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两次元宵佳节的深刻蕴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了两次较隆重的元宵节,即元妃省亲庆元宵与宁国府祭宗祠、荣国府夜宴庆元宵。元宵佳节的盛宴与繁华不仅仅反映了贾府的奢华与富贵,更深层次的揭露了贾府月盈则亏、由盛转衰的不祥之兆。文章通过两次元宵佳节的对比分析,探求其深层意义,从宗法制度下的礼教文化、亲情伦理和贾府大喜终成大悲这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红楼梦》;元宵佳节;宗法礼教
  作者简介:张丽(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西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李益(1993-),女,汉族,陕西商洛人,西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
  一、礼教文化
  我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的宗法制度,这种制度导致了我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家政合一”的统治形式。《红楼梦》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时刻体现着宗法制度下的礼教文化。
  (一)国礼与家礼
  元春因皇妃身份,使她不能与平常人家女子一般,省亲需获皇帝批准。为元妃省亲接驾,贾府建造了奢侈的大观园。省亲本是家事,元春的皇妃身份使这次省亲荣升为国事,故而所有礼仪皆要遵照国礼,当省亲遇上元宵节,贾府元宵佳节重心自然全部归属元春。
  元妃省亲,严格遵照国礼。元妃省亲前八月初八,太监出巡,涉及更衣、开宴、退息等;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各处遮挡围幙,指示各层级的人何时退、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等。元春初到贾府,便游园、牌匾题字,在贾母的正室行家礼时,贾母等皆向元妃行跪拜大礼,贾政含泪隔帘奏启。元妃游园看戏时,一家人终得片刻团聚,突然的一声请驾回鸾,省亲结束,她不能继续停留在贾府,必须依照皇命国礼返还皇宫。元妃省亲的仪仗虽豪奢,却能感受到元春心中的痛楚,她羡慕寻常人家的生活,即使没有万人敬仰的荣华富贵,她也心甘。
  五十三回至五十四回的元宵节,借宝琴的眼睛展现了宁国府祭祀宗祠的情形,包括主祭、献帛、献爵、为贾母及众老祖宗敬茶,细节无一疏漏,足以体会到宗法制度下,对以“族”为单位的家族祭祀的重视。贾母在宁国府设宴,宴会陈设如百合宫香,稀有的盆栽,名贵的慧纹等,精致华美的物件应有尽有,足见贾府的富贵。这次庆贺元宵佳节以贾府为重心,以拥有着封建家族中最高地位的贾母为中心,祭祀宗祠、元宵宴会、请吃年酒等都遵照宗法制度下的家礼进行。
  两次元宵佳节道出了贾府的富贵。石头自序:“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但富贵真的是“说不尽”吗?后回元宵节,借贾珍之口说贾府黄百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明显感觉到,贾府财力已大不如前。印证了秦可卿去世时给王熙凤托梦“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元妃省亲带给贾府瞬息繁华,不过是用银子买来的“空热闹”罢了。后回元宵节,贾府依旧奢侈无度,不过是强撑体面,其日渐空虚的尴尬已逐步显现出来。
  (二)“家宴”与家宴
  元妃省亲遇上元宵节,其华丽排场不言而喻,精致的大观园与皇家庄严仪式交相辉映,贾府何等荣耀。大观园水晶风灯犹如“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贵妃都认为太过奢华。后次元宵节,宁国府祭祀宗庙场面非常庄重,贾母在荣府设宴,花厅陈列物精美无比,体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对宗族祭祀的重视。
  元妃省亲与其说是“家宴”,倒不如称其觐见皇妃的宴会。元妃省亲宴会庄严肃穆,严格遵照国礼,元妃与兄弟姐妹相聚,不乏兄弟姐妹行事说话谨慎小心的拘谨,终与平时不同,足见封建礼数对亲情的禁锢,阔别重逢的家人本该享天伦之乐,但拘于礼数便客套恭敬。后次元宵节宴会是贾母在荣府宴请众人,礼数十分严格,围绕贾母的座次按辈分依次排列,虽是贾府赴宴,对于礼数依旧不容忽视,足见封建家族礼教制度的严格。
  二、亲情伦理
  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但在封建社会礼教的管束下,就有一群人不能像平常人一样尽享家族团圆的温暖,如贵妃元春和奴仆袭人。
  (一)亲情与礼教
  元妃见到娘家人满眼垂泪道:“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元妃与家人的团圆不能自己做主,纵使豪华富贵,也不免羡慕寻常人家的女子尽享亲情的温暖。省亲结束时,垂泪叮咛“不须记挂,好生自养,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1]一家人强颜欢笑与内心痛楚相互交错,一个“倘”字以极隐讳的方式暗示了元春再难归省,怎奈皇命不可违。
  元春出阁十余年后得以在元宵节归省,这何尝不是她用久居深宫的寂寞换取家族的荣耀,用自由和亲情换得家族富贵呢?元妃集中体现着亲情与封建皇权礼教的矛盾,从她进宫起,命运就已注定,归省本是喜事,但其悲情却难以掩饰,对命运的无奈与屈服岂是万千富贵所能弥补的?
