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宸: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方式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90年的张皓宸长着一张青春无敌高颜值的脸,微博里不是自己搞怪自拍、新书宣传,就是一系列的趣味插画:画面中,橘子变成了太阳,张皓宸手绘的小人戴着墨镜,在太阳下说出“每当遇到阴雨天就努力做自己的小太阳”的励志宣言。张皓宸就被封为正能量励志偶像,被读者誉比“正能量”更加振奋人心的“全能量”。
  记者:你是“ONE·一个”的热门作者,上海新书发布会韩寒也去了,你现在那么火,有没有担心“岳父”会“嫉妒”你?
  张皓宸:他嫉妒我就不会到场支持了吧,不过他有在现场说,等我书卖得比他好,他就让出版社把我的书掉下去(笑)。韩总是我特别佩服且喜欢的一个人,特别随性,完全没有什么目的和攻击性,我跟他的合作也是很平等自由的,他那么成功,要是非“嫉妒”我的话,应该只能“嫉妒”我的年轻了吧,哈哈。
  青春文学再难有现象级作品
  张皓宸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市面上同类型的图书不少,但是却少有现象级作品,难有能比肩韩寒《三重门》、郭敬明《幻城》的作品。因为人们适应了碎片化阅读。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你给朋友推荐这本书,他可能在看另一个作家的。作家更多,书更多,读者的选择也就更多。
  张皓宸一直被称作是鲜肉作家的代表,一开始,他有些不适应:“我并不觉得自己颜值高或者长得多好看,但是后来慢慢发现,粉丝们喜欢的是我的性格。”
  “我性格比较粗线条,没包袱,神经质,想东西很单纯。” 张皓宸说,他的粉丝也是这样,经常发一些黑他的照片在网上,而其他作家的粉丝发的都是帅照。对此,张皓宸很看得开,笑着说自己本身没包袱,“希望我的作品能让读者学会把大的事情化小,告诉他们当下的事情要马上去做。我的书温暖,但是不文艺,很轻松,可能还有点低级趣味。”
  记者:你的阅读启蒙是在什么时候?是受父母影响更多还是老师或者其他?
  张皓宸:应该是在4岁的时候,受外公的影响,那时候外公会用废纸壳做生字卡教我认字,所以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课本完全无障碍阅读,然后就能读到很多的故事书,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好的原始累积。
  记者:有没有疯狂找书看的经历?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张皓宸:还真没有,我是个看书不太多的人,而且我特别挑题材,我喜欢看悬疑推理类的书,东野圭吾、南派三叔的我都看,最疯狂可能也就是看这些书通宵熬夜吧。
  记者:在你的心中好文字的标准是什么?
  张皓宸:看得下去。我觉得这个标准很重要,现在很多书其实翻两页就会觉得无聊,有点困。我对我自己要求也是这样,不求说字句多么精致,影响多么深远,只需要讲一个特别好看的故事,让读者都能耐着性子看完,而且能感同身受,被治愈,我觉得就是最好的文字了。
  记者:作为90后的写作者,你觉得90后给你资源,让你与前辈写作者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张皓宸: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吧。有很多写作的渠道,大家都爱玩手机、微博、app之类的,我们能很快把热点吸收过来然后及时呈现给大家,但过去的写作者基本只能靠纸制品,需要时间来曝光。
  为书宣传,游刃有余
  把酒推到巷子口,是畅销书作家生存法则之一。
  这法则不温情,谁也别想一劳永逸。文章中埋梗方便后期营销,配合图书宣传奔波,微博微信与粉丝互动,类似的策划营销,张皓宸游刃有余,“商业化是好事,有办法让作品更好,何乐而不为。”商业化做法虽被传统作家诟病,但张皓宸用《天天向上》主持人汪涵所言——“为书宣传,怎么都不为过”说服自己。
  粉丝称他为暖男。“一千个人合成的,用理想性格为素材做成的芭比娃娃,更是八十年代那个纯真时代的化身。正因为生活日趋坚硬,人们渴望柔软,所以暖男开始流行。”作家韩松落这样描述暖男。
  文学暖男”、“鲜肉作家”、“森林系男生”等标签张皓宸一一接受。学市场营销出身的他明白这样易宣传易被记住。
  “他文艺小资,我就洒狗血。他们切三文鱼,我们就喝大酒。”与“文学暖男”安东尼相比,他自视不同。暖男只能暖一人,他更想成為一台中央空调,“冬天供暖,夏日送凉,立式的,个儿高,任性。”自黑与自夸两不误,他擅用白话逗笑,这种表达不需修饰,省力,让这台“中央空调”不费太大功夫就挺见效。
  畅销书作家这个定位张皓宸不排斥,尽管“潜意识里觉得作家还是得像贾平凹那些人,他们可能是文学大家,我们这种是文艺爱好者。”
  顶着“作家”头衔的张皓宸乐意干各种事,“人受关注更重要,谁说作家一定要躲在屋子里”。早前《天天向上》读书日特辑他露面,所引新书情话——“好好照顾自己,不行就换我来照顾你”当晚跃居微博热搜话题首位。
  赞同青春文学元老饶雪漫“图书娱乐化”、“图像影像化”的口号,编剧甚至导演身份他跃跃欲试。新书12个故事已售出6个影视改编权,设想的风格是没有《左耳》那么校园,又不似《北京遇上西雅图》那么都市。这是他想要的“刺激”,解救乏味的那一点儿刺激。
其他文献
“在鹿回头观三亚夜景是其他地方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现在在充分打造观景地标,尤其是夜游鹿回头这样一个品牌。希望能够做成像香港阳明山一样,每个到三亚来的人都能够到鹿回头来看看三亚的全景。”三亚鹿回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符兆正如此“高调”地表达着三亚鹿回头的发展愿景,但作为一个管理者,他非常低调和谦逊。  现代青年:三亚现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鹿回头作为一个老牌景区和标志性景点,如何重新定位,在竞争中凸显
