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乐鉴赏教学改革中的“国风”渗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sgh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音乐信息获得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音乐信息传播载体的更新,本科高校音乐鉴赏课程也应随之进行改革、提升、优化。本文从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教学内容更新的“中国化”拓展入手,旨在开拓探索其更为全面的课程功能。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改革
  美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方式,在本科教学课程设置中,音乐鉴赏作为组成美育课程的重要环节。然而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零散、对西方音乐的偏重、音乐鉴赏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等问题使得这门课程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充实鉴赏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大学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内容的“中国化”改革与“国风”渗透值得我们重视与实践。
  首先,用“中国梦”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积极性。民族复兴文化先行,传统优秀音乐文化是文化输出的重要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学生可以在《十面埋伏》中感受垓下之战的激烈;可以在《碣石调幽兰》中体味文人音乐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在《阳关三叠》中感悟怀念挚友的古意。现有的音乐鉴赏教材中除中国传统音乐部分比重较轻外,内容设置也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介绍常常从单一器乐作品入手,弱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若能将碎片化的众多乐器乐曲按照其内在联系,以每堂课为单位设定课程主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将更加系统化。以一次中国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为例: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与乐曲,按原有思路,教学设计将围绕不同乐器展开介绍并欣赏:琵琶《十面埋伏》、萧《阳关三叠》……这样的课堂知识构成的优点是知识点清晰,但乐器种类繁多,对不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混淆。新的課堂设计通过各乐器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整合,将古代乐器分类法与之融合,形成乐器网络的系统性。该鉴赏课程的设计也可按照“八音”进行分类: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在教学中按照不同乐器的制作材料,如“金”性乐器——钟磬、“土”性乐器——埙、“竹”性乐器——笛箫等加以区别并由此展开乐声的听辨与乐曲的赏析。与常用的丝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吹管乐器的乐器演奏法的划分标准相比,这种划分将“古法”糅合其中,融入了古代乐器价值体系及相关知识点,在文化层面上更具典型性与系统性。
  其二,鉴赏课程的“国风”渗透应注重古今交融、学科交叉。中国化音乐元素可以通过调查音乐文献、展示音乐遗迹等记录形式引入课堂,理据相佐。《乐记》《乐府杂谈》《乐论》等古代音乐文献是文字传承的代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图、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是音乐文物载体的体现;而主要依靠师徒相传、口传心授留下的琴谱则依托文字谱等记谱方式记录了乐音。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时代社会各阶层的追求与情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以赏析《广陵散》为契机引入古琴,先行比较琴、筝、瑟等弹拨乐器的音色特点;用古朴厚重的琴声带学生了解古琴内部构造——“金木水火土文武”七弦象征天人合一的思想;随之介绍琴曲作者“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魏晋时期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产生的孤独才子以及他的“声无哀乐论”;最后回归音乐本体再一次欣赏琴曲加深理解。亦可继续拓展,引导学生进行魏晋服饰、书画、礼仪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复原的音乐作品,更好地领略当时的文坛盛况,也能在重新回到音乐本体时,对嵇康的狂与琴曲之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尝试引入更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更直观化的课程教学。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明创造使我们有机会探索最新科技与古老文化结合的可行性。是否能够在课程中引入可视化多位教程使音乐不再停留在听觉也能够通过特定的技术进行视觉刺激,将五感串联,强化记忆,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感。
  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繁盛场景及汴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以此为蓝本创作的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以民族管弦乐为载体,将胡琴作为主奏乐器,将画作分为“搏浪图”“纤夫图”“商队图”“田园图”等主题音乐并划分为六节进行重新创作编排,具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胡琴演奏家宋飞教授主奏的同名胡琴音画情景剧将这幅北宋风俗画卷极大地还原,并融入了华美的舞台设计、考究的服装展示进行情境代入,用音乐进行叙事,使画卷跃然眼前,给人带来听觉、视觉等多维体验。而已存在网络中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通过电脑编辑制作将人物动态化,使画作活灵活现不再局限于纸面。两者若能相互融合,尝试在课堂中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眼镜进行动态画卷的演示,结合胡琴演奏现场进行讲解,不仅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也将书画、乐器、乐曲视听同步,不啻为一场视听盛宴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科渗透的愈发蓬勃让本科音乐鉴赏课程不再孤立,大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先进的数字技术使视听同步、感官多维刺激变为可能,为可视化音乐教学提供了技术条件。实现音乐鉴赏课程的“国风”渗透,大胆进行教法教学改革,必将为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提供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2] 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王蓓(1983—),女,福建福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互动教育是当下十分热门的一种教育方式,一改往日的单方向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正是基于最基础的教与学,呈现了美术互动教育的新理念和范式,无论是在教的过程,还是在学的过程,都增添了很多互动的内容,切实增强了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美术教育增添了宝贵的实践内涵。本文基于这种从教与学的互动中兴起的美术教育展开研究,不断地丰富美术互动教育的实际
目的:研究巨大儿发生相关因素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08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抽取150例产妇,包括产巨大儿的产妇73例作为观察组,产正常新生儿的产妇77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提高樟硫乳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甲硝唑的含量,选择C18柱,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5 nm。结果甲硝唑在20~100μg/ml
目的探讨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SDH)的临床特点及血肿清除。方法对本科收集的60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ASD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均经CT证实血肿清除,临床症状消失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缺少,使得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对此,培养高素质、高技艺以及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价值。方法 1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
目的 研究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DN患者96例,常规组48例进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TPK),比
目的:进一步研究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进行老年糖尿病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多为无症状低血糖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联合左氧氟沙星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