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数学教学重在启蒙,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本文重点结合《复习6以内的数》课例从“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理有据。
关键词:幼儿数学 有效教学 方法途径
幼儿园数学教学重在启蒙,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学的有利手段。要善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呀?今天小猪特别的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
2.小猪要过几岁生日了?你们猜一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就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一共有6支蜡烛,小猪过6岁生日。今天,小动物们给小猪过生日了,送了许多礼物给小猪。听,“喵喵喵”是谁来了?小猫。小猫送给小猪的是什么礼物?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猫送小猪礼物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小猪又会怎么说呢?“汪汪汪”是小狗来了,小狗送了什么礼物呢?数量是多少?找相应数字。
3.小猴、小羊、小兔也来了,你们看看他们送了什么礼物?数量是多少?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儿儿童学习数学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在幼儿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要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在讲,孩子在看。材料极其匮乏,这样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的。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小动物给小猪送了许多礼物,我们也给小猪送礼物。我们把礼物放在小篓子里,你们看小猪家的篓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数字和点子,请小朋友根据篓子上的数字和点子放进相同数量的礼物。
2..提醒幼儿认清数字和点子,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解操作情况给小猪送了什么礼物,送了多少?
4.小猪请老师把小朋友送的礼物先收一下,师生整理好篓子。
幼儿是在教师提供的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数学环境中,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丰富多样的材料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材料是否充足,能否吸引幼儿是关键。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而生活化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的,是便于操作学习的;生活化的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操作需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纽扣等用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小猪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他想请小朋友帮助他招待小动物。他为小动物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他不会分呀,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你们看,小动物胸前有个大口袋,口袋上有个数字宝宝,怎么给小动物送食物呢?每次只能拿一份食物,看看是什么,该送给谁吃。如果这个小动物口袋上的数字和食物数量一样,就放进大口袋中。
2.放音乐,为小猪庆祝生日,唱生日歌在活动
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说:“数学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过早强调画面和抽象符号的教育会让让儿童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纯粹的记忆,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他们沉浸在手脑并用的操作中,对儿童的数学学习,思考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如:如何来认识形状呢?老师可以设计“喂养”游戏,让一个小朋友演正方形娃娃,这个娃娃手里拿个正方形或正方体道具,一个小朋友喂食,把正方形或正方体的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儿童掌握的相关经验。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开始接近数学。
总之,幼儿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是要通过学习积累发展成型,在教学中不要高节奏,要慢慢来,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互相学习,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赵会颖.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学[J].幼儿教学研究
关键词:幼儿数学 有效教学 方法途径
幼儿园数学教学重在启蒙,注重培养幼儿数学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学的有利手段。要善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呀?今天小猪特别的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
2.小猪要过几岁生日了?你们猜一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就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一共有6支蜡烛,小猪过6岁生日。今天,小动物们给小猪过生日了,送了许多礼物给小猪。听,“喵喵喵”是谁来了?小猫。小猫送给小猪的是什么礼物?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猫送小猪礼物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小猪又会怎么说呢?“汪汪汪”是小狗来了,小狗送了什么礼物呢?数量是多少?找相应数字。
3.小猴、小羊、小兔也来了,你们看看他们送了什么礼物?数量是多少?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儿儿童学习数学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在幼儿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要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在讲,孩子在看。材料极其匮乏,这样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的。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小动物给小猪送了许多礼物,我们也给小猪送礼物。我们把礼物放在小篓子里,你们看小猪家的篓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数字和点子,请小朋友根据篓子上的数字和点子放进相同数量的礼物。
2..提醒幼儿认清数字和点子,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解操作情况给小猪送了什么礼物,送了多少?
4.小猪请老师把小朋友送的礼物先收一下,师生整理好篓子。
幼儿是在教师提供的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数学环境中,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丰富多样的材料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材料是否充足,能否吸引幼儿是关键。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亲近数学,感知数学。而生活化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的,是便于操作学习的;生活化的材料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操作需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纽扣等用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
如《复习6以内的数》教学片断:
1.小猪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他想请小朋友帮助他招待小动物。他为小动物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他不会分呀,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你们看,小动物胸前有个大口袋,口袋上有个数字宝宝,怎么给小动物送食物呢?每次只能拿一份食物,看看是什么,该送给谁吃。如果这个小动物口袋上的数字和食物数量一样,就放进大口袋中。
2.放音乐,为小猪庆祝生日,唱生日歌在活动
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说:“数学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过早强调画面和抽象符号的教育会让让儿童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纯粹的记忆,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他们沉浸在手脑并用的操作中,对儿童的数学学习,思考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如:如何来认识形状呢?老师可以设计“喂养”游戏,让一个小朋友演正方形娃娃,这个娃娃手里拿个正方形或正方体道具,一个小朋友喂食,把正方形或正方体的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儿童掌握的相关经验。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开始接近数学。
总之,幼儿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是要通过学习积累发展成型,在教学中不要高节奏,要慢慢来,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互相学习,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赵会颖.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学[J].幼儿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