  (二)亲情与等级
  第二次元宵节夹杂了袭人和鸳鸯为母亲守孝的情节,让人体会到作为奴仆的悲剧。王夫人回贾母道:“袭人他妈前日没了,因有孝热,不便上来。”贾母听笑道:“跟主子讲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着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2]其一,贾母等主子对袭人母亲的过世,没有丝毫同情,反责怪守孝期没在主子身边。其二,贾母对袭人母亲的去世谈笑风生,对仆人亲情不屑一顾。其三,因袭人鸳鸯从小跟随贾母边,才得贾母赏赐银两和点心,主仆等级可见一斑。封建礼教下的等级观念深入骨髓,已被双方认定为理所应当,仆人的孝道遇到主子也微乎其微,主子认为主子一切为上,仆人亦然,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与“洗礼”之下,亲情孝道显然让步于等级观念.
  三、大喜?大悲!
  (一)乐景隐哀
  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即《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四出戏都蕴含着深层意义。《豪宴》讲莫怀古藏有一块宝玉,称之“一捧雪”,他初到京城因露富被严世蕃盯上这块美玉,严世蕃想把玉占为己有,设计了一系列谋害莫怀古的事件。美玉映射了贾府的富贵,大观园极尽奢华,正是大富大显而导致了最后的衰落。《乞巧》讲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马嵬事变,李隆基逼死杨贵妃,二人阴阳相隔。杨贵妃与元春同为贵妃,即使与皇帝夫妻恩愛,也难确保不会有其它羁绊,映射元妃之死。《仙缘》讲吕洞宾路遇落魄书生卢生,送了卢生一个仙枕,卢生梦中权倾朝野,八十岁寿终,醒来后黄粱饭还未做好。卢生与未出世的宝玉极为相似,享尽人间极乐富贵后,发现到头来竟是一场空,随即出家为僧。《离魂》讲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牡丹亭幽会,梦醒却未能见到柳梦梅,伤心过度终抑郁而死。杜丽娘思春即映射林黛玉,她原为绛珠仙草,化为凡人与贾宝玉相爱,最终与杜丽娘一样抑郁而死,这几出戏曲暗藏的人物悲剧隐约透露出来,于乐景中隐哀情。   后回元宵节重点是讲笑话,王熙凤讲“聋子放炮仗—散了”,引得众人发笑,但终不能掩饰欢闹后的空虚,大炮仗虽需几人来抬,不免一响而散。这里的大炮竹映射着偌大的贾府,其富贵奢华程度绝非寻常能比,即便如此,终究不能避免极盛的繁华化为灰烬的结局。炮杖令人想起元春谜底为炮竹的灯谜,正是贾府及众人群像的映射,贾府声名鼎赫时,器物应有尽有,人物皆光鲜亮丽,贾府衰落时,树倒猢狲散,恰似这炮仗,燃放时虽绚丽,终将化为灰烬,映射着贾府必將走向衰落。
  (二)终是空欢喜一场
  贾府就如这元宵节,即使再奢靡,终有散场的时候,印证了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3]“非常喜事”指元妃省亲,贾府的奢靡达到极盛。第二年元宵节,贾府的财务空虚状态已显现端倪,贾府富贵的衰落也印证了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如八十回之后的内容没有遗失,笔者大胆猜测,应该还有一次对元宵节的描写,那时的贾府欢庆元宵,必定繁华已逝,盛景不再,往日元宵宴会中的人物必再难团圆。
  《红楼梦》第一回,便出现过元宵节的描述,甄士隐得到谶语“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暗示着元宵佳节是甄府的节点,甄府在元宵节后突发变故,也为贾府的兴衰埋下伏笔。元宵节三次及笔者猜测未出现的一次,都显露出贾府内部的盛衰走向,第一次由甄士隐到冷子兴演说荣宁国府,将贾府带入众人的眼球中。第二次元妃省亲,贾府富贵达到极盛。第三次元宁府祭宗祠,荣府开夜宴,已然感受到贾府由极盛渐衰的趋势。如果遗失的手稿中还有一次元宵节的描述,势必是贾府树倒猢狲散的场景。说到底,富贵与荣耀终归是空欢喜一场。
  注释:
  [1]曹雪芹 脂砚斋《脂砚斋评石头记》上[M].上海三联书店.第十八回,第191页.