7月11日,一个山西富豪想参观清东陵未开放的景陵地宫遭拒,竟声称要“一个亿买了这地方”,并当场将万元人民币砸在导游脚下。此事被游客拍成视频发布至网上,7月19日,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后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发布公告,证实确有此事,同时郑重声明:“清东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买卖。”  多年前的教辅读物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历史课上,老师叫醒正在梦周公的小明,“圆明园是谁
“新丝路·中国时尚专列”一路欢歌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到丝绸之路的腹地银川,“新丝路”模特嫁接“古老的丝绸之路”,53名各国模特佳丽体验了一把重走丝绸之路的过程。8月30日一早,选手们便投入到以“聚美宁夏,极美银川”為主题的外景拍摄活动中。拍摄活动进行了2天,模特们分别以礼服、泳装、旗袍等曼妙身影,在展现银川古老和现代建筑融合的中阿之轴、览山公园、滨河黄河大桥和黄河横城度假区内的黄河女神等景点
樊三川先生既是当代史的亲历者,又是当代艺术的实践者.既可以看到新时期三十年,当代新文化思潮对他文化视域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他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求索。  一方面他努力摆脱单一对西方艺术方式和观念的简单摩袭,另一方面在中西方文化哲学的滋养下回到思维原点,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以大胆的探索精神突破传统文化程式中单一模式对自我个性的限制,重新架构以“东方生命精神”为旨归的多维度的文化新框架。以一个东方人特有
马赛克既是一位来自纽约的视觉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也是一位大学艺术教授(罗马)。现主要生活于纽约、罗马与北京。由于他的三种身份,所以他创作的作品既有视觉的完美呈现,又有对作品观念的精准确把控。他从一个"他者”的角度,以敏锐的感知力,批评的态度,在世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地取材进行创作,在不断的行走、发现与创作中,在时空与东西文化差异的不断切换中,以最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前行在路上,像一位虔诚的信徒,
李霄峰,作家,导演,演员。1999年至2004年,曾用笔名Liar撰写影评而广为人知。2002年加入陆川导演工作室,参与影片《可可西里》制作。2009年编剧并主演电影《达达》(张元导演),此片入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竞赛单元。2012年出版个人文集《失败者之歌》,此书在全国十家人文书店举办朗读会,开风气之先。2013年《失败者之歌》在豆瓣阅读上架电子版。2013年携《少女哪吒》(原著小说:绿妖)获上海
重庆市某高校女大学生王茹英做梦也没想到,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留下了沉甸甸的情感债务,男友的42笔“恋爱账单”记录了情侣的真心付出,也成了她挥之不去的魔咒。更令王茹英想不到的是,自己不幸遭受色狼侵犯之后,又遭到前男友在网上“剥光内衣”,女孩的隐私成了博弈的筹码,掀起了层层波澜。2008年春节前夕,法院审结了这起全国首例“恋爱账单”官司。    安享资助:“恋爱账单”埋下噩梦伏笔    2004年秋,一
2015年以来,“白沙青年”微信公众号7次进入海南省内政务媒体微信单周排行前六名,最大程度地夯实了地区网络宣传阵地。  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依托团组织、志愿者群体为整体框架,采取以专兼职团干为主体,志愿者为两翼的队伍结构,现有网宣员230人、网络文明志愿者530人。  拓宽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多元网宣工作路径:依托白沙共青团网站建立团属中心工作展示平台,依托“白沙青年”微信平台、“白沙共青团”微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年危机”这个词在年轻人中火了。有好事者又非要给它找个“主语”, 90后就成了接盘侠。“90后遭遇中年危机”突然上了微博热搜榜。  正在岗位上勤恳工作的我就不明白了,作为一个刚刚过完25岁生日的阳光女孩,自己怎么就被“危机”了?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岁。我还是青年,我没有“中年危机”!  
在重庆渝北一家静谧的咖啡厅,这是他经常出没的场所。他常宅在这儿写稿、读书。每日下午两点开始,咖啡厅的一个角隅,一杯茶、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他开始用文字与世界对话。屋内飘着悠扬的轻音乐,任凭迸发的灵感思绪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畅,漫长,把天地间一切空虚盈满。他时而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时而在笔记本上勾勾画画,一篇篇把社会热点绑上金庸作品解读的文章就这样流传……  咖啡厅外,这么一个靠码字为生的文人,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