的故事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投身其中”。在色彩和用料上,艺术家中心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现故事。
“原住民可以从艺术中心免费获得帆布、画笔、颜料等材料,进行创作,然后他们的作品送来艺术中心后,由我们通过零售和批发的形式销往世界各地。所得收入中的五成归艺术家所有,另外五成用来支付绘画材料、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薪水。如果还有剩余,则会投入当地社区项目。”塞茜莉亚说,这些社区项目包括为当地建造托儿所,建立10万澳币的健康基金,为患病的原住民提供医疗援助,同时资助艺术家们在世界各地开展览会,分享原住民文化,“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收入反馈给社区”。
据悉,在原住民集中的澳大利亚北领地,这样的艺术集团中心共有46个,都获得了政府的部分资助。而在云恩杜姆原住民社区的800人中,有500多人都在这个艺术团体的帮助和鼓励下,从事艺术活动。
“去年我们艺术中心的原住民创作了6500幅左右的画作,其中5000幅已经售往世界各地,每幅价格在500到1000澳元左右。”塞西莉亚说。
如何保护原住民艺术
澳大利亚原住民人口占全国约1%,从原住民自治的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显得多元开放。其原住民政策,也是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
那么根据各国各地的经验,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原住民艺术呢?
非原住民群体应当尊重和包容原住民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发展,并鼓励他们表现和传播原住民文化艺术。2010年4月13日,台中市政府与多元文化艺术团合办了“玉山奇遇记——原住民大型亲子剧”活动。为了落实原住民文化艺术的传承,台湾许多原住民地区的学校开始推广母语教学和传统歌谣竞赛,台东地区有超过7个以上的国小原住民歌舞剧团,具备职业表演团体的水准。
除了原住民自己是他们传统艺术的保存体,社会还应为他们提供专门的保存机构,或设立民俗馆或博物馆,或制作影视剧作品,用多样的方式记录和传承原著民文化。例如,壹基金在汶川地震后已经发起了一项保护羌绣的运动。
经济影响文化,原住民只有在解决了温饱,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能发扬文化,像九寨沟等文化旅游景点的很多原住民为了保障生活,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做起生意,搞起服务。所以保障原住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对保护原住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始,我国文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即“地毯式摸家底”行动,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然而,至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未有一部完整的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有些矛盾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例如今年6月,我国云南石林申遗成功,43户村民拒绝搬迁状告县政府,引发了人们对于“申遗是为了保护还是发展?”的质疑。我国有必要尽快出台《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保护原住民文化艺术的同时,还要依法对原住民做相应的补助和补偿。
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云恩杜姆的原住民艺术家盘腿而坐,手拿画笔将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点成帆布上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引来游客们的围观和拍照。近日,在世博澳大利亚馆的“畅想”活动区里,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文化成为亮点,以独特创意和无限激情在世博园刮起一阵原住民艺术旋风。
多年来,原住民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保护原住民艺术已成为热议的题目。在云恩杜姆,当地政府采用社区艺术中心的形式,不但延续了原住民艺术的生命,更让其迈向全世界。
“点”出来的艺术
浩瀚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映衬着澳大利亚广袤的国土,在那片大地上,原住民创造出了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原住民的信仰与生活习俗,是记录原住民精神世界与文化传统的图像百科全书,而其鲜明的艺术形态,更是充满着神秘的象征和斑斓的色彩,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温迪·努伽拉伊·布朗和阿尔玛·努伽拉伊·格兰尼提丝是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云恩杜姆的两位原住民女艺术家,这对姐妹画家在澳大利亚馆内现场绘制自己部族特有的点画,向世博参观者“诉说”瓦勒皮日族群在澳洲土地上的过去与现在。
瓦勒皮日族群是澳大利亚众多原住民中的一脉。温迪和阿尔玛都来自当地瓦鲁库朗古原住民艺术家集团。姐妹俩的经纪人塞西莉亚告诉记者,点画是两人所属的瓦勒皮日族群的绘画特色,祖辈传下来的大量故事则是她们绘画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主题大多围绕故乡的星空、动物等日常生活里特有的事物。瓦勒皮日族群的绘画没有底稿,画者用想象和情感创作出永不重复的作品。
55岁的妹妹阿尔玛向记者解释一幅蓝色帆布上的星空图案,原来这是族群中世代相传的一个澳洲版“七仙女”故事,只见“星空”中七个红黄色圆点组成的圆圈尤为醒目,这七个圆圈的对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圆圈。“这七颗星星代表着部落中的七姐妹,离开不远的一颗星则是另一个部落的男子。男子看到七姐妹跳舞,喜欢上了她们,于是穷追不舍。为了逃脱他的追求,七姐妹跳入火中并升上天空,幻化成绚丽的星光。没想到痴情男子也追随而来,跳入火中,从此日日相随。”