  [2]曹雪芹 脂砚斋《脂砚斋评石头记》下[M].上海三联书店,第五十三回,第571页.
  [3]曹雪芹 脂砚斋《脂砚斋评石头记》上[M].上海三联书店,第十三回,第130页.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张庆善,刘永良.漫说红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曹雪芹, 脂砚斋《脂砚斋评石头记》上下[M].上海三联书店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万万的《万箭穿心》描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主人公李宝莉自搬家后遭遇到的一连串噩运:丈夫出轨并自杀、儿子与自己反目成仇并赶自己出家门,这不幸的一切似乎都是由于新房子的风水不好,仿佛都是早已注定的。笔者认为李宝莉的悲剧是由自己性格的缺陷,并且缺乏自我审视、反省的意识而造成的。  关键词:《万箭穿心》;错位;缺位;越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在表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笔者通过对王维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意象进行分析,发现诗歌意象是诗人在民族文化的制约下,恰当选择客观事物充当意象载体,构建诗歌意象语言,进而将自己的情感赋予物象,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出來的过程,因此,诗歌意象是诗人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为表达一定的审美思想及感情而将自己的个人思想及情感的外在符号化表象  关键词:诗歌意象;白居易;王维;杜甫;情感
摘 要:《特别的猫》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一部非虚构类代表作。莱辛是个爱猫成痴的作家,她在《特别的猫》里一反在其他小说中描写男女关系时那种辛辣犀利的文风,转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猫之间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在她的笔下,猫的世界跌宕起伏、异彩纷呈,揭示了猫与人和谐相处、相互依靠的关系。全书文笔畅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亲切,见猫性,也见人心。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意识的角度来剖析莱辛笔下的猫,进而审视
摘 要:科幻小说的诞生和发展伴随着现代实验科学的发展,经过了科技大爆炸的催化,与科学反思的影响。美学自律和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叛直接反映在科幻小说当中。当科幻小说发展成为一个有独立审美性的小说类型时,他已经自觉地从科学主义走向了美学的深处。  关键词:科幻小说;科学主义;美学回归;审美现代性  作者简介:葛虹局,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出封建专制,但社会文化领域并没有完全适应政治上的巨变。市民阶层在动荡里表现出一种生存强权的冷漠,知识分子则苦于政教崩溃找寻不到出路,甚至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中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极端行为。鲁迅的白话小说《孔乙己》正为我们揭示出新旧交替里民众生存的痛楚以及清末民初以缺失和彷徨为主调的社会文化现实。  关键词:辛亥革命;市民阶层;知识分子;文化;缺失  作者简介:程程(1993-),
摘 要:许地山的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收录了12篇主题涉及婚姻恋爱的作品。它们大多以节制的笔触描写了复杂多变的婚恋状态,为五四时期的爱情小说添上了一抹极淡的玫瑰色。本文试从佛教思想、中国传统礼法影响、许地山个性和五四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四个方面,探寻许地山对于爱情婚恋描写趋向节制的原因。  关键词:许地山;缀网劳蛛;节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在《安娜·卡列宁娜》中列夫·托尔斯泰针对俄罗斯家庭伦理故事探讨了女性世界的秘密,反映了他对女性解放的认知和态度。安娜这个形象是俄国文学中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的鲜活代表,也是托尔斯泰女性意识萌发的标志。本文通过对女性意识觉醒的透析,来总结对现代女性都有哪些启示。  关键词:女性意识;觉醒;萌发  作者简介:孙静,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诗经》是我国先秦时代诗歌总集,记载了先秦时代的文化、情感、宗教、生活等方方面面,其中含有大量的婚恋诗。在婚恋诗中,常常使用植物这一意象,因而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诗经》中的植物与婚恋之间的联系,首先介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进而从内外两个角度对植物意象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阐述植物缠缚与人类婚恋的关系,以及咒术诗歌及束薪婚俗。  关键词:《诗经》;植物;婚恋;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
摘 要:德语是一门有着明显性别范畴的语言,而德语人称名词的性别又分属于自然性别体系和语法性别体系。本文通过对德语人称名词中性别指称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三种性别指称方式,即语法方式、词汇方式及构词方式,从而也进一步印证了德语人称名词自然性别与语法性别之间息息相关。  关键词:德语;人称名词;性别指称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可以提高我国群众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交流可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知识和精神需求,贴近群众文化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以推进经济时代发展。跟紧时代的步伐,加强群众的基层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策略  作者简介:李彦萍,英语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G24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