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可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凸显教学效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幾点入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
  
  1.优化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那是“画蛇添足”。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运用课堂语言呢?
  首先,教师要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
  其次,教师提问不要过大,过于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就朗读提问:“你了解了课文的什么内容?”学生一时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回答,于是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提得有一点大了。其实,老师还不如问学生:这篇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而把原来的问题作为课堂结束时的总结性提问,这样也许会好一些。
  最后,教师要做到三“要”,三“不讲”。一要简洁,二要精练,三要适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学生不用学的。我们要明确一点,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以,“有效教学”应该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讲。减少了老师讲的时间,我们就要慎重考虑讲的内容,做到要么不讲,讲就讲至关重要的;要么不说,说就说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课堂上,我们应该由教给学生知识变成教给学生技能。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的宗旨。
  2.优化课堂板书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少教师取消了课堂板书,我们感觉十分不妥。课堂板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适时书写的,它将一节课的知识系统简要勾勒出来,给学生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让知识的形成过程顺理成章,有利于学生系统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语文教师的板书尤为重要。从有效的角度考虑,低年级教师在板书课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工整、美观、正确。高年级教师板书要精练,提纲挈领,要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板书更要注意细节,如:板书时以尽量不挡住学生观察视线为好。
  3.优化教学思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同学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读、写互动。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又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这样做,语文教学就有了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创造有效学习过程
  
  1.学生预习要有效
  语文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预习,广大语文教师也都很重视这个环节。因为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预习时间,教师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检查,进行必要的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每上一篇新课文之前,都利用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并给学生制定出明确的预习目标。
  2.学生讨论要有效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
  3.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积累要有效
  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形成这些技能靠什么,那就要靠练习,靠积累。练习要抓精练点,要有层次性,就像别人为他们准备的丰盛菜肴一样,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咀嚼、消化、吸收所需要的营养,达到自我反馈、举一反三、由模仿到创造、内化知识的目的,从而掌握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语文课课后的积累也很重要,因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靠的就是不断地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学生积淀得多了,日子久了,就会在肚子里慢慢“发酵”。
  4.学生课堂反思要有效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已学知识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反思,可获得学习知识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空余时间让学生冷静下来,对自己的判断、发现、甚至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反思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自觉选择适当的策略,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享受快乐,在反思中谋求发展,在反思中获取创新。
  总之,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这就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句话,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目标和宗旨,所以,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全球消费热点中发展强劲和规模庞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逐步上升,对城市经济产业链的拉动、社会就业以及文化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从投资环境来看,区域旅游存在着产品雷同、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东北地区作为一个区域旅游范畴,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哈尔滨想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那么加大新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大特色旅游,确保入境旅游客源稳步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认为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必备条件。那么在新的理念下,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呢?    一、课堂教学建构人文精神    潜移默化是藏而不露的心灵唤醒,是一种“围炉诗话”般的悟对,是“无为”中的“有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不是政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这是当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大家只是习惯性地把传统教学中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作为法宝,从而就形成了一套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的教学流程方式。这样无形中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
期刊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生源数量严重不足,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多方面: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有些学生来学校就读,还包含着很多的无奈,不是家境的困顿,就是家长的逼迫,再则文化分数太低,实在挤不进普高的大门。这一切都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语文课作为中等职业学
摘要: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力求务实高效。高效的语文课教学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在预习作业的落实、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活动的设计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这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预习 对话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而“高效语文课堂”就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