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的复习课已进入数学学习的一个较高的总结阶段,新课标要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識水平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三一轮数学复习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品质培养的关键阶段,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学中探究复习的有效性,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快速发展对建设祖国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三数学; 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
一、 引言
新高考的推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结合高考试题,考查学生能力及创新新问题的比例在加大。在高三数学的一轮复习中,数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
高三的一轮数学复习意味着高中师生开始了的紧锣密鼓的备考阶段。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复习中,通过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等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宏观梳理、本质再认、学会思维”的教学策略,在复习题型的演练中对知识查缺补漏,对能力再作提升。
二、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宏观梳理
对于高三阶段的一轮复习,首先是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以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主要线索,从知识、方法、思想进行知识梳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了许多的函数模型,它们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分别有哪些性质,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函数思想的核心,与其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与函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些关于函数知识的问题,是需要梳理的函数基本内容。在对此项知识的梳理中,首先从知识维度入手,分两个维度梳理。其一,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内在的联系;其二,与函数相关的知识及其联系。其次从方法维度思考,方法维度构建函数问题。如“探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就属于从知识的宏观层面进行梳理,体现的是对知识系统层面上的具体思维。又如,作一元初等函数图像草图、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二元函数最值的方法,属于中观层面的梳理介于宏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再如,类似“二次不等式ax2 bx c>0(a≠0)的解集”,就是微观层面的梳理,是针对问题一种具体的技能方法。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方法体系,能从知识系统宏观、中观、微观去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有序思考,直到找解决问题方法。
(二) 本质再认
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本质再学习,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认识本质是逐步深入公式、定义、概念的过程,知识的本质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阶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认识知识只是初步的,站在高三更高平台上的是知识的再认。是剥开呈现知识的表象,抓住核心要点的不变性,进行的本质再认。这种本质再认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应用能力。迎战高考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探究“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本质解法探索,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考察学习空间想象、几何直观等能力水平的题目。学习中发现学生对此类题目掌握程度差异很大,空间想象能力好一点的同学,能解答出来,却讲不出所以然,而能力较弱的同学,表现的思路混乱,
只能是看一步解一步,直到思路不通,放弃题目的解答。解决问题的通法,是使问题得到显化,实现可操作性。可以回到三视图的定义,在定义的本质中寻找答案。如三视图如图所示,则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 28 65
B. 30 65
C. 56 125
D. 60 125
所求问题需要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解答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已知数量关系,绘出棱长是5,4,4的长方体;第二步,根据对长方体进行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形状相应切割,完成几何体三视图与已知相符的操作过程;第三步,绘出几何体的直观图。构造这样一个载体,使每一步的还原过程都十分直观。几何体中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明确,是对知识本质的再认,方便学生的推理与运算,提升数学能力。
(三) 学会思维
基于问题有序的数学思维形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通法”。是提升数学能力的核心。如:若实数a,b,c满足2a 2b=2a b,2a 2b 2c=2a b c,求c的最大值。一,理解题意。了解有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明确数学的含义表示什么。二,结合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序的思考。研究问题是“求c的最大值”,“c是变量”是该问题的数学含义,依据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思考c变化的原因。找出哪一个量的变化与c的变化与有关。结合已知条件2a 2b 2c=2a b c知道c在算式中的变化跟a,b有关。三,推理与运算。在构建c与a,b的函数关系c=f(a,b),由于c为因变量,在本式中构建c与a,b的函数关系,就需要把2a 2b 2c=2a b c进行变形,把c与a,b进行分离,得出2a 2b 2c=2a b·2c,即2a 2b=(2a b-1)·2c,很明显,2a b-1不等于零,所以2c=2a 2b2a b-1,即c=log22a 2b2a b-1,把问题转化成为求该函数的最大值。四,解决问题。求函数c=log22a 2b2a b-1的最大值,首先要识别函数类型,根据已经梳理出的函数知识方法体系,由2a 2b=2a b,得c=log22a 2b2a b-1这个函数实质上就是关于2a b为变量的一元函数,再考虑转化的等价性,即2a b=2a 2b≥22a b,得2a b≥4,这样就将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函数y=log2tt-1(t≥4)求最值的问题。学会思维,就是寻找思路、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沿着一个清晰的线索展开逻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思维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解题之前,注重思维训练,才能发挥解题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三、 结语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能力的提升,必须注重宏观知识的梳理,具体的本质再认,在解题教学中学会思维,达到提升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完善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复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思琳,翁凯庆.高考数学命题能力立意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4:85-89.
