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运动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人可以做各种运动;在外力的帮助下物体也可以运动。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6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机的螺旋桨、缆车、钟表面指针的运动)。
(2)提问: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动作(分别用手掌的水平移动和用手指画圆圈表示)。
(3)谈话: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互相商量商量。
(4)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理由,并辅助手势表示)
2.揭示课题:像火车的运动、电梯的升降、缆车的移动,这样的运动方式叫平移。而像风扇叶片、螺旋桨、钟表指针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3.练一练。
(1)谈话: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2)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形。
(3)学生反馈,并用手势表示。
(4)小结:窗户的运动、国旗的升降……都是平移。旋转门的转动、方向盘的转动……都是旋转。只要留心观察,平移和旋转真是随处可见。
4.(演示汽车模型)假设这辆汽车正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你说说汽车的这种运动叫什么?
5.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不都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经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物体上。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教师在选择实例时,选用了能够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感知对象,尽量排除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为了让学生构建准确的平移、旋转概念而又不用语言表述,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用动作的准确性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最后,汽车模型的出现让学生明白平移和旋转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研究平移
1.感知平移距离。
(1)谈话: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平移。其实,平移现象还可以表现在纸上。(出示房子一格一格移动的动态图)
(2)提问:小房子的这种运动叫什么?它是向哪个方向平移的?
(3)提问:小房子由原来的位置向右平移到现在的位置经过了几格距离?
(4)操作:拿出图纸自己研究研究,然后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2.理解平移距离。
(1)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2)教师重点介绍抓住“顶点”来数的方法:这种数格子的方法真好,抓住了房顶上的一点。平移之后这个点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数一数,这点原来的位置和现在的位置之间有几格?
(3)提问:只能选择这个点吗?还可以选择哪个点?
(4)操作:请你在左边的虚线图上任选一点,标出来。平移之后这点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数一数这两点之间有几格距离。
(5)反馈: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择的点,以及平移的距离。
(6)追问:我们选择了不同位置上的点,分别数出了它们原来的位置与现在的位置距离有几格。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今后,要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看其中的某一个点原来的位置与现在的位置距离有几格。
4.练一练。
(1)提问:这个图形可以在纸上左右平移,也可以上下平移。(出示房子上下平移图)你打算怎样数这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
(2)操作:生独立完成24页图、26页图。
[设计意图:矛盾是激发探究欲望的最有利因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房子图平移的格数会产生不同的猜测。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同时也能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同其他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采纳不同的意见。这样,既呈现了多种方法,又发现了规律。同时,教师适时优化方法,紧紧抓住图形上的“点”,让学生重点研究,大大降低了错误的概率。]
四、画平移之后的图形
1.谈话:运用这个方法,我们还能按要求画出各种图形。
2.试画三角形平移图。
(1)提问:这里有一个三角形,题目中要我们把这个三角形怎么样?(向右平移6格)你打算怎么画?
(2)学生尝试画。
(3)交流: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4)展示反馈。
(5)示范画法: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可以先分别把这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最后用直尺把这三个点依次连起来。
3.试画平行四边形平移图。
(1)要求: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然后再动手。
(2)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画平移后的图形,都是先找到图形的端点或顶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平移后的点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画图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同时,巩固了对平移距离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教师培训中心)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运动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人可以做各种运动;在外力的帮助下物体也可以运动。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6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机的螺旋桨、缆车、钟表面指针的运动)。
(2)提问: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动作(分别用手掌的水平移动和用手指画圆圈表示)。
(3)谈话: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互相商量商量。
(4)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理由,并辅助手势表示)
2.揭示课题:像火车的运动、电梯的升降、缆车的移动,这样的运动方式叫平移。而像风扇叶片、螺旋桨、钟表指针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3.练一练。
(1)谈话: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2)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形。
(3)学生反馈,并用手势表示。
(4)小结:窗户的运动、国旗的升降……都是平移。旋转门的转动、方向盘的转动……都是旋转。只要留心观察,平移和旋转真是随处可见。
4.(演示汽车模型)假设这辆汽车正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你说说汽车的这种运动叫什么?
5.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不都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经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物体上。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教师在选择实例时,选用了能够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感知对象,尽量排除了非本质属性的干扰。为了让学生构建准确的平移、旋转概念而又不用语言表述,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用动作的准确性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最后,汽车模型的出现让学生明白平移和旋转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研究平移
1.感知平移距离。
(1)谈话: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平移。其实,平移现象还可以表现在纸上。(出示房子一格一格移动的动态图)
(2)提问:小房子的这种运动叫什么?它是向哪个方向平移的?
(3)提问:小房子由原来的位置向右平移到现在的位置经过了几格距离?
(4)操作:拿出图纸自己研究研究,然后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2.理解平移距离。
(1)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2)教师重点介绍抓住“顶点”来数的方法:这种数格子的方法真好,抓住了房顶上的一点。平移之后这个点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数一数,这点原来的位置和现在的位置之间有几格?
(3)提问:只能选择这个点吗?还可以选择哪个点?
(4)操作:请你在左边的虚线图上任选一点,标出来。平移之后这点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数一数这两点之间有几格距离。
(5)反馈: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择的点,以及平移的距离。
(6)追问:我们选择了不同位置上的点,分别数出了它们原来的位置与现在的位置距离有几格。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今后,要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看其中的某一个点原来的位置与现在的位置距离有几格。
4.练一练。
(1)提问:这个图形可以在纸上左右平移,也可以上下平移。(出示房子上下平移图)你打算怎样数这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
(2)操作:生独立完成24页图、26页图。
[设计意图:矛盾是激发探究欲望的最有利因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房子图平移的格数会产生不同的猜测。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同时也能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想法同其他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采纳不同的意见。这样,既呈现了多种方法,又发现了规律。同时,教师适时优化方法,紧紧抓住图形上的“点”,让学生重点研究,大大降低了错误的概率。]
四、画平移之后的图形
1.谈话:运用这个方法,我们还能按要求画出各种图形。
2.试画三角形平移图。
(1)提问:这里有一个三角形,题目中要我们把这个三角形怎么样?(向右平移6格)你打算怎么画?
(2)学生尝试画。
(3)交流: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4)展示反馈。
(5)示范画法: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可以先分别把这三个顶点向右平移6格,最后用直尺把这三个点依次连起来。
3.试画平行四边形平移图。
(1)要求: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然后再动手。
(2)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画平移后的图形,都是先找到图形的端点或顶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平移后的点画出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画图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同时,巩固了对平移距离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