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美国在阿富汗的撤军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自美军C-17运输机起落架舱的坠亡悲剧,至喀布尔机场附近造成上百人死亡的自杀式炸弹袭击,此次8月31日之前结束的,从被称作“帝国坟场”的阿富汗的撤军计划波折重重。
8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吸取了苏联在阿富汗驻军的经验教训,不会派军队参与该地区所有人与所有人的冲突。”一向以强硬立场示人的普京的此次发言,除了向俄罗斯国内及国际社会表态绝不派兵介入阿富汗外,也体现了他对上世纪70年代苏联军队在阿富汗的重大失败至今仍有余悸的心态。
在始于1979年12月苏军出兵阿富汗,终于1989年2月苏联撤军的苏阿战争中,大批先进武器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大多数如今仍在各国服役。
火焰之“河”
1979年底,苏联出动了7个现代化师8万余兵力大举入侵阿富汗,在两个月内占领了阿富汗大部分主要城市及交通干线。大部分阿富汗政府军未作抵抗,便缴械投降,归顺苏联支持的卡尔迈勒新政权。在个别不承认新政权的省份,苏军出动大规模现代化兵力,对成为阿富汗叛军的武装分子进行陆空立体的大规模“清剿”。
在战争中,苏军的机械化装甲洪流包括各种现代化装备,如T-62坦克、BMP步兵战车、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及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等。其中“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在苏阿战争中,发挥了令人惊叹的适应性和恐怖的密集火力。
“石勒喀河”采用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水陆两栖坦克PT-76坦克底盘,战斗全重为19吨。由于拆除了涉水设备用于储存弹药,“石勒喀河”并不具备两栖能力。它代号中的23-4,意为采用23毫米4联管AZP高射机关炮。在防空时,它一般采用双管同时开火、交替发射的短点射方式攻击,也可四管同时射击,提供极高的火力密度。
“石勒喀河”的研发,是为了更好地针对低空作战的战斗机及攻击机。它配备一台J波段RPK-2对空雷达及配套火控装置。鉴于当时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此套电子火控系统对高速多架次飞机进行精确识别的能力有限,但与之前服役的防空机关炮相比,大幅提高了射击精度。
“石勒喀河”在发生于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初次参与实战,取得了击落美式装备的以色列空军31架飞机的辉煌战果。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勒喀河”又击落了以色列空军战损中1/3的战机。此后,美国的军事承包商纷纷重新衡量攻击机的制造标准,如把A-10“雷电”攻击机的机腹装甲厚度大幅提升,冀求达到可抵御“石勒喀河”机关炮射击的程度。
遇事不决先上“石勒喀河”,进行地毯式扫射,成为了一些部队的作战法宝。
在苏军154独立特种分队突袭“时任阿富汗总统”阿明的战斗中,“石勒喀河”担任了主要的火力掩护任务。此后,在地势崎岖多山的阿富汗,由于反政府武装并无空军,本应为装甲部队提供伴随防空火力的“石勒喀河”转变了功能,作为掩护步兵的火力压制武器使用。
苏军将一些“石勒喀河”的雷达及相关设备拆除,腾出空间贮存弹药,使得它可以搭载3000发的曳光穿甲燃烧弹及曳光高爆燃烧弹。由于炮塔的高低射界为-4°至85°,“石勒喀河”火力覆盖面积极大。在苏军的一次次“清缴”行动中,遇事不决先上“石勒喀河”,进行地毯式扫射,成为了一些部队的作战法宝。
虽然“石勒喀河”对装甲目标威力不高,但对于土木水泥工事或山岩洞穴的攻坚,可达到摧枯拉朽的效果。它四个炮筒中喷射的曳光弹,犹如横亘天际的一条火河,大大提升了苏军步兵的安全感,也给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带来惨重的伤亡。
“世界第一火箭筒”
在战争中期,苏军及阿政府军控制着主要城市及交通线,广大山地及农村地区则是反政府武装活跃的舞台。1983年9月12日晨间,喀布尔附近的公路上,一队满载补给品的车队缓缓行进。
车队主要由乌拉尔-375卡车组成,由BMP步兵战车间杂护送。车队行进至喀布尔西南30公里左右的杜兰—奈巴扎尔公路时,遭到了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约60名反政府武装分子的伏击。该车队既没有大量步兵随护,也没有武装直升机保护,是游击小队最理想的伏击目标。
在耐心等候车队大部进入伏击圈后,反政府武装游击队对车队暴露出的侧翼,进行猛烈的饱和攻击。他们使用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及RPG-7反坦克火箭筒作战,而缺乏步兵的苏军只能窝在装甲车内还击,失去了战術主动性。到战斗结束时,游击队付出了包括指挥官在内的20多人伤亡的代价,击毁了33辆装甲车及27辆卡车,其中取得最多战果的就是RPG-7反坦克火箭筒。 RPG-740毫米口径火箭筒是苏联陆军的班级别火力,于上世纪60年代初大批量生产,并列装苏联及华约各国军队。RPG-7是世界首先使用喷射抛射原理发射的火箭发射器。
它可以左右双肩单人发射,有机械瞄具和光学瞄具,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非正规军射手基本不使用光学瞄具。由于RPG-7采用木柄,大量使用廉价的冲压零部件,它在市场上的价格最低可达惊人的600美元(不含光学瞄准镜的筒身500美元,火箭弹100美元/枚)。600美元就可得到一次击毁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敌军装备的性价比,也使得RPG-7被多国仿制贩卖。
据不完全统计,RPG-7及其仿制品已生产900余万具,火箭弹更达数千万发。在世界各地的战乱中,断不会缺席RPG-7:如1993年索马里“黑鹰坠落事件”,击落美军黑鹰直升机的就是RPG-7火箭筒。RPG-7在苏阿战争中的表现非常亮眼,但它的命中率和爆炸威力也常受到质疑。论泛用性,它绝对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火箭筒。
山穷水复疑无“鹿”
1986年,苏阿战争已进入僵持阶段,苏联这个巨人在阿富汗泥足深陷,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兵员、装备与卢布,但胜利似乎仍遥遥无期。
某日,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的一处山谷,4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正在巡逻。由于阿富汗多山的地势,“石勒喀河”等昂贵的重型车辆可进入的区域极其有限,可给予苏军步兵最有效支援的就是米-24直升机了。米-24配备的机枪、火箭弹和炸弹均可造成密集杀伤,对依托山区作战的反政府武装造成了巨大威胁。
但在这天,被狩猎的却是它们。米-24编队发现了情报中的反政府武装驻地,驻地立刻进行零星的火力还击。编队准备进行4机协同的“流水线”战术,即4机依次俯冲目标,进行火力覆盖。它们先发射大量火箭弹进行压制,之后又以炸弹清场。
正在驾驶员们一丝不苟地执行战术时,两侧的山脊上,两个反政府武装的FIM-92“毒刺”小队,正在瞄准悬停等待俯冲的一架“雌鹿”。“毒刺”射手展开天线,激活导弹,锁定目标,按下发射钮,两枚“毒刺”导弹跟随导引头射向目标。
被直接命中尾翼后,造价500多万美元的“雌鹿”旋转着坠落谷底,爆出一团橘色火球。其余受惊的“雌鹿”急速拉升,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弹药消耗较大,它们只能一边试图搜寻“毒刺”小队,一边向基地撤退。
“毒刺”导弹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为便携式红外制导防空导弹。1982—1986年,从阿根廷、古巴到利比亚,“毒刺”经受了实战检验。作为冷战中的对手,对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美国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并秘密训练一些态度亲美的阿富汗武装,为其提供武器装备。
1986年,美国国内进行了激烈的政治博弈后,新式武器“毒刺”被用于间接援助阿富汗武装。由于当时主要公路均被苏军控制,武器装备大多通过巴基斯坦边境,经由驴子驮队输送给群山中的反政府武装。
“毒刺”初次在阿富汗发射,是在贾拉拉巴德某苏军基地附近,击落了三架直升机。在“毒刺”陆续装备反政府武装后,“雌鹿”在山中不再安全。到1986年底,数十架“雌鹿”被毒刺击落。它们被迫在巡逻时大大提升飞行高度,造成的威胁大大下降。
而阿富汗人也找到了更喜欢的目标:运输机。安-12、安-22等运输机在起降时,成为了“毒刺”的最好标靶。在频受袭击后,苏联空军不得已开发了“阿富汗式降落”(大角度俯冲式降落)这种危险的降落方式,护航的米-24等直升机也开发了“马特洛索夫式护航”(贴近运输机为其吸引导弹的护航方式)。在战争后期,米-24也加装了红外线诱导装备及报警器,有效降低了“毒刺”的命中率。
尽管说靠某种武器改变了战争结果,未免有些夸张,但毋庸置疑,“毒刺”在苏阿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据阿方数据统计,他们发射了340枚“毒刺”,击中269个目标,但并非每次击中都会击落。
致命的“蝴蝶”
苏阿战争后,苏联在阿富汗留下一片狼藉,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PFM-1“蝴蝶雷”。这种地雷只有75克重,装有37克液体炸药,施加5000克压力便会爆炸,爆炸威力可以有效致命或致残。它颜色鲜艳,用空投方式,一次可以散布数千枚。在阿富汗—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及一些军事目标附近,它被大量布置。
据统计,3%~4%居住在山区的阿富汗人被地雷致残,其中大部分是缺乏分辨能力、有好奇心的儿童。虽然包括中国在内多国的专家,一直致力于解决阿富汗境内的地雷遗留问题,但直至今日,在阿富汗的各个角落,仍有大量未爆地雷。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继英国、苏联后,美国也撤离了这片贫瘠而多灾多难的土地。未来对阿富汗人民来說,虽然彻底和平稳定的希望仍然渺茫,但怀抱着希望努力地活在当下,可能是目前唯一理性的选择。希望新政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希望饱经苦难的阿富汗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