作者简介:
龙国日,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三数学; 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
一、 引言
新高考的推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结合高考试题,考查学生能力及创新新问题的比例在加大。在高三数学的一轮复习中,数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
高三的一轮数学复习意味着高中师生开始了的紧锣密鼓的备考阶段。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复习中,通过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等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宏观梳理、本质再认、学会思维”的教学策略,在复习题型的演练中对知识查缺补漏,对能力再作提升。
二、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宏观梳理
对于高三阶段的一轮复习,首先是站在一定的知识高度,以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主要线索,从知识、方法、思想进行知识梳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了许多的函数模型,它们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分别有哪些性质,研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函数思想的核心,与其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与函数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些关于函数知识的问题,是需要梳理的函数基本内容。在对此项知识的梳理中,首先从知识维度入手,分两个维度梳理。其一,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内在的联系;其二,与函数相关的知识及其联系。其次从方法维度思考,方法维度构建函数问题。如“探究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就属于从知识的宏观层面进行梳理,体现的是对知识系统层面上的具体思维。又如,作一元初等函数图像草图、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二元函数最值的方法,属于中观层面的梳理介于宏观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再如,类似“二次不等式ax2 bx c>0(a≠0)的解集”,就是微观层面的梳理,是针对问题一种具体的技能方法。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方法体系,能从知识系统宏观、中观、微观去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有序思考,直到找解决问题方法。
(二) 本质再认
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是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本质再学习,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认识本质是逐步深入公式、定义、概念的过程,知识的本质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阶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认识知识只是初步的,站在高三更高平台上的是知识的再认。是剥开呈现知识的表象,抓住核心要点的不变性,进行的本质再认。这种本质再认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应用能力。迎战高考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探究“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本质解法探索,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考察学习空间想象、几何直观等能力水平的题目。学习中发现学生对此类题目掌握程度差异很大,空间想象能力好一点的同学,能解答出来,却讲不出所以然,而能力较弱的同学,表现的思路混乱,
只能是看一步解一步,直到思路不通,放弃题目的解答。解决问题的通法,是使问题得到显化,实现可操作性。可以回到三视图的定义,在定义的本质中寻找答案。如三视图如图所示,则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 28 65
B. 30 65
C. 56 125
D. 60 125
所求问题需要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解答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已知数量关系,绘出棱长是5,4,4的长方体;第二步,根据对长方体进行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形状相应切割,完成几何体三视图与已知相符的操作过程;第三步,绘出几何体的直观图。构造这样一个载体,使每一步的还原过程都十分直观。几何体中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明确,是对知识本质的再认,方便学生的推理与运算,提升数学能力。
(三) 学会思维
基于问题有序的数学思维形成,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通法”。是提升数学能力的核心。如:若实数a,b,c满足2a 2b=2a b,2a 2b 2c=2a b c,求c的最大值。一,理解题意。了解有几个已知条件,分别明确数学的含义表示什么。二,结合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序的思考。研究问题是“求c的最大值”,“c是变量”是该问题的数学含义,依据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思考c变化的原因。找出哪一个量的变化与c的变化与有关。结合已知条件2a 2b 2c=2a b c知道c在算式中的变化跟a,b有关。三,推理与运算。在构建c与a,b的函数关系c=f(a,b),由于c为因变量,在本式中构建c与a,b的函数关系,就需要把2a 2b 2c=2a b c进行变形,把c与a,b进行分离,得出2a 2b 2c=2a b·2c,即2a 2b=(2a b-1)·2c,很明显,2a b-1不等于零,所以2c=2a 2b2a b-1,即c=log22a 2b2a b-1,把问题转化成为求该函数的最大值。四,解决问题。求函数c=log22a 2b2a b-1的最大值,首先要识别函数类型,根据已经梳理出的函数知识方法体系,由2a 2b=2a b,得c=log22a 2b2a b-1这个函数实质上就是关于2a b为变量的一元函数,再考虑转化的等价性,即2a b=2a 2b≥22a b,得2a b≥4,这样就将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函数y=log2tt-1(t≥4)求最值的问题。学会思维,就是寻找思路、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沿着一个清晰的线索展开逻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思维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解题之前,注重思维训练,才能发挥解题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素养。
三、 结语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于能力的提升,必须注重宏观知识的梳理,具体的本质再认,在解题教学中学会思维,达到提升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完善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复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思琳,翁凯庆.高考数学命题能力立意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4:85-89.
作者简介:
龙国日,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