长久以来,瓦勒皮日族群用在身体和地上绘画、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兴起原住民绘画运动,原住民将祖辈和自己的故事融入现代绘画工艺中,使这一神秘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绘画是原住民表达自我的方式,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塞西莉亚说,“与祖先绘画不同的是,他们现在用的是丙烯树脂颜料,将画点绘在从比利时买来的帆布或亚麻上。”
艺术中心的价值
原住民在澳大利亚生活了至少5万年了,在那里,有250多个不同的文化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艺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是进入艺术史的艺术,也是活在今天的艺术。澳大利亚政府提倡多元文化,在原住民艺术生态的保护上投以力量,使土著艺术得以传承并产生新的创造。
1970年代,瓦勒皮日人初次接触到白种人文化,为了保留本族的文化,并与其他族群分享自己千年的故事,他们开始采用现代艺术手法绘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温迪与阿尔玛的父母创立了瓦鲁库朗古原住民艺术家集团。
其实,原住民的就业问题以及参与主流社会经济活动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因为原住民除了面对不同的劳动环境,传统居住空间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下被吞噬,不得不重新调适。相关数据显示,澳洲原住民每周收入澳币226元,与澳洲非原住民个人平均收入每周澳币380元相较,明显是不平衡的;而澳洲原住民劳动力参与率是52%,较非原住民劳动力参与率低11%;澳洲的原住民和非原住民失业率比几乎相差了约两倍。
由于云恩杜姆地处偏僻,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难以获得其他的工作机会,大多数女性原住民都选择绘画来赚取额外的收入,而阿尔玛和温迪姐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家的五代人都是画家。“现在,阿尔玛的收入已经是她的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塞西莉亚说。
在当地,孩子听着祖先的故事长大,从四五岁起便在耳濡目染之下开始学习绘画,拥有4万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塞西莉亚表示,如今的原住民孩子肯定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然而,“艺术家中心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艺术家的创作,让年轻人对代代相传的故事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投身其中”。在色彩和用料上,艺术家中心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现故事。
“原住民可以从艺术中心免费获得帆布、画笔、颜料等材料,进行创作,然后他们的作品送来艺术中心后,由我们通过零售和批发的形式销往世界各地。所得收入中的五成归艺术家所有,另外五成用来支付绘画材料、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薪水。如果还有剩余,则会投入当地社区项目。”塞茜莉亚说,这些社区项目包括为当地建造托儿所,建立10万澳币的健康基金,为患病的原住民提供医疗援助,同时资助艺术家们在世界各地开展览会,分享原住民文化,“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收入反馈给社区”。
据悉,在原住民集中的澳大利亚北领地,这样的艺术集团中心共有46个,都获得了政府的部分资助。而在云恩杜姆原住民社区的800人中,有500多人都在这个艺术团体的帮助和鼓励下,从事艺术活动。
“去年我们艺术中心的原住民创作了6500幅左右的画作,其中5000幅已经售往世界各地,每幅价格在500到1000澳元左右。”塞西莉亚说。
如何保护原住民艺术
澳大利亚原住民人口占全国约1%,从原住民自治的角度而言,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显得多元开放。其原住民政策,也是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
那么根据各国各地的经验,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原住民艺术呢?
非原住民群体应当尊重和包容原住民的文化传统,维护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发展,并鼓励他们表现和传播原住民文化艺术。2010年4月13日,台中市政府与多元文化艺术团合办了“玉山奇遇记——原住民大型亲子剧”活动。为了落实原住民文化艺术的传承,台湾许多原住民地区的学校开始推广母语教学和传统歌谣竞赛,台东地区有超过7个以上的国小原住民歌舞剧团,具备职业表演团体的水准。
除了原住民自己是他们传统艺术的保存体,社会还应为他们提供专门的保存机构,或设立民俗馆或博物馆,或制作影视剧作品,用多样的方式记录和传承原著民文化。例如,壹基金在汶川地震后已经发起了一项保护羌绣的运动。
经济影响文化,原住民只有在解决了温饱,衣食无忧的条件下才能发扬文化,像九寨沟等文化旅游景点的很多原住民为了保障生活,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做起生意,搞起服务。所以保障原住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对保护原住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始,我国文化部在全国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即“地毯式摸家底”行动,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然而,至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未有一部完整的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有些矛盾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例如今年6月,我国云南石林申遗成功,43户村民拒绝搬迁状告县政府,引发了人们对于“申遗是为了保护还是发展?”的质疑。我国有必要尽快出台《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保护原住民文化艺术的同时,还要依法对原住民做相应的补助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