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陷入了一团死水之中。教育本应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其过程中,促进个体健康、完善的发展。但由于考试、升学等接踵而至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而没能够关注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过程的优化、人格的健全、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像一团死水一样,没有任何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到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与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预设 生命力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关注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兴趣、爱好、表现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怎样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一、做智慧的调控者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句话道明了不管老师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课堂的所有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和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态度、兴趣、爱好等的变化,适时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作出调整。同时要充分把握机会,整合这些突发性教育资源,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动物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冬眠呢?”一位同学站起来非常天真地说:“因为它像人一样,累了也要休息。”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笑声。多么天真、幼稚的想法!没想到那位老师对着同学竟是一阵狂吼,“你有没有听讲,我说的是动物又不是………”学生非常沮丧地坐了下来。这位老师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也许你没有从孩子身上得要想要的答案,但是谁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学生身上的错误作为切入点,在回归课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老师的大声指责,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剪断了他想象的翅膀。做为一个新手老师,由于经验和教学机智的不足,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细想,觉得自己在此环节的处理上有些欠妥,应该顺着学生的意思往下走,“为什么你会这样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树立的价值观,要做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人。在这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思维,并不能要求他们跟着老师,而扼杀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做积极的反思者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它伴随着决裂与继承、摈弃与发展。这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尽需要经验的不断总结,还需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智慧、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感悟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对于语文课堂,我觉得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方式的反思:一是记载成功之笔。每堂课都可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创新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动态生成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二是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三是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
三、做勤奋的学习者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贯穿始终。这无疑是对老师来说是更大程度的挑战,那么怎样迎接这个挑战,我想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方法,在課堂上,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要懂得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并适机进行引导,学生才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再者,我们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收集对教学有用的资源。这样,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收获新知。教师若想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那么他必须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才能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是一团活水,它可以流向世界的任何角落。那么作为源头的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的是成长中的个体,凭借自己自身的教学经验、机智和素养,努力发掘每个个体蕴藏在身体里的巨大能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每个学习个体都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预设 生命力生成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关注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兴趣、爱好、表现状态,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怎样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一、做智慧的调控者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句话道明了不管老师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课堂的所有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和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态度、兴趣、爱好等的变化,适时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作出调整。同时要充分把握机会,整合这些突发性教育资源,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动物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冬眠呢?”一位同学站起来非常天真地说:“因为它像人一样,累了也要休息。”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笑声。多么天真、幼稚的想法!没想到那位老师对着同学竟是一阵狂吼,“你有没有听讲,我说的是动物又不是………”学生非常沮丧地坐了下来。这位老师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也许你没有从孩子身上得要想要的答案,但是谁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学生身上的错误作为切入点,在回归课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老师的大声指责,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剪断了他想象的翅膀。做为一个新手老师,由于经验和教学机智的不足,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后来细想,觉得自己在此环节的处理上有些欠妥,应该顺着学生的意思往下走,“为什么你会这样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树立的价值观,要做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人。在这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思维,并不能要求他们跟着老师,而扼杀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做积极的反思者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它伴随着决裂与继承、摈弃与发展。这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尽需要经验的不断总结,还需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智慧、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感悟能力,丰富人文底蕴。对于语文课堂,我觉得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方式的反思:一是记载成功之笔。每堂课都可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创新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动态生成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二是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三是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
三、做勤奋的学习者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贯穿始终。这无疑是对老师来说是更大程度的挑战,那么怎样迎接这个挑战,我想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方法,在課堂上,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要懂得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并适机进行引导,学生才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再者,我们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收集对教学有用的资源。这样,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收获新知。教师若想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那么他必须拥有一桶水的知识,我们唯有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才能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是一团活水,它可以流向世界的任何角落。那么作为源头的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的是成长中的个体,凭借自己自身的教学经验、机智和素养,努力发掘每个个体蕴藏在身体里的巨大能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每个学习个